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柔道竞技水平¥谑提高且水平接近,竞争日趋激烈
如前所述,柔道项目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各国非常重视,在世界各国推广迅速,吸纳了不少成员,除欧洲具有国家多、选手多和水平相当的优势以外,从原苏联分出的不少国家也很快地显示了强大实力,如俄罗斯选手在2001年世锦赛的男子项目上,一举夺得三枚金牌,令世界柔坛震惊;其他如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等也有长足进步。在美洲、拉丁美洲除古巴外,加拿大、巴西、美国选手也常在一些级别上表现突出。在亚洲,除中、日、韩外,中国台北、越南、蒙古、朝鲜等国家或地区,以及中亚一些国家的选手水平提高很快,水平日趋接近,这种形势的发生与发展必然带来竞争的激烈性。今后我们面临着的将是更加严重的局面,这一点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五)柔道运动技、战术发展特点
1. “进攻”是柔道项目制胜的诸因素的核心,而在完成进攻的过程中,“速度” 则是决定因素。在近十年的诸多战例中,日本的田村亮子、阿武教子,古巴的沃德西亚,以及我国选手庄晓岩、袁华、刘玉香则是这一发展趋势中的代表。不论她们所表现进攻的突然性或是她们的应变速度、进攻中的变化速度,还是连续进攻的速度,都表现出超人的能力。正是因为她们在比赛中抢占先机、“先下手为强”,才使她们常常把握着主动,战胜一个个对手。归纳起来,这种快速进攻的风格集中表现在比赛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抢手快
•抢手的同时进攻快
•第一次进攻与第二次进攻的连接快
•攻守转换快
•调动对方快
•应变快
•投技接寝技快
这种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快速进攻,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意识,同时也是一种敢于冒险精神”。因此,这种风格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种生命力、战斗力非常强的发展主流。
2.技术的发展向全面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当前竞争非常激烈的比赛中,靠单一动作,所谓的“绝招” “一招鲜,吃遍天”的技术已经不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所谓的“绝招”的含义也由单一的技术变成熟练应用一套或几套技术动作的组合,就是有个人特点的战术套路。即使是个人的某个“绝招”,其意义也是从抢手开始,调动对手的手段,为自己创造施技的时机,到合理地使用技术的整个动态的过程。换句话说,过去那种静止的毫无对抗的单个动作的重复训练,已经不适应世界柔道技术飞快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培养运动员使自己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技术较全面、多样化的进攻体系,是我们提高竞技水平必不可缺少的训练方向。
3.在高水平、高对抗的柔道比赛中,在同等的条件、同等的环境、双方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除了积极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技术以外,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的培养和建立积极的思维(包括调整个人心态)在现代柔道运动的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战术意识它包括:
•会抢手、争手
•会进攻
•会偷袭
•会控制
•会变化
•会佯攻
•会利用规则
•会抓时机
这些重要的意识是我们在训练中必须培养的。
4.比赛中运动员对个人掌握的技术应用更加熟练,更注意进攻的有效性。如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了以往比赛少见的高分值的场次(一本胜),在女子七个级别的全部比赛中获一本胜的占40%,这一比例大大超过其他各中、小分值的比率,这充分说明在高强度对抗中各国选手更注意了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在有效的进攻中更强调了高质量。
5.由于近十年柔道运动的迅速发展,各国十分注意研究、改革实战应用技术。这不仅丰富了进攻手段,而且对原有常用的一些动作,在动作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其更具有实战性和有效性。
(1 )进攻的方向上有了变化,除了向前摔、向后摔的技术和进攻外,“下三路”的技术有新的发展。如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肩车”、古巴的“抱双腿”、英国和法国的“掏腿”、古巴和韩国的“大内刈”、日本和韩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小内刈”抓裤掀或搬打 等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都充分表现这些技术动作“出奇制胜”的强大威力。
(2)对原有进攻的技术进行了不少变革和创新,提高了其有效性和攻击力。目前不少运动员所使用的“背负投”在抓法上和发力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革,如“抓上手直门背负投在进身发力同时抓底手”或“底手抓偏门进身发力时抓上手”或直接使用“袖钓”等,由于抓握带有隐蔽性和突然性,使其进攻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二、桑世送劭冬后钠保的工要方匐
综上所述,世界柔道运动发展趋势的主流是强调进攻的思维、进攻意识、进攻速度以及进攻的手段和能力。这是我们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柔道的发展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协调和统一的提高,这关系着我们应培养一种什么样的风格与打法,关系到我国竞技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关系到我们将来在世界大赛上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坚持改革与创新的思想,把握住正确的训练方向,大胆地创造出新的方法和手段,使我国柔道运动训练工作进入一个科学的崭新阶段,迎接新的挑战。
(一)坚持完善和发展我国柔道的风格与打法
自1989年以来,我国在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日本柔道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了与我国传统摔跤的技法和训练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培养和树立了自己的风格,即 “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和散手摔法的技术风格。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了这种风格的巨大威力,证明了这种风格是当前柔道发展趋势的主流,它具有先进性和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这一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我国还未被多数人真正认识,还未得到广泛的普及,这是一种怪现象。在世界大赛上我们靠它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在国内却很少有人去专门研究和训练乃至在比赛中应用。一种先进的摔法需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才能发挥更广泛的智慧,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它。
(二)坚持在训练中体现“进攻”这个核心
训练的一切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从比赛实际出发,提高运动员在对抗中的综合素质。
首先从教练员到运动员要进一步明确“进攻”的重要意义:
•进攻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经过千万次演练的积极行动。
•进攻能打乱对方,控制主动。
•进攻能抢到先机。
•进攻可以隐蔽个人的弱点。
•进攻能造成一种威慑力量。
•进攻能调动对方,为自己创造战机。
•进攻是保护自己最有力的武器。
•进攻是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
•进攻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拼搏作风。
•进攻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
反之,防守是被动的、精神上是软弱的、所采取的方法是盲目的、没有机动性的, 是一种可怜的应付行为,最致命的是使自己丧失了时间,导致失败。认识明确了这一意义后,在训练的内容安排和方法、手段上要考虑到:
进攻的动作;
进攻的变化;
进攻的追击;
进攻的时机;
进攻的策略;
进攻的战术;
进攻的突然性;
进攻的气势和作风;
进攻的冒险精神。
(三)训练中要突出发展运动员的个性和特点
突出个人得意技完成的全过程的强化,突出个人技、战术在对抗中应用的能力,突出运动员比赛的综合能力。
(四)不断地改革与创造新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
1.改变旧的柔道基本技术训练内容。过去只教单个技术或单个动作的重复性训练已不适应柔道运动发展的需要。个人技术的训练应是全过程,抢手——扯动——寻机——施技,或是抢——进攻再进攻,或是相反方向一主一辅同时练。
2.改进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重视抓握力量和抖动力量的发展,特别是注意小关节、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如手腕、手指、前臂、踝关节等。这些要与个人的技术密切地结合起来。
3.个人的技术训练一定要坚持从比赛出发,每项内容都要强调转化为一种比赛能力。
4.加强手法的专门练习。从柔道竞赛的规律上看,“抢手”是诸因素中的第一要素,手既是进攻的主要手段,又是产生各种变化的传导器。我们讲“听力”从何而来,主要靠手的感觉,同时手也是防守的两扇门。这些过去曾经被忽视,今天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它既是基本功又是高水平选手的必备条件。步法同样是这个道理。
浏览3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