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武术的教育任务

1916年,传统武术开始进入学校,自此之后,一直承担着和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责任,只是强调其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相较于韩国将跆拳道作为“国宝”,以及日本将武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国对传统武术的教育尚显不足,人们应该重新认识与思考中国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传统武术还是一种 教育资源,其作为独一无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能够使青少年在 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厚重。2004年3月,教育部与中宣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 中,提到应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中适量增加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容,并且要将传 统武术课的比重适度增加。基于此,武术界的学者开始重视传统武术的教育问题,并且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学校传统武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武术主管部门与教育部同样意识到,传统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捍卫民族文 化安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以及当前学校传统武术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2005年初,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成立了 “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2006年7月,上海体育学院召开了 “全国民族传 统体育专业论坛会议”。以上这些举措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与使命。人们无法回避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安全的危 机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场“文化保卫战”中,传统武术应该肩负起新的历 史使命。只有深入开发、挖掘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并且不断地赋予传统武 术新的文化内涵,使传统武术教育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传统武术在学校才不会被拒绝当然, 人们必须看到目前传统武术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岌岌可危的存亡之争。“无人教、无人学”的局面很难让武术人乐观长期以来,学校传统武 术缺乏攻防技法的教学模式,以及竞技化的倾向,使很多学生转投入空手道 与跆拳道的“怀抱” 基于这种现状,学校传统武术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而且需要和专业竞技武术的模式区分开来,对传统武术的技法也要多加注重, 除此之外,还要融入文化品位、内涵与礼仪,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教育才能够将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真正地承担起来。文化的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带来益处;另一方面,也会存在陷阱。文化安全是文化、经济全球化之后一定会存在的问题,如果只是 一味地守让,并不能够使民族文化安然无恙。:面对入侵的强势文化,怯懦乃至投降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民族文化的消亡,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毁灭,最终导致民族的衰亡。在文化安全成为时代主题之后,人们应该从本民族的文化当中,提炼、寻觅那些能够代表本民族精神的内容,与此同时,也要配置最佳的载体,从而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这样才能够 使本民族文化处于安全的境地。归根结底,文化安全指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而使民族 文化的消亡与流失得以避免。现如今,世界各国的民间传统文化,都有生态 失衡与破坏的问题存在,这些引起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极大关注,并且采取 了一系列的抢救保护措施,如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文化的传承,载体与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需要在文化形 成过程中,对那些如今看来并不合适的成分(如师徒制的问题)进行探索。 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性的东西也能够持续更新,但是,文化传承需要的是时间与情感的点滴累积。第二节我国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武术在高校中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现状


  1. 教学内容单一


我国的传统武术种类繁多,据粗略统计,我国拳种有129种之多,还有很多雷同拳种、小拳种等,除此之外,更有不计其数的体系不完整的功法与套路。虽然如此,但是,现在我国高等院校在传统武术的课程设置方面,所涉及的拳种很少。这非常不利于传统武术在高校中的发展,以下三点是导致我国高校传统武术教学内容单一的主要因素。(1 )国家为高校的传统武术教学制订了专门的教学大纲通常情况下,各普通高校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都是棍、太极拳、剑、 拳等初级套路,这就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教学的结果。在中国传统武 术中,击技是其主要内容,而其本质特征就是攻防击技性,这些才是广大学 生喜爱它的原因。但是,由于存在武术教学大纲,导致教师只能以教学大纲 为依据,来完成教学计划的制订。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也只对动作的规格和 外形比较注重,传统武术的攻防积极性则被严重忽视,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荡然无存。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应该努力将教学大纲带来的局限性克服掉,并且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出组合动作少、简单实用的攻防动作,使教 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最终达到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目的。(2 )高校传统武术教师多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由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是高校传统武术教师的主要来源,并且他们所受 的教育内容几乎相同,这也是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内容方面,与传统武术相关的教学很少,导致学生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从而 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校的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依 旧停留在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的教学模式上,这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应付完考试就不再继续学习了,根本没有起到健身的效果。

(3 )中国传统武术内容过于丰富

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容非常丰富,可是由于高校只有有限的教学时间,因此显得教学任务很重。为了将教学任务完成,各大高校教师只能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所有的教学任务。本来,高校学生对传统武术就不是很了解, 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这些对传统武术的传播非常不利。

  1. 重视教学实践,忽略理论课教学


在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中,传统武术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 学生理解技术,以及学习视图知识来讲,传统武术理论的教授具有很大的益处。由于大学生具有比较高的理论层次与认知能力,因此,在传统武术理论 教学方面,应突出一定的特定使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的传统武术理论教学课的课时数太少,甚至没有,究其原因,是因为多数院校没有对武术理论课的严格考核要求。可是如果理论课安排得较少, 就会导致授课质量的下降,由此说明,高校及教师并不重视理论课的教授, 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生缺乏传统武术理论知识。从大学生认知传统武术的途径中,就能够反映出理论的缺乏。大学生中 的大多数是通过书籍、影视等途径来认识传统武术的,而通过自学传统武术教材,通过理论讲授来认知传统武术的非常少。与此同时,由于影视、书籍中对传统武术的描述过于夸张,导致没有办法体现出传统武术本身的真正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解传统武术造成了影响。除此之外,大学生的视图能力较差,也是他们很少通过视图自学来认知传统武术的原因之一。因此,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传统武术理论内容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学” 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主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传统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对于专门的传统武术理论教学很少涉及。由此,致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他们认为与传统 武术理论的学习相比,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会学生相关的传统武术技能比较重要。但传统武术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需要通过传统武术的教学,让学生们学习与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得到 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浏览3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