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学校武术的发展情况 却不容乐观。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播与发展武术运动是我国传统武术持续健康 发展的基本出路。具体而言,学校武术的发展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学校体育中开设武术课程
在学校体育中开设武术课程首先要得到教育部的支持。传统武术运动 真正进入学校阵地需要对师资和课程内容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行解决。师资 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武术运动的传播者问题,即学校需要对专业武术教师进 行配备。课程内容问题也就是传播内容问题,即在学校对哪些武术内容进行 传播当前,发展学校武术已经引起了我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及教育部门的 重视,而且初步取得了良好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学校武术课程内容 时,必须与各级院校学生的体质要求相适应,对具有体育性、文化性、安全性及娱乐性特征的武术内容进行设置。
二、 发挥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项目,传统武术具有突出的文化教育功能,这一功能 的发挥有利于促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在《中小学开展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中宣部、教育部曾明确提出,要将武 术内容适当加入体育课中。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有利于对民族精神进行培育。一直以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通过文化艺术来对民族精神进行培 育和弘扬都是一项重要课题我们保存与维护民族文化艺术,促使其走向世 界,都是在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弘扬。我们有关部门之所以提出在学 校中对民族精神进行弘扬,主要是因为我国各级院校长期以来都一味重视应 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从而使青少年很少有机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 且数典忘祖的现象也逐渐开始出现。因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我国青少年 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树立。而且现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蔓延着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思想严重冲击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青少年很 容易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走歪路。如果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尚的民 族精神引导青少年的发展,那么青少年就很容易走入迷途。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要针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培育和弘扬。民族 精神教育不仅要渗透在文化课中,而且要在体育课中渗透。武术教育是文化 教育和身体教育的有机统一,武术运动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因而通 过这一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开展该项目的课程教育更有利于促 进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落实。总之,向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在武术教 育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在学校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要加强对武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使其 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学校武术的一 项重大使命。
三、 广泛开展学校武术比赛
学校武术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动力来支持与督促,学校内外武术比赛的开 展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动力。通过举办比赛能够对武术运动进行传播,吸引更 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扩大武术人口 3开展学校武术比赛有众多形式可选, 如全国比赛、地方比赛;大、中、小学生比赛等。
四、 实行组织传播方式,对会员制、段位制进行开展学校在开展武术课程,传播与发展武术运动的过程中,可对武术协会进行建立,对会员制加以实施,使学校武术的开展更有组织性。许多体育项目 在学校传播都是通过组织的方式进行的。此外,针对学校武术运动开展不容乐观的问题,可实施武术会员制,以 此来更好地向青少年传播武术运动。实施武术会员制重在引导,该制度的实 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落实,尽可能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实行该制度。学校 各武术组织要将开展校园武术比赛的工作重视起来。
第二节现代社会背景下社会武术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武术传播的最大阵地就属社会了。向社会传播武术运动,能够使武 术人口增加,促进武术群众基础更加广泛,从而为竞技武术的发展奠定良好 的基础。传统武术运动专业性组织传播的典型代表是武术馆校。据统计,我 国的武术馆校已超过一千所,在校人数达几百万,每年都有来自武术馆校的 毕业生走进社会,他们对武术的传播、普及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社会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要将重点放在武术馆校上
一、 武馆秉承“诚信传播,教武育人”的原则
作为重要的武术传播组织,武术馆校极具专业性。武术馆校在对武术运 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诚信,不可以用虚假广告来进行传播,这 是欺骗行为。同时,要对武德的传播予以一定的重视,促进武术教育功能的强化与发挥。在武术馆校接受武术教育的学生应讲道德,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武术馆校重视传播武德,会实现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如果不重视武德传播,不仅会对武术馆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制约,还会危害社会的发展。武 术馆校要将自身的育人功能积极发挥出来,同时将文化课程的教育充分重视起来,这不但能够促进习武者文化素养的提高,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在武术馆校接受教育。在国外武术类项目中,成功传播的项目都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因而才使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武馆接受武术教育。所以,我国武 术馆校一定要以“诚信传播,教武育人”为基本办学准则,从而更好地发挥 馆校的教育作用。
二、 对武术传播场所进行建设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武术传播场所就是武术传播的具体环境,这是传播武术必须具备的。在中国各个城市几乎没有武术馆,这也是影响武术社会化进程的因素之 一。遍布世界各地的跆拳道馆,构成了跆拳道的国际传播网络。武术的社会 传播要注重建立传播场所。这种传播场所可以是小区空地、公园空地、体育 场所,也可以是专门的武术馆等。就像全民健身器材遍布各个城市一样,武术练习场所也要遍布各地,这样才能保障武术的大众化进程,保障社会武术传播的成功。
三、 促进武术“健康娱乐”功能的充分发挥
有些学者认为,健康与娱乐是新时代体育的发展走向,而且认为人类对 体育的基本要求也体现在这一走向上。为了满足人类对体育的要求,武术传 播中要注意促进对武术健康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发挥,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适合 健身和娱乐的武术技术,从而使更多的人在参与武术运动的过程中获得健康与快乐
四、 有针对性地传播相应的武术内容
武术的传播要有针对性,只有针对某一群体或不同的传播对象进行传播,才能使武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与该人群的需要相适应。木兰拳在社会上 的传播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就是因为其以中年女性为特定的传播对象,从 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传播措施。具体来说,在社会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武术传播 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根据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进行传播;其次根据 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行传播;最后根据人们对不同运动特点的需要来进行传播。
五、 实行组织传播的方式
历史上很早就有通过组织的形式向社会传播武术的事例,而且都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宋朝社会武术传播的组织中,规模比较大的有“锦标社” “角 抵社”等。清代社会武术传播的组织形式也有很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武术 秘密结社。近代,“中华武术会” “精武体育会”等是社会武术传播的重要 组织,这些组织在武术的社会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代社会中以组织 形式进行武术社会传播的成功范例也有很多,木兰拳协会就是其中之一。社 会武术传播主要以组织传播这一形式为主。《体育法》中对“体育社团”的 作用进行了多次强调,这说明法律充分保护体育的社会化。作为优秀的民族 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多种形式的武术组织的建立。因此,传 承与发展社会武术,需要加强对社会武术传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武术组织传播这个概念很广泛,既包括大组织,如中国武术协会,也包括小组织,如小区武术组织。不管是何种规模的组织,只要其对于武术的传 播有积极的作用,就会受到法律及相关部门的保护。
浏览3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