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辩劲力
武学拿技中的劲为阴,即人体运动动作的根本动力,是动物活动所特有的基本能力,是人体攻守进退的阴性内在支撑,源于人体的运动系统(即骨、肌肉、骨连接),是人类攻守运动动作不可见的动力、活力;力属阳,是人体运动动作的外在力量,是动物所特有的外在攻守力,是人体攻守进退所彰显出来的外在攻击,源于人 体劲气的猛烈、快速、疾驰运动,能力,是人类攻守运动动作可见的冲击力、表现力、碰撞力。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劲中有劲,力中有力,劲中有力,力中有劲、劲力相补以及劲力的传统阴阳辩证。
在临阵拿攻中,劲力是相对独立的,但实质上永远是高度辩证的。严格地讲,拿技的比赛、对抗、作战,就是双方的一个劲气的比赛、对抗、作战过程。力在其中严格地讲,是绝对不可出现的。
(七)辩轻重
武学拿技中的轻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漂浮、悬空、轻盈,是人体求轻的一种内部结构调整,是人体运动动作虚无缥缈的根基,是动物所特有的一种轻飘悬浮体现,是攻守运动转移、腾空、悬浮的基本支撑;重为阴,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坠沉、凝爆、彪悍,是人体运动动作功夫的一种爆发性冲击,是动物所特有的一种坠落地面显现,是人体攻守进退的大劲力攻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轻中有轻,重中有重,轻中有重,重中有轻、轻重相融以及轻重的传统阴阳辩证。
拿技攻守是没有绝对轻重的,你的轻对别人来说也许就是重,你的重对别人来说也许就是轻,所以说,轻重的问题是一个相对而言的问题。在中国武术拿技攻守中轻则对对手相对较轻的抓逮擒拿,重则对对手相对较重的抓逮擒拿。
在临阵拿攻中,轻重虽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现实拿技攻守中也是,说劲则轻如鸿毛,说重则重如泰山。但实质上是相对而立高度辩证的,而武家对轻重的把持也是极为巧妙、玄妙、美妙的。如果没有鲜明的轻重把持,对手是绝对不会被动配合的。所以说轻重缓急地揉搓对手,是使对手在无意中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八)辩善恶
武学拿技中的善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着重体现出来的人道、慈善、温和,是心慈手软、有情有义、宽宏大量、正大光明、明言直诉、擒拿与反擒拿的攻击,是修德、振兵、治气的一种底线技术彰显;恶为阴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兽道、残酷、无情,是心黑手辣、无情无义、鼠肚鸡肠、偷鸡摸狗、背后一刀、致人伤残的攻击,是反人类的一种要命攻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善中有善,恶中有恶,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相辨以及善恶的传统阴阳辩证。
武术拿技中善是相对亲人、朋友、邻里、乡亲、战友、好人、人民内部而言的。恶是相对犯罪分子、动乱分子、恐怖分子、流氓、坏人、敌人、人民外部而言的。所以在临阵拿战攻守中,忠于三情、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人类、立场坚定斗志坚、爱憎分明不忘本是第一性的。也就是说,临阵拿战攻守前,必须准确搞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才能最终确立善待与恶待的对象,开展恰到好处的擒拿攻守。
(九)辩得失
武学拿技中的得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得劲、得手、得势、得力、得利,是得心应手、有章有法、顺理成章的获利对局,是战胜对手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前提;失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失劲、失手、失势、失利、失力,是逆心失道、擒拿无德、愚昧无知的失败对局,是反人类邪恶处世的最终结果。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得中有得,失中有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失相对而辨和得失的传统阴阳辩证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从战略上来讲,临阵擒拿攻守的得失问题,绝不等于就是胜与败的问题。从战术上来讲,临阵擒拿攻守的得失问题,就是一个胜与败的问题。在纯战术性的擒拿格斗中,如果总是不得劲、不得手、不得势,那就必须设法摆脱这个失的空间,努力进入另一个得的空间。任何在失的空间逗留,在得的空间恍惚,都是武家攻守的大忌。中国武家认为:“该得就努力大得、大收、大储、大藏、大获,该失即设法回避、逃脱、躲开、闪过、撤离,多得不失始终是中国武家所追求的。”
(十)辩好坏
武学拿技中的好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得心、应手、顺势、巧妙、精湛,是顺情、顺义、合理、合法、称心、如意的攻守对局,是战胜对手获得最大利益的基本体现;坏为阴,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吃亏、受害、伤损、笨拙、无能,是逆情、逆义、背理、违法、窝心、失意的攻守对局,是输给对手散失最大利益的基本体现。二者辩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好中有好,坏中有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好坏相对而辩和得失的传统阴阳辩证以及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十一)辩真假
武学拿技中的真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真实、真知、真谛,是真真切切的降服把控进攻;假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假象、假托、假手,是假模假式的制服把控进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真中有真,假中有假,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互为以及真假的传统阴阳辩证。中国武家认为:真亦假来假亦真真真假假出黄金,假亦真来真亦假假假真真难做人。真真真难行天下,假假假寸步难行。真真假假走天下,虚虚实实立人生。”
(十二)辩利害
武学拿技中的利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利益、利导、利落,是利人利己、利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降服把控进攻;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祸害、危害、损害,是害人害己、害到筋骨、害到毁灭的制服把控进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利中有利,害中有害,利中有害,害中有利、利害相对而战以及利害的传统阴阳辩证。
三、鉴别判断
鉴别判断即中国武家对擒拿攻守技法的鉴定、区别、判别、诊断。其与所有的其他武技一样,首先必须以生存死亡、存在消完、得到散失、利益祸害、健康病患为前提。任何与生存、存在、得到、利益、健康紧密相连的中国武家就弘扬、支持、广大;任何与死亡、消完、散失、祸害、病患紧密相连的中国武家就克制、打压、封杀。这便是中国武家一直以来进行鉴别判断的根本依据。
在拿技攻守技法的鉴别判断中,首先要把主捡攻守与拿辅的捕攻、摞攻、捉攻、锁攻、抱攻相区别;其次要把分寸与尺度、火候与章法、层次与境界相鉴别;其三要把敌我的水平与实力相鉴别;其四要把出势与应势相鉴别;其五要把出手与应手相鉴别;其六要把出招与应招相鉴别;其七要把罢手与收手相鉴别;其八要把收势与落势相鉴别;其九要把攻击与缠磨相鉴别。
四、练则要点
拿技攻守运动中练习、演练、训练的要点,首先必须遵守拿技攻守的大法,即手为把,节为撑,肢为杠的攻守核心练习、演练、训练。一般不宜过多开展拿辅五法的练习、演练、训练,以免开局过程中的受挫。其次必须遵守拿技攻守的小法,即手为化,足为随,干为人的攻守关键练习、演练、训练,以保持自己的相对而格。
拿技娱乐运动中练习、演练、训练的要点,首先必须遵守擒拿表演的大法,即干净利落,舒展大方、有章有法。一般不宜过多地使用拿辅,以免对拿过度、有心无力、有意无法。其次必须遵守拿技表演的小法,即传统的戏曲化、影视化、传统化,以保中国武术的源远流长。
拿技保健运动中练习、演练、训练的要点,首先必须遵守拿技保健的大法,即循序渐进、按需导引、据实运化。一般多采用拿技六法的综合运化,以免六心失衡,劲力出道,气血溢偏,脉络失常,而调理不顺。其次必须遵守拿技保健的小法,即五辅与五心与养生、健身、延年、益寿、康复的相应性调节,以确保中国武术保健的对症、对路、对法以及五脏六腑与五运六形的基本对于特征。
第六节拿技技法对析
拿技技法对析是指武家在武术拿技技法研究中对擒拿相对而格现象的动理分析,是传统武术拿技的秘籍核心,是武术攻守运动动作的真谛,是武家在擒拿格斗中能否赢得胜利的基本保障,是武学技术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分化论对、间化论对、技法检验等三个方面组成。中国武家说:拿技巧对才为上,擒拿妙定方为高。百技拿为定,百打擒为高。精拿威自立,擒拿鬼见愁。擒拿巧在擒拿制,被拿妙在反被拿。”还说:“不析难成擒技,不对不成拿法。拿技不出手,出手谁都愁。拿技看手定,手定看自然。”
浏览4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