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射箭,弹射而出,直进,走“弹”劲。与劈拳的 “旋”劲截然不同,二者不可混淆。常常有人劈、崩不分, 是拳理未明也。起点三体式,两手变拳,拳眼向上,松胯、下沉、后 坐,把本已经坐满在后脚跟上的身轴再加上一分重量,身 轴如弓拉开,绷紧,更加大了反弹力,从后脚跟开始发 力,经过涌泉穴时又加上了脚腕的弹力,在重心前移,已经失重的情况下,把整个身体弹射了出去,前手不动,不 可缩回,要有向前顶住的意思,后手随着身体的弹出向前 打去,前脚极力踵出,但不可两脚离地跳起,极力迈大 步,能多远就多远。前脚落地的同时后手要打到,同时原 来的前手极力拉回在肚脐处,这三者要同时完成(图9, 崩拳右手式)。再动,出左手拳,其余均与前相同后脚的跟步要轻快、自然、迅速,从时间上说要略晚 些,因为后脚上来时力已经发完,拳已经打出,仅是跟步 而已,而常常见有人后脚跟上时用力跺地,那便是画蛇添 足了。更有甚者,等到后脚跺地时再把拳打出去,还美其 名曰“打旋转力”,大谬也。如此打法,前面的蹬力弹力 都没有用处了,费了半天劲,只是向前迈了一步,到真正 出拳时全没用上,等于打的是定步崩拳,何苦来哉!这是 把崩拳当劈拳打了,又是驴唇不对马嘴。打崩拳时身轴也 旋转,但与劈拳的转完全不同,劈拳的轴转是立地有根, 原地旋转;而崩拳的轴是在整体平移的过程中,只在起始 蹬出时和前脚落地时有拧的动作,而在移动中是不可能旋 转的。所以,崩拳基本上不是靠旋转打人,而是靠弹射。孙式崩拳总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有些人觉得这样 容易把腿练偏,就把它改成左右换着打。有些初学者也诉 苦说,总是右脚在后蹬,太累,两边也不平衡。这些都只 看到表面现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崩拳如果打 正确了,两腿是同样的吃重,后腿用多大的劲蹬,前腿就 要用多大的劲来“刹车”,这样才能在快速运动中立住站 稳,如果前腿的力不如后腿大,人还能够站住吗?所以不 必担心会把腿练偏。当然,练的时候,只有这一种打法,而到了实际应用 中,应该怎么都能打,左右交叉,顺步,斜步,退步,定 步,至少十种步法,都要能够把拳打出去。在崩拳的出拳中,仍然不能只用手臂的力量去击打, 与拳击的直拳不同。重要的是出拳时的那种抖擞劲,一松 胯,一拧腰,两手就像拨浪鼓似的,松着弹射出去。尤其 在打定步崩拳时,更能体会到这种惊弹的感觉。能把抖擞 劲打出来,靠的是轴的弹性,如同鲤鱼打挺般,用胯的松 活把躯干抖起来。也就是说,仔细分析,崩拳仍然不是打 的直线的单向的冲击力,而是弧形的弹抖劲。崩拳似箭,如射,那么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任何弹 道都是弧线,或曰抛物线。崩拳的抛物线是靠抖擞出来 的,手只管往前打,而松胯(特别是前胯)则附加上了弹 抖劲,实际的作用力就是二者的合力。练抖擞劲最好的办 法,是练定步崩拳。三体式站定,不动步,重心也不可 动,只在原地把两拳轮流打出,因为可借助的后蹬力要远远小于活步,所以松胯、拧腰的力量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久之,抖擞劲自然上身。转身。狸猫倒上树。右拳在前 时,收回前手,同时扣步,回身起右手右 脚,手与劈拳起钻式相同,右膝极力 上抬,尽量靠近躯干,脚尖向外扭 着,斜横着对前方,左手如劈拳束身 式放在右肘处。略停,出左手如劈拳劈 出,右手也如劈拳拉回到肚脐处,同 时右脚蹬下,仍斜着落地,左脚是向 前蹬劲,然后跟上右腿,成剪子股式 (即:左膝顶在右膝窝上,大腿夹紧),左脚跟抬起,手脚 要齐落,同时到(图13,崩拳,狸猫倒上树-3)。此式 称为“狸猫倒上树”,可以上跳前蹿,现在多不跳起。此式关键是手脚要齐出齐落,使对方顾上不能顾下。 整个形意拳编在套路里用脚的方法不多,“狸猫上树”和 “狸猫倒上树”是为数不多者之一。形意不以用脚见长, 其用腿的原则是“抬腿不过膝”,目标在对方膝以下的部 位,包括脚背,脚尖,跺到哪里是哪里。“狸猫倒上树” 之妙在于手脚齐出,亦真亦假,可真可假,你防住了,就 是假的,防不住,就是真的。防住一个,还有另一个,两 个都防住,还有下一招劈拳在等着呢。崩拳收式。打到右拳在前时, 用重心带着先撤右脚,再将左脚后 撤到右脚后面,成剪子股式,同时 顺着右手出左拳,右拳拉回到小 腹,手脚也要同时到位(图14, 青龙出水,崩拳收式)。此式也是 退步崩拳的一种。然后可直接站 起,也可成三体式再站起。崩拳的前手,既是盾牌、又是 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负责 把对方的防线撕开一个口子,让自 己的主力部队攻进去,所以它同时 具有防御与进攻的双重功能。常见有人在打崩拳时,过早 地把前手抽了回来,而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后手的打击上, 这大大降低了前手的作用和整体的效率。应该是后手不 过,前手不回,前手要顶住,吃住,压住对方,哪怕被对 方拿住,也要和对方保持接触状态,如果能够不用出后手 而只靠前手就把对方打出去,岂非更妙。即使不完全打 出,能打动,打起重心来,对于整体胜利也是重大贡献。 总之,对前手不能忽视,不能摆样子。初学者在练习时要在想象中顶着对方身体在打,而不 是空打,这与劈拳一样,前手要有重量感,要如同有人在 前阻碍而我必摧之方可前进。这就是“打拳如有人”,不 但形意,太极、八卦均如是。检验崩拳的功力如何,有两 个方法,一就是顶住其前手,看其后脚一蹬能否把前面的 人直接用前手顶出去,另一方法是拉住其后手,看其后脚 一蹬能否仍然把后手打出去,这两者实际是一回事,看你 能否打出整体的活力来,而不仅仅是一只手挥动的力量。大部分人打崩拳都是胳膊使足了劲向前打去,而且在 出拳之始就全力以赴,以为胳膊越使劲越好,胳膊越硬越 好…其竿正好相反,这有两大害处:一是手越使劲就越沉 重,重就慢,而且不容易变化了,这就给对方防御提供了 方便;二是胳膊硬就使得对方反弹回来的力毫无缓冲地作 用到自己身上,你打对方的力越大,自己受的震动也就越 大,俗语说“伤人一千,自损八百”,表面上看是你在打 别人,而实际的效果,则是你们两个共同承受着这个打 击,如果对方功力高,会接的话,那你就惨了,你就等于 在打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比如:我们抡大锤打石 头,我们的锤子柄一定不会用铁的或硬木头的,而一定是 用柔韧有弹性的木杆,而且手要松着握,一定不能死死抓 紧,否则一锤子下去,手不被震裂才怪。打崩拳也是这个 道理,出手应该越松柔越好,只有在挨到对方并吃准可以 发力时才发,发则就把所有能量都甩给对方,而自己的身 体不能给对方所用,对方想反弹却找不到途径。所以说, 会打拳的人是打别人,不会打拳的人是打自己。第五节钻拳劈拳中有起钻之式,为何还要有钻拳?二者当然有很 大不同。虽然出手的手势相同,但周身的劲力完全不同。 劈拳的钻是压着起,像钢铿,而钻拳的钻是挖着起,目的 是铲起对方的根,要像挖土机、铲车一样把对方整个挖出 来、抛起来。所以是先钻入地下,再钻上天空。不是一般 理解的只钻入对方的防御圈,或钻到对方的身上。在行拳 时要有“铲”的意思,至少要有两手如同抄住了对方的两 腿将其扔出之意。绝对不能打成上勾拳。起点三体式,如劈拳先抓回,起钻,再动时,先将后脚前移,过,苦疝 前脚直着向前迈出,前脚变后脚并松胯发力蹬出;后手从胸前顺着前野渣话j食 胳膊上面斜着钻出,前手回到肚脐,二 处。手钻的力量是从脚跟发出,肩、两胯连开带裹,胳膊与腿均撑"圆,如同在怀里抱着个充足了气的气球,腿要圆裆,手也是连裹带压,前手前脚如楔子,要楔进对方的防圈,钻进去或者说我整个的身体如同一个大楔 子,斜着楔入到对方脚下,连铲带挖,把其整体撞出去。 两手虽然做的是反向运动,但一沉一合,就合出一个斜向 上的整力来。但切记,此力不是由胳膊向上挑起来的,相 反,是双手连裹带压把对方的重心压到地下,借助其挣 力,我松胯、沉腰进步,手向上斜钻,合力把对方挑起
浏览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