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部分高校传统武术教材器材的调查统计,目前,高校传统武术教 学中,技术器材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棍、刀、剑、枪。这与传统武术教学 难易的规律完全符合。而沙袋与皮条则是最常用的功力器材。功力器材的使 用,一方面,为传统武术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也对 提高学生传统武术训练的功力有利传统武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受到教学器材丰富程度的影响,因此,相当有必要在高校传统武术教学中拥有一定比例的器材。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普遍扩招,学习传统武术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学生上课 的器材却没随之增加,这对传统武术教学的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 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强传统武术器材的建设,为师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教学场馆现状
传统武术教学与训练场馆,为开展传统武术竞赛活动,以及组织传统武 术教学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其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硬件指标,并且 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因此,对于高校传统武术教学而言,建设传统武术 场馆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多数高校都对建设传统武术教学训练场馆非常重视,并且开设了相应的传统武术课程。除此之外,在传统武术套路教学当中,有很多诸如翻滚、跳跃等动作, 因此,在室外水泥地面上开展练习极易受伤。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的学习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降低了传统武术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对教学计划的执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倘若想更好地开展传统武术的教学和训练,加大场馆建设力度必不可少(四)师资现状在高校传统武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会对传统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无论是多么合理的传统武术课程体系设置, 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教师,那么就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如果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可以创造出优质的课程体系的。由此能够看出,教学的成果以及学生的发展,直接受到教师素质优劣的 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传统武术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够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就目前而言, 在质量与数量方面,我国高校传统武术的师资队伍和传统武术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存在。武术教师在普通高校教师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传统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师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致使学生在无序的状态中学习传统武术。由于传统武术具有比较强的技术性,因此,它的提高与普及都需要具 备一定的条件,以及科学有效的指导。虽然教师的学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质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学历可以反映出教师的理论水平,以及发展潜力,通常来说,教师具有越高的学历,其对专业的认识也就越深,而适应教学改革的能力也就越强,这样的话,对传统武术教学的贡献也就越大。社会与教育事业都在不断进步,而高学历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的共同趋势。多渠道提高传统武术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增加硕士与博士学 位教师的数量,是今后普通高校传统武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我国,高校传统武术教师的师资水平比较低,导致教师在业务素质与 业务水平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与传统武术教师的专业水平, 以及教学水平、态度有关。除此之外,高校传统武术教师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再加上对传统武术的全面学习与了解程度低,这些都对传统武术的认知与教学水平造成了严重影响。传统武术的教学具有比较大的难度,为了做好传统武术的教学工作,教 师必须做到技术动作熟练、讲解清楚、示范准确。与此同时,还要对传统武 术技术内容的内在攻防含义有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对传统武术技术动作的使用方法,以及目的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师水平的提高,与是否满足学生在课堂中的爱好与兴趣,学习传统武术兴趣的培养息息相关。应从全面学习、掌握传统武术的教法与技能方面,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传统武术在高校中的训练现状
近年来,竞技体育发展迅速,竞技武术同样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传统武术的发展规模却远落后于竞技武术,目前,据调查统计,我国各大体育 院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武术代表队,但在训练体制方面,只注重竞技体育,对传统武术项目的发展却置之不理。根据对2013年我国体育院校武术(套路)比赛的统计,竞技武术比赛项目共计366项,占到总数的62.46%,而传统武术比赛项目仅有220项,占到总数的 37.54%。由此能够看出,在体育院校的武术比赛当中,传统武术所占的比例相当低。这反映出传统武术在体育院校的训练现状不容乐观,以及重视程度不 够。除此之外,传统武术比赛的参赛项目还存在过于集中的问题,比如多数高校传统武术竞赛都集中在双刀、八极拳、双鞭、通臂拳等上,因而,造成对其他拳种习练的忽视。
三、传统武术在高校中的科研现状
体育科学工作,一方面,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 也是体育学科建设的基础,与此同时,更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传统武术教育活动的进行,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高校传统武术教师需要以科研带动教学,形成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对传统武术教学的进行起到更好的促进作 用。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传统武术教师中的大部分,都具有比较大的学术潜力,但浓厚的学术氛围比较缺乏。高校中的部分传统武术教师并不重视科 研工作,这不利于传统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传统武术教师都比较年轻,参加工作的年限也比较少,导致他们在科研意识、理论知识、经验方面比较欠缺。而对于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来讲,年轻教师则是未来传统武术科研、教学的主力6想要发展传统武术,就必须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强化科研意识。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已呈现出国际化、大众化、竞技化及市场化的趋 势,但传统武术的科研并没有跟上传统武术发展的步伐传统武术科研有很多种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并且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 果。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武术的体系庞杂而完备,导致传统武术的基础依旧在民间。因此,我国对民间武术的研究会占用过多的精力以及资源进我国传统武术科研的进展有了阻碍因素。除此之外,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主流是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跨学科地进行研究,可对于高校传统武术研究而言,其研究大多还局限于学校方面, 跨学科以及综合的研究方法还比较见。就目前来看,根据调查统计从事传统武术教学工作的绝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在大学期间专选过一些传统武术而已,教学内容也只有几个初级套路, 因此,他们的传统武术击技水平可想而知;他们在传统武术理论知识方面并 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也较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传统武术教师就只能传授一些简单的动作技术,如果让他们去挖掘中华武术传统、推动高校传统武术教学改革、弘扬民族精神等,并不会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收获第三节传统武术文化在我国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思路一、 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以学校教育不同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为依据,可将我国高校中传统武 术课程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 传统武术专项课程阶段
传统武术专项课程阶段指的是,从建国初期到1987年国家教委确立体育类传统武术专业之前的这段时期。在这一时期,体育院校的传统武术教学是以单一科目,以及单一运动项目课程形式出现的,因此,称其为传统武术专项课程(二) 传统武术专业课程阶段传统武术专业课程阶段指的是,传统武术专业成立之后的时期。在这一 时期,传统武术专业教学是以和传统武术相关的多门单一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课程群的形式出现的,称其为传统武术专业课程体系,而这一时期亦被称为传统武术专业课程阶段。
浏览2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