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是朝鲜半岛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 斗的韩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古代三国之一新罗,距今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跆,意为以脚踢、摔撞;拳,以拳头打击;道,是一种艺术 方法。

1988年,跆拳道作为奥运会表演项目首次出现在汉城奥运会上。1994年. 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跆拳道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奥运会 跆拳道比赛时,双方运动员都要穿道服和护具,戴头盔,用脚或直拳击打对手的 合法部位,即只能击打对方被护具包裹的锁骨以下、髅骨以上的躯干部位和头 部(禁止用拳击打对手头部)。跆拳道比赛分为3局,每局2分钟,局间休息1 分钟。比赛结果根据双方选手3局的得分总和来计算,得分多者为胜者。

从伦敦奥运会开始,跆拳道比赛将启用新的得分规则,得分级别将分为 1—4分,其中用拳或者脚集中躯干部分,得1分;旋转技术击中躯干部位,得2 分;脚击中头部,则得3分(拳击无效);旋转技术击中头部则得4分。除得分级 别和方式有所变动之外,新规则对“击头”这项技术的判定也有了很大的改动。 在以往的跆拳道比赛中,对击头这项技术的要求是准确性和力度,所以比赛中 经常会出现直接击倒的情况,经常会有运动员被抬走,国际奥委会委员对运动 员的安全问题提出质疑。在更改规则后,只要脚部和头部接触,不管是踢中、擦 过还是仅仅碰了一下,就可以得3分或者4分。

跆拳道比赛由1名主裁判员在场上主持,其余4名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 技术使用情况负责评判并打分。在一场比赛中,如果双方打满3局而出现平分 的情况时,要进行加时赛。加时赛实行“突然死亡法”,即先得到1分的一方 获胜。

我国自1995年引进跆拳道项目以来,女子项目部分级别的发展水平已经 具备国际一流水平,并在包括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在内的国际比赛上屡获优异 成绩。1997年取得世界锦标赛银牌;1998 — 2000年中国女队三人次获得亚锦 赛金牌,一人次获得世锦赛金牌,两人次获得世界杯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 上陈中为中国跆拳道队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项目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陈中再续辉煌,罗微也在女子项目 上获得一枚金牌;2008年奥运会上吴静钮再次摘取奥运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 会,吴静钮和候玉琢成为我国女子跆拳道伦敦奥运会夺冠的重点队员,并在本 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吴静桂成功卫冕,侯玉琢首次参加奥运 会就取得了亚军的成绩。中国跆拳道女队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当雄厚的基础,十 多年内在国际比赛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值得总结和研究的(张会景, 2011)。因此,探讨、研究和构建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心智特征模型,应 该成为该类项目前沿研究的重点领域。首先,跆拳道项目训练竞赛的科学研究 离不开心理学研究.因为心理训练是完整运动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孙茂 君(2009)认为高水平运动员只有在科学训练的指导下,经常采集数据资料并跟踪观察,才能保持运动成绩的稳定发挥与增长。从世界竞技体育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都在加强科训一体化的训练中心的建设,以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 其次,随着对跆拳道项目制胜规律的深入研究,心理学研究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表明心理学研究贯穿于跆拳道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各个环节;第三,对于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选材也需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以提高运动选材的成功率,为整体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促进运动员的竞赛表现。

21 27-3。届奥运会中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奖牌汇总




























































年份届数比赛地运动员级别(kg)名次
200027悉尼陈中+ 67冠军
200428陈中+ 67冠军
200428雅典罗微67冠军
200829北京吴静钰49冠军
201230伦敦吴静钰49冠军
201230伦敦侯玉琢57亚军

(二)文献综述

跆拳道运动员心智特征研究现状

运动员的心理和智力研究领域,历来就是高水平运动员的研究主题之一。 研究者对运动员的训练、竞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的规律,并对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寻找解决办法。

肖存翕(2010)针对一对一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研究认为,运动员的心理能力 在该项群的竞技能力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必 要条件。薛新轩(2004)研究指出.跆拳道比赛是个人宜接对抗性项目,在比赛 中情绪的好坏对运动员的思维、注意力集中程度、感知觉的准确性和反应都有 一定的影响。高昂的斗志、振奋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等可以引起积 极的增力情绪,使运动员思维敏捷,注意集中,感知觉清晰、准确,反应迅速;相 反,过分的激动、冷淡、焦虑、恐惧、肓目自信等消极的减力情绪,会使运动员思 维迟钝僵化,注意涣散,感知觉模糊,反应迟缓。另一方面情绪被唤醒的水平也 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的发挥。情绪唤醒水平,既影响运动员的生理 动员程度,也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动员能量。

另外,积极的情绪状态会增强免疫功能,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减弱免疫系 统的功能。何锐(2007)对跆拳道运动员的特质焦虑研究发现.在心理应激状态 下,高特质焦虑组免疫球蛋白IgM高于低特质焦虑组.而高状态焦虑组免疫球 蛋白IgA含量明显低于低焦虑组 高焦虑组的运动员免疫抑制表现更为明显。

印春力(2003)对跆拳道运动员竞赛焦虑与临场技术发挥之间的关系研究 后发现:①女子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得分高于男子运动员,男子运动员躯体焦 虑高于女子运动员,但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②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 之间竞赛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③认知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与运动员比赛中 有效击打次数百分比呈线性相关,躯体状态焦虑与比赛中有效击打次数百分比 呈近似于倒U型曲线。李艳(2008)研究发现,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 焦虑与运动水平有密切关系,运动水平高的运动员焦虑水平显著低于运动水平 低的运动员。李志敢等人(2000)研究了跆拳道比赛各局心理特征以及运动能 力变化.结果发现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第二局的心理状态最好,而运动能力 也达到最高水平,分析认为赛前心理状态是影响运动员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的重 要因素。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吴春菊(2008) 研究认为心境可以有效地监控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当运动员出现心理疲 劳时.消极情绪增加,在运动训练中经常表现为烦躁易怒。由于跆拳道比赛的 高度对抗性,意志品质就成为运动员取胜的关键要素。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容 易使运动员出现赛前淡漠状态,缺乏自信和求胜的欲望,甚至出现逃避比赛的 现象。梁洪生(2008)认为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重 要内容,也是运动员发挥竞技水平的重要必要条件。

林敏(2008)对32名江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结果显示: ①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在动机维度上差异最显著;②在心理技能的性 别差异和训练年限差异上,在动机维度水平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要好,年龄小 的运动员比年龄大的运动员要好,其他维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③在心理技能 的性格差异上,性格外向的跆拳道运动员焦虑控制水平最高,性格内向的跆拳 道运动员焦虑控制水平最低;④在集中注意维度上,在不同性别和不同训练年 限的比较中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外向性格的跆拳 道运动员注意力水平相对偏低;⑤在自信心维度上,在不同性别、训练年限、性 格的比较中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运用标准百分比较 不同性格的跆拳道运动员后发现,自信心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外向型、混合 型、内向型;⑥在心理准备和团体重要性维度上,不同性别、训练年限、性格的运 动员心理技能比较中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此外,美国Richard C. Bcll  研究了跆拳道训练对人格特征的影响;韩 国红京华(2008)研究了跆拳道选手的心理技术能力;希腊Vassiliki Costarclli, Dimitra Stanwu (2009)研究了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状态下的情绪智力、身体形 态以及饮食失调特点。

浏览3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