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传统武术专业课程,依旧沿用着原来运动体系培 养运动员的模式,而且并没有形成与民族传统专业时期的传统武术专业课 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以及指导思想,这和我国的体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有关系。过去的传统武术课程设置体系就有各种不同的问题存在,比如,现实和 传统分离、发展与继承之间存在矛盾等,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要想在高校中进一步发展传统武术,就必须将传统武术发展的本质理 清,并且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高校传统武术教学体系,从而促进传统武术更好 地发展。二、 武术文化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优势(一)丰富的传统武术内容可克服教学内容陈旧、单调的局面我国传统武术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技法鲜明的运动体系,倘若将传统武术的整体与发掘力度加 大,相信还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击技项目出现。传统武术以其技法特点为依据进行分类,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太极、形意、八卦;第二类,象形拳、地躺拳等;第三类,翻子、通背、劈挂;第四类,华、炮、查、红、少林拳。由于传统武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无论是哪一位学生,都 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其能够较好地扭转高校传统武术教学内容 单调、陈旧的局面。(二) 从事传统武术教育可满足大学生求知的欲望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而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之,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与文化背景,因此,传统武术就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载体。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优秀品质。因此,对于传统武术来讲,进入高校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在培养民族精神、继承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大学生从事传统武术教育,一方面,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修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培 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三) 传统武术富于健身性和击技性的特点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健身性与击技性,是传统武术的两种最重要特征,与此同时,这也是人们学习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人们 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各种文明病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都希望 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基于此,传统武术的健身性广受人们喜爱。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安定因素存在,比如各种犯罪活动,因此,人们 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与人身安全,基于此,传统武术的击技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时,一方面,希望自己拥有一个 强健的体魄,来应对竞争、施展抱负;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具有自卫的能 力,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还能够保护自己。基于此,传统武术的健身性与击 技性,引起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他们都希望通过学习传统武术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四) 传统武术的地域性便于在高校的开展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结合了各地的民风习俗、自然环 境等,从而具有了显著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决定了不同风格的 拳种,在当地具有人才资源丰富、易于发展,以及群众基础雄厚等优势。因此,各地高校在传统武术教材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 宜,并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南拳北腿、东枪西棍”)出发,选择学生们 喜爱的拳种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注重由于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拳种、流 派在传统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并将当地高校传统武术课堂的教学体系加以完善,以及将传统武术教学课的质量提高,进而促进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五) 有利于促使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传统武术的特点鲜明,比如,其既有灵活多变的形体组合,也有固本培元的内功修炼;具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如提高击技实战能力的单式练习等;传统武术的技术动作简单、实用;既有拳术练习,又有器械演练;既可吐气发声,又可凝神静气等总而言之,传统武术的练习可以不受客观条件 (场地与时间等)的限制,随时随地地进行,这些特点使传统武术有利于促 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六)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很多武林志士与史诗般的英雄人物(如义和团 抗击八国联军、岳飞抗金等),他们的爱国故事,以及侠道主义精神被人们世代赞颂,这成为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的最好写照。对于大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来讲,这些英雄任务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三、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教育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存在的问题


  1. 传统武术内容繁杂,拳种众多的问题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国传统武术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众多门 派。面对这么多的拳种内容,传统武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内容设置问题, 就成为人们需要马上解决的关键问题。

  1. 传统武术教育人才匮乏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在此种 背景之下,武术的发展也呈现出竞技武术一统天下的局面。在这一时期,武术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经过竞技武术模式培养出来的武术人才,又会为各级学校的武术教学工作提供服务,从 而成为竞技武术的传播者。在此种形势之下,传统武术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跌入了低谷,而传统武术的人才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想要在高校中取得更 好的发展,传统武术必须将人才匮乏的问题圆满地解决才行。(二)解决办法

  1. 结合当地实际,注重实效


在中华传统武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项目设置方面,人们应根据各所高校所处的不同地域,选择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优秀拳种,并且对其进行认真的改造与精心的设计,使其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适应,然后再有计划、 分批次地进入高校课堂,最终,达到逐步丰富完善我国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目的。

  1. 加强武术人才建设,注重学校与地方结合


在传统武术人才建设上,对于传统武术管理者、组织者的桥梁作用,当 地教育主管部门与政府应高度地重视,并积极为当地武术团体与高校搭建交 流与合作的桥梁,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在传统武术方面的业务 培训,加深教师对传统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使其传统武术教 学的业务水平提升积极邀请当地传统武术优秀传人到学校传授技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与政府应积极地邀请当地传统武术的优秀传人到学校 传授传统武术技艺,积极引进当地优秀拳种进入高校课堂,使学校传统武术 教学的不足得以弥补。

  1. 加强各传统武术门派间的交流


各传统武术门派应克服封建保守的思想,做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各 大门派应该积极地走进高校校园传授技艺,并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来加强对 传统武术拳种的研究,从而促进传统武术的提高和发展。第七章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与发展第一节中华传统武术的竞技化发展传统武术是以格斗套路作为运动形式,以击技动作作为主要内容,并且相当重视内外兼修。传统武术在受到竞技体育、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之 后,有了向竞技化发展的趋势,从而产生了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来源于传统 武术,但又有区别。比如,竞技武术有着明确的练习目标,以及较强的功利性。除此之外,竞技武术以“高、美、难、新”作为指导思想来进行套路的创编,其追求的是一种直观的形体表演美。

一、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

  • 竞技武术特点



  1. 竞技套路武术的基本特征



  • 在规则的制约下力求同等条件的竞争


我国传统武术拳种繁杂,技术和运动风格也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即便是 同一拳种,也会存在不同地域、流派间的差别,因此,使传统武术竞技化变 得相当困难。传统武术竞赛与健身或表演是不同的,其必须在同一技术范畴 之内,争取用同一个技术标准来衡量优劣。因此,对竞技武术套路有着不同的要求,具体如下:竞技武术套路比赛项目相对集中.

浏览3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