前人论及炮拳,言其性最烈,如火如炮之爆烈,故名 之为炮拳。是将两手撕开之意理解为炮弹之爆炸,谓炮拳 要打展劲。但形意拳的很多动作都是两 手撕开,前面的劈、崩、钻拳,还有后 面的好多,无不是两手分开之式,非独 炮拳也。所以,以两手分开而会意炮, 似乎牵强些。那么,炮拳之炮从何而来? 不妨先看其动作再下结论。起点三体式,左脚极力蹿出,双手 变掌与之一同推出,不停,右脚再向前 极力蹿出,右脚落地的同时两手抓回, 变拳收于腰间,左脚跟上,提起,轻贴 于右脚踝处。整个炮拳起式 动作过程须轻灵,不可滞重。五行拳中 炮拳的起式比较独特,与其他四行 不同。只有后面的虎形与之同。再动,左足向斜前方45度迈 步,同时两手裹起至胸前,然后分 开如撕帛,右拳与崩拳相同,沿着 左脚方向直着打出,左拳坠着肘, 小臂几乎直着从胸口到脸前上钻, 钻到过头处,向外极力翻滚,用手 腕外拧,不要抬肘,尽可能地坠着, 拳停在额头前二、三寸处,勿太远 。两手之劲要 均匀,不可一大一小,不仅手,全身劲力都要匀称,两 手、两足、两肩、两胯,要一同向外开劲,手脚要齐动齐 到,跟后脚,紧贴着前脚停住。脚步与崩拳、钻拳相同。炮拳的关键,不在后手的直拳,而在前手的钻、滚、 翻。常有人把前手打成抬手硬架,小臂横着往上抬,便没 有了巧劲也,小臂竖着向上钻与对方接触的阻力最小,如 果横着硬向上抬,不但是用了拙力,而且有可能根本就抬 不起来,因为向上抬总不如向下压的力量大,而直着上钻 就容易多了,等到手钻过头,突然滚翻,用圆滑之力化掉 对方的压力,无论对方力多大,都可以钻入并撕开个口 子。举例来说,对方用木棍自上而下砸来,我如用小臂横 架,顼U必骨折无疑。但若直着小臂迎去,与对方的棍是以 一个近乎直立的斜面相交的,棍对手臂的正面压力大大减 少,基本是沿着斜面滑落而下,再加上翻滚旋转又化掉了 一部分力,则尽管其势大力沉也无法伤我矣(当然有些皮 肉擦伤不可避免)。此式关键是极力坠肘,并同时极力塌腰、松胯,使自 己的气向下沉于地,借助地之反弹力将对方门户打开,这 样胳膊向上抬起时,力量是全身整体发出的,直接来自足 跟和腰,而不是一手一臂之力。炮拳能否打上,全看这一 钻,钻得好,进得去,打出的拳才有效,就好比古代两军 对阵,总要有先锋去冲阵、闯阵,冲得动,闯得开个口 子,大部队才能用得上,俗话说“稳住阵脚”,或“乱了 阵脚”,都是说的这种情况。打拳如打仗,周身一体就好比阵脚稳固,即使实力上 不如对方,也能对抗,而如果身体不整,有散乱处(无论 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则即使实力大于对手,也难免被“冲其虚”而发生整体动摇。内家拳之以柔克刚,以弱胜 强,全在于避实击虚,集中全身整力攻其一点,而不是做 硬碰硬之死打硬拼。历史上著名军事家莫不是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高手,否则要你何用?练拳也是此理,练就是 为了要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否则练你何用?炮拳这一 钻,充分体现了内家拳的真谛,学者不可不深思之,熟虑 之,明辨之,实行之。但炮拳只有这一钻还不够,还要配合腿法和身法,腿 法是“踏中门”,冲其根,进步以直冲对方两腿间的裆部 为最好,或者就直接向其脚上踩踏冲撞,目的是动摇其下 盘,使其上下不能相合,犹如长蛇阵之首尾不能相顾。另 外,就是身型要矮,起钻的手粘住对方后,不是楞向上 抬,而是用自己的身型矮下去完成钻翻,也就是用身子去 找手,而不是身子不动,由手来找身子。所以,练炮拳一 定要有沉下去,钻进去,全身而入的意识,要尽可能地矮 下去,特别在实际应用时。常见有人把手钻起后极力向后 拉,这是不对的,正相反,手不 动(以地面坐标为准,手没有向 后移动)而是身体向前钻去找手, 是从自己的手底下钻进去,而不 是把手拉回来。再换式,前脚向里扣着向前 垫步,同时头顶的拳极力向前砸 下,与前手拳一同收回到腰间, 同时转腰抽胯,身体整体向右前 方侧转,眼看中心假想敌之位置 ,不停,向右前方出右脚,同时右拳向上钻翻左拳直 击。这后手的一砸 常常被人忽视,然而如果没有这一下, 炮拳就有起无落,成不了完整的旋回, 在气力上不完整,在实战中也不利于连 打连进。技击之道讲“手不空回”,在 炮拳中就体现在这一砸。自己练习时, 这一下可以与前一式连着打,之间不断 气,也可以分开打,两种打法的气息调 节方法不同。最好是两种都掌握,而实 战中则当然是连打为上。说到此处,我们再回过头来讨论炮拳之“炮”就容易了,是如炮弹之爆炸,所以炮拳 之命名确实很形象到位,但此炮弹是钻进去再炸,不 是碰到就炸,而且这个炸是全身的炸,不只是两手的 分展。所以,打炮拳要按照“炸”的意思去体会,而 不是“展”,两者是有区别的,展是局部的,线或面上 的伸展,而“炸”是由中心向外全方位的扩张,比如 宇宙大爆炸。所以炮拳要把“炸”劲打出来。形意拳 是象形拳,是模仿自然万物而创编,我们后学者就要 本着“格物而致知”的精神去细心体验,方不负前人 创造之苦心。第七节横拳横拳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打出横力,横不见横,顺不 见顺。出手很简单,几乎是放平了的钻拳手法,脚步与 炮拳相同。拳经云:横拳属土,五行中居中央,含金、木、水、火,故称内包四德。于是就有人在横拳中去寻 找劈、崩、钻、炮四拳的影子,去穿凿横拳的哪一招包 含劈拳,又是哪一招包含炮拳,等等。其实,不能这样 简单地、“形而下”地理解“内包四德”,不能被五行 生克之说所束缚。五行拳之间是可以随意互变的,这是 最起码的,但为什么只说横拳“内包四德”呢?以我 的理解,是因为横拳的起、横、落、顺都是隐含而不露 形迹的,由横拳变化为其他四拳可说是最方便快捷,其 他拳之间的互变也容易,但不如横拳来得隐蔽,来得 快。起点三体式,两手变拳,前脚 往斜前方迈步,如炮拳,同时,前 手挺住不可缩回,后手从前手下打 出,两拳同时旋拧,前手翻,后手 裹,形如捋衣袖状。后手出拳是直着出,不可有丝 毫横拨之意。两手旋转的劲越大越 整,所产生的横向力就越大,横力 是由旋转产生的,不是由横向拨打 产生的,这样才能做到起横不见横, 落顺不见顺,直打而出横力。常常 见到有人打横拳是用胳膊在大幅度 地横着抡,失之远矣。横拳之横,也不在腰之转动,或者 说主要不在腰之转动,腰当然要发力,但不是本身横转之 力,而是要让自己的胳膊像钻杆一样旋起来,钻进去的 力。这是横拳的难点,也是横拳的优点。再换式,垫步出步均如炮拳,手交换,与前式左右对调,仍是直打出横力。横拳属土,土为地,为坤,厚德载 物,故打横拳须浑厚不可轻薄,不可只用 手在那里拧,而要用全身的劲、去抖出一 个拧劲来。以钻杆、钻机来比喻,手好比 钻杆钻头,而身体是钻机,是动力源,钻 机发出的力越大,钻头打到岩石上的劲也 就越大。横的意义很广,起为横,逆也为 横,连打连进,生生不已。横拳之妙在可 以突然改变旋的方向,连续改变旋的方横拳左式向,手在原地不动,外形不变就可以直接反向而横,令人防不胜防也。第八节五行连环拳连环拳是把前面的五行拳串起来的小套路,让人体会 五行之间的互动互变,互动就是上一动作为下个动作造 势,把下个动作带起来,互变就是下个动作如何利用前面 的形势脱颖而出,借势。所以,实质就是一个——如何转 换。练连环拳不在一招一式的质量有多高(当然越高越 好),而在把动作连接得自然顺畅。这不仅是练拳的要求, 更是实战的要求。随机应变是实战的灵魂,变则活,僵则 死,而变得了变不了往往只在一瞬间。虽然实战对决最后 比拼的是基本功,但实战中,有许多诡诈之道,“兵行诡 道”,没有实战经验往往吃亏,吃亏就在于应变能力。还 没等你的优势发挥出来,你的劣势已经被人抓住,牵一发 而动全身。谁能掌握主动权,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打, 多半就会获胜。转换的灵活就是关键。所以打连环拳一定要在转换处多多留意,稳中求整,整中求活,活中求厚, 厚中求重。此时之重就是活起来的重,才是真正能发挥出 力量的重,而不是滞重笨重。起点三体式,打右手崩拳, 再打退步崩拳,又名青龙出水 (姿势与崩拳收式相同,图见前 面崩拳收式)。此时身体是左侧 对前方,再动,左脚跟落地踩实, 身体亦随之左转,成为右侧对着 前方,然后出右脚右拳,是为右 式顺步崩拳, 要领须与崩拳完全相同,惟身型 为右式。

浏览2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