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武术的教育任务
1916年,传统武术开始进入学校,自此之后,一直承担着和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责任,只是强调其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相较于韩国将跆拳道作为“国宝”,以及日本将武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国对传统武术的教育尚显不足,人们应该重新认识与思考中国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传统武术还是一种 教育资源,其作为独一无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能够使青少年在 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厚重。2004年3月,教育部与中宣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 中,提到应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中适量增加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容,并且要将传 统武术课的比重适度增加。基于此,武术界的学者开始重视传统武术的教育问题,并且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学校传统武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武术主管部门与教育部同样意识到,传统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捍卫民族文 化安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以及当前学校传统武术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2005年初,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成立了 “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2006年7月,上海体育学院召开了 “全国民族传 统体育专业论坛会议”。以上这些举措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与使命。人们无法回避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安全的危 机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场“文化保卫战”中,传统武术应该肩负起新的历 史使命。只有深入开发、挖掘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并且不断地赋予传统武 术新的文化内涵,使传统武术教育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传统武术在学校才不会被拒绝当然, 人们必须看到目前传统武术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岌岌可危的存亡之争。“无人教、无人学”的局面很难让武术人乐观长期以来,学校传统武 术缺乏攻防技法的教学模式,以及竞技化的倾向,使很多学生转投入空手道 与跆拳道的“怀抱” 基于这种现状,学校传统武术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而且需要和专业竞技武术的模式区分开来,对传统武术的技法也要多加注重, 除此之外,还要融入文化品位、内涵与礼仪,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教育才能够将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真正地承担起来。文化的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带来益处;另一方面,也会存在陷阱。文化安全是文化、经济全球化之后一定会存在的问题,如果只是 一味地守让,并不能够使民族文化安然无恙。:面对入侵的强势文化,怯懦乃至投降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民族文化的消亡,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毁灭,最终导致民族的衰亡。在文化安全成为时代主题之后,人们应该从本民族的文化当中,提炼、寻觅那些能够代表本民族精神的内容,与此同时,也要配置最佳的载体,从而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这样才能够 使本民族文化处于安全的境地。归根结底,文化安全指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而使民族 文化的消亡与流失得以避免。现如今,世界各国的民间传统文化,都有生态 失衡与破坏的问题存在,这些引起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极大关注,并且采取 了一系列的抢救保护措施,如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文化的传承,载体与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需要在文化形 成过程中,对那些如今看来并不合适的成分(如师徒制的问题)进行探索。 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性的东西也能够持续更新,但是,文化传承需要的是时间与情感的点滴累积。第二节我国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武术在高校中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现状
浏览3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