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的跤架,是指运动员在摔跤实战或训练时的站立姿势。这种姿势 始终贯穿于训练、比赛的全过程。现已形成的跤架多种多样,如大跤架、小跤架、香 炉架、转掌架、小车架、自然架等。虽然跤架姿势各异,但所有站架的目的是维持自 身平衡,并有利于进攻与防守。跤架正确性的意义:摔跤时,为什么要强调跤架正确性的姿势?跤架的正确 性,这主要是解决身体的稳定性和动作的灵活性的问题。正确的跤架是:两脚左右 开立,约与肩同宽,一脚向前踏出(约一脚远),膝微屈,身体斜向前方并微前倾,体 重主要放在后腿上。这种姿势可使全身肌肉处于适宜的紧张状态,给肌肉迅速有 力地收缩创造了有利的解剖基础。这样前腿移动快,便于进攻和防守。为了提高 这种姿势的稳定性,只要两腿弯屈,上体前倾,把重心保持在支撑面上就行了。如 果前脚向不同方向移动,也可提高这一方向上的稳定性。摔跤时,参加摔跤者身体 稍许失去平衡就可以给对方造成进攻的机会。因此,把身体重心沿垂线移向支撑 面以外时应特别谨慎。向某一方向移动时,可先移动靠近那个方向的脚,这样可以 扩大支撑面,而后另一脚再靠过去(滑步)。平常不要使两脚靠拢,或者把两脚交叉 起来,这样会缩小支撑面,从而影响身体的稳定性。移动时,腿和脚不要抬得过高, 否则一脚支撑时间长,而且重心升高,也会影响身体的稳定性。保持平衡是防守的 手段,但这是消极的防守方法,不符合摔跤技术的正确要求。因为光防守不进攻是 消极的办法,只能处处挨摔。要明确,防守是为了进攻,只有不断进攻才能掌握主 动权,才有利于争取胜利。现在介绍的是“垂肘式跤架”。也有人把此架称为鹰架或鸟架,其优点是:底手前伸,距对手的小袖直门较近,工作距离短,有利于进攻对方,同时活手的肘部下垂 贴着肋部,使自己胳膊周围(上、下、左、右)四个可供揪抓的把位仅剩下外侧一个, 这就给对手抢抓自己制造了困难条件,同时也给自己封挡对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垂肘式跤葬动作说明: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前后开立约一脚长,脚尖稍内扣,形成两 脚既前后又左右的站架姿势。两腿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放在两腿中间或偏于后 腿。底手前伸约160°,四指并拢成瓦掌,拇指里扣。活手垂肘,肘部自然贴于肋 下,肘关节的夹角约为70°〜80°。手掌四指并拢,拇、食指张开(便于封挡对方揪抓 之手),掌心向侧方。双手的高度,低不过嘴,高不过鼻底腿与活腿动作说明:站跤架后,前面站位的腿称为活腿。活腿的作用主要是攻击对方的 不同部位时,使对方失去平衡。后面站位的腿称底腿,也叫支撑腿。当活腿向对方 实施攻击时,底腿所起的作用是支撑维持自身平衡。每一个攻击、反攻、防守等技 术动作的完成,都与两腿的合理配合分不开(即支点与力点的合理配合)三左架与右翠动作说明:站架姿势,有左架与右架之分。左架,即左脚在前做活腿,右脚在后 做底腿,以左腿担负主要进攻任务的称左架。右架,即右脚在前做活腿,左脚在后 做底腿,以右腿担负主要攻击任务的称右架第二节中国式摔跤的步法步法是指在摔跤对抗中脚步移动的方法。它是摔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摔跤实战步法移动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重心平衡,又要伺机攻击对方,因此跤术 中有“走对步赢跤,走错步输跤”的说法。同时步法是摔跤时接近对方、远离对方、 拉扯对方,借以调整自己身体重心的手段,是攻守方法的基础。掌握步法便于掌握 其他技术,而且有助于在比赛中发挥技术和战术。故学习掌握好步法,是一项很重 要的基本内容。步法的种类很多,现将几种常见常用的简介如下。中国式摔跤的上步动作说明:上步是步法中最简单的一种。脚步向前纵向移动的步法叫上步作用:上步多用于踢、挂、挽、手别等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中国式摔跤的撤步动作说明:撤步也是步法移动中较简单的一种。脚步纵向后移动的步法叫撤步。作用:此步法多用于踢、跪腿、手豁等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中国式摔跤的滑步动作说明:前脚往前纵向滑动,后脚(底腿)跟随向前滑动的步法,叫做滑步,亦称格登步作用:多用于把腰蹩、挤桩、装顶等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图中国式摔跤的划步动作说明:活腿(前腿)经底腿前走弧形步,而不是走直线,这种步法叫做划步作用:多用于脑切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中国式摔跤的跨步动作说明:底腿横向往外跨步,活腿随之向对方实施攻击,这种横向移动的步 法,叫做跨步作用:多用于大得合、小得合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中国式摔跤的跳步动作说明:跳步是步法中突然性最大、速度最快的一种脚步移动的方法。实战 中,为了进攻的需要,常采用双脚起跳、双脚又同时落位到攻击部位的步法,这种步 法就叫做跳步。作用:多用于跳箴、牵别、跳别等绊子类。七中国式摔跤的败步动作说明:败步是一种败中求胜的步法,难度较大。实战中,由于腰部被对方 抱拿,既不得脱身又不能进招,活腿不得已向侧后方横跨一步,这种向侧后方移动 的步法,叫做败步作用:待对方扒腰紧迫时,可借力转体用腿起勾子或别子。多用于借力打力的绊子类。八中国式摔跤车轮步动作说明:实战中,活腿向后侧走弧线,底腿以脚前掌为轴随之向活腿后撤方 向转动,同时双手配合向身后扯拉,这种步法叫车轮步作用:多用于插闪、侵、掀绊子类。九中国式摔跤背步动作说明:实战中,底腿向活腿后侧背一步,两脚与肩同宽,随之两脚拧钻脚尖 转体作用:此种步法多用于背脸摔,如揣、人、披袖等绊子类。 的方法叫做盖步。作 用:多用于背脸摔的别子、揣、入披等绊子类。十一中国式摔跤钻子脚动作说明:钻子脚是背步、盖步揣、披进攻技术的关键环节。实战中,无论是背 步或盖步技术在使用时,双脚需提脚跟,以脚前掌为轴拧钻、转体,这种拧钻的步法 叫做钻子脚作 用:双脚拧钻后,随之前俯腰,低头,拱臀,绷腿拉嚓,完成进攻动作。十二中国式摔跤三点步动作说明:三点步实际上是两点步,第三步只是攻击脚的上步动作,这样合成 三点步。三点步第一步是上活腿稳定自身重心,第二步上底腿是为进攻调整角度 的进攻距离作用:第三步是起脚踢绊对手的支撑腿,配合双手按、挣、紧拉。如腕部的抓握方法、手部的抓握方法、肘部的抓握方法和臂部的抓握方法,以及头 部代手的方法等。手法的揪抓与跤衣上的把位密不可分。下面介绍跤衣上应揪抓 的把位,以及常用的手法。中国式摔跤的服装中国式摔跤跤衣跤衣摔跤衣用六层棉布制成,在领襟、胸襟、小袖抓握部位要缝的稍密。跤 衣规格尺寸大号和小号跤衣规格尺寸较中号增减4 cm,袖口增减2 cm。特号跤衣 比中号跤衣的尺寸增加8 cm,袖口增加6 cm。在跤衣扎跤带位置,以侧面中心线 向前后15 cm,各有一组高3 cm、宽0. 5 cm、相隔2 cm缝制的穿孔,以备穿扎跤带用。跤衣颜色 跤衣为白色。跤衣所有的边缘两面分别缝有3 cm宽的红边或蓝 边。表演摔跤衣尺寸同比赛摔跤衣,但外层用红(蓝)绸缎。运动员着摔跤衣后屈 臂90°,袖口要有一拳的空隙。跤衣跤带 摔跤带用六层棉布制成,颜色同摔跤衣。特号长4. 40 m,大号长 3. 70 m,中号长3.40 m,小号长3 m,带子宽2. 5 cm。扎腰带时第一圈必须穿过穿 孔再由腹前绕到后腰,再绕回腹前打死结。跤裤灯笼裤(棉布制成)跤裤的颜色 颜色与摔跤服相同。沿裤缝处正反面分别缝有1cm宽、间隔 1 cm的两条红条或蓝条。裤腿底部距踝骨2~6 cm。中国式摔跤的跤靴软底高腰靴。二跤衣上应抓握的把位跤衣是训练和比赛必须穿的专项服装,在跤衣上有可供揪抓握的8个把位。中国式摔跤衣上有可供揪抓握的8个把位三中国式摔跤的抓握与解脱(一)中国式摔跤的抓握方法大领抓握方法(1)大领抓握方法: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拇指在内,其余四指在外作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第三节中国式摔跤的手法手法是摔跤对抗中,抢抓把位与反抢抓的揪抓方法,是摔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实战中,抢抓对方的有利把位,解脱对手抓握于自己不利的把位,就可以控制 对手或者不被对手控制,从而取得进攻和防守上的主动权。跤术上常说:“手是两 扇门,配合腿赢人。一手法,二绊子。”说明手法在跤术中的重要作用。就跤理而 言,实战中能揪抓有利的把位,而自己不被对方揪抓(封控住对方的手),就掌握了 场上的主动权,因为实力再强的对手,一旦没有底手,是很难组织起有效进攻的。 手法的作用还在于局部和瞬间造成双手封控对方,或造成双手打其一只手的有利 局面。控手即进攻就可有力地打击对方,把握赛场上的主动权。手法的技术很多,

浏览4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