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鸡步这一把拳的练法,要求训练出“足踩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武术实战 能力,训练鸡腿的平衡能力,鸡单脚独立可以睡觉,可见鸡步的重心十分稳定。踩鸡步的训 练,要求双脚行走时脚步在一条直线上,这样训练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可以锻炼出稳定的重 心。踩鸡步是训练保护自己的重心,抢占对方重心,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失去战斗能力。也体 现了手打三分,足打七分的传统技击理论。踩鸡步的训练中,练就一踩、一蹬的技击开门方 法,在踩蹬鸡步的同时龙腰带动熊膀,产生肩打的威力。无论是挤、捶、崩等劲力都可发挥在 抢占对方重心的位置上,特别是进攻者的蹬劲,是对方受伤程度的信息。

中国传统武术的真功夫是脚手齐到的打击,单靠手的打击,哪比得上让对方无立足之地 的踩鸡步科学。有上乘武功的拳师,随时把握并调整保护自己的重心,随时抢占对手重心,使对手失去战斗力。才可能做到: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踩鸡步的训练目的。踩鸡步是装备人体主要实战能力的功法,不仅为自己的重心稳定 打下基础,而且鸡步灵巧迅捷的步法,围绕着技击中进攻对方重心。鸡步下踩有踩劲、扑劲, 有裹、践、蹶的感受,练好了踩鸡步一式的踩步、垫步、歇步,才能帮助习武者灵活运用自己的 重心,抢占对方重心,得到实战功夫。

起式(轻步站”侧身站立,左肩在前,头顶悬,下颌内收,舌尖微卷上顶,两眼平视前方, 气沉丹田,进入眼观六路,以我静视敌动的状态。如图64)

行桩训练:接起式,左脚向正前方迈一步,膝盖弯曲,步法的大小因人而异,初练者韧带 紧,步法可小些,桩相对的高一点。右脚蹬直脚尖向右偏45度,脚趾微抓地之意,后跟不能 离地,形成前脚弓、后脚绷的弓箭步桩式,身体的重心居中,不得前俯后仰,两腿像把拉满的 弓,身体垂直似既发之箭,丹田有前冲之意。如图(65)

接上式,右脚向正前方迈一小虚步,仍向右保持45度,与左脚相轻轻摩擦(摩筋擦骨) 左手前伸成弯曲状,手掌成阴阳掌形,肘与膝合。如图66)

接上式,左脚向正前方迈一步,如图(65)。转身:贴胸的后(右)手与前(左)手前后交换, 后手在下前手在上,两手相贴轻轻摩擦,形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以双脚跟为轴同时身体向后 转,右脚变前脚,左脚变后脚,形成右脚弓,左脚绷,交叉练习,练法与前相同。如图(67)。

接上式,右脚向正前方迈一小虚步,仍向右保持45度,与左脚相轻轻摩擦(摩筋擦骨), 左手前伸成弯曲状,手掌成阴阳掌形,肘与膝合。如图(68)

69)

收式:行桩练到起势处转身,回到原起式方向,转身方法与前相同,左脚收回与右脚并 齐,双手相合,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两手鱼际相贴,(左手掌心贴右手掌背)尽量高举过头。 左脚向正前方迈一大步,右脚在原地,脚尖微微向右偏45度,不能拔跟,形成左脚弓,右脚 绷。

左掌在前右掌在后,指尖向前方,有把两个木桩按到地下之意,同时口中呼“咦”声(雷 声),返本归原。如图69)

训练中身体的腰部以上保持原状,眼睛有神平视前方,行动时身体始终保持平衡,高低 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不能像波浪一样高低起伏。两腿走在一条线上,脚不能拔跟,并像钉 子一样牢牢钉在地上,身体有前冲之意,蹬腿有把全身前送之感。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四就之法,就即束也,上下束而成为一就也。

第二节:熊盘球的训练

大学时期的武术训练,先训练熊盘球的动作,训练贴身靠打以短制长,以肩、肘的最短途 径发挥自己的特长,勤学苦练熊抱球的动作在养生和技击上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熊盘球的训练方法如下:


  • .起式:(轻步站)身体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离地,脚趾下扣左 肩前领,右手握拳贴于肚脐,左手掌贴于右拳,目光平视前方以静视动。

  • .左右盘球:接上式,提起右脚同时身体向右转动,右肘向右后转动左手追右手,双手 似盘抱一只篮球,右脚落地的同时右肘右肩自上向下砍劈。如图(70)


接上式,提起右脚,身体起立向右后拧转,右脚落地的同时身体左转,双手似盘抱一只篮

 

球,手高过头。上左脚,左脚落地的同时左肘左肩自上向下砍劈。如图(71)

接上式,提起左脚,身体起立向左后拧转,左脚落地的同时身体右转,双手似盘抱一只篮 球,手高过头。上右脚,右脚落地的同时右肘右肩自上向下砍劈。左右两边反复训练,姿势 不变。熟悉肘和肩的一起一落、一劈一撩,都在以进攻代替防守,进攻和防守一气呵成。

(72)

  • .收式:承上式,左脚微微提起下踩,右肩领右手臂向左劈下,左手护于右腮,右脚蹬 直。双脚脚跟不动,脚尖向后转动同时转动身体,右手自下而上挑,手指张开前顶,手腕要 直,左手自右腮沿胸前下捺,手指张开向前,掌心向下捺实,置于裆际。左足顺势向前一步, 双脚并列,双手同时上冲,左腿再向前一步形成左弓箭步,右脚蹬直,头向上顶,双手下按形 成虎扑之势的同时发雷声“咦”,五行一发响雷声,先声夺人,拳去雷动风声响,一瞬间突然 发声,声势如霹雷山林不能阻隔,足以使人受惊,而手足失措,同时足手齐到。如图(72)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二践之法,践即腿也,腿要猛勇成其践也。

第三节:乌云遮月把的训练

“乌云遮月把”是拳动静结合的重要练习功法之一,此练法内外兼修,动中求静,静中求 动,在动与静的矛盾中充实丹田、增强下盘功力及手掌上的圆劲,因此练习中讲究慢,慢功境 界练出巧妙。其实慢练会觉得更累,在乌云遮月把的训练中,越慢越好,这样才会练出功夫 来。传统武术中的内功就是形成于医理之中,技击变化也得益于医理地启发,使之拥有上乘 武功的人一动,即有内劲。中医强调人是赖气而生存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是武医相 通的道理,传统武术要求训练中必须先练内脏:“内先动,而外即随。”而后练四肢百骸,产生 内外沟通,这是中国武术研究的新课题。

乌云遮月把的练法如下:

起式:在空气清新避风处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离地,脚趾下扣, 右脚满脚掌着地,脚趾微微抓地之意,两脚的重心力量分布约前二后八。全身放松,头顶悬, 下颌内收,气沉丹田。

练法方法:接起势,起左脚,使双脚距离略比肩宽,同时左手掌心面对身体至眼部同高, 由左肩轻松自然前领,向左转动,身体重心落到左脚,右脚随着身体前移慢慢蹬直,左手掌心 向上,左肘与左膝垂直对齐,右手紧贴于右腿手掌向下按。整个转动过程慢慢吸气,右脚蹬 直后,动作停止,先闭住呼吸,后慢慢呼气,注重呼吸细长,尽可能不听到呼吸的声音,等待向 54右运动。如图(73)

双脚脚跟不动,脚尖慢慢向右移动,左手掌心面对身体至眼部同高,随着身体向右慢慢移动, 左手心遮到左眼睛时起右手,右肘在下托起左肘,使双手似剪刀在慢慢合拢。如图(74)

接上式,身体随着脚尖慢慢向右移动,右手掌心面对身体至眼部同高。如图(75)

接上式,身体继续向右转动,转动到右肘与右膝垂直对齐时,左手下按,慢慢紧贴于左腿 并伸直,右手前伸与右脚步尖垂直对齐。整个转动过程慢慢吸气,左脚蹬直后,动作停止,先 闭住呼吸,后慢慢呼气,注重呼吸细长,尽可能不听到呼吸的声音,等待向左运动。如图 (76)

由此反复转动,左右来回为一式。次数根据自己体力而定。

收势:双脚并拢,双手裹后脑而下到胸前,前推双把,同时从丹田发出“噫”声,返本归原。

拳理解释:起势首先要安排周身放松,行拳要把纯真的心态溶入到大自然中,身体亦溶 化在大自然中。当心、身从无极走向有极时,左脚缓慢提起向左外分开时,身体的各部分有 飘飘然的感觉和涌动,当左脚落地的瞬间,双脚便有生根于地的感受,此时脚心的涌泉穴要 有从地下汲水的感念,谓之采地气。此时周身含有腾挪预动之势。当双手掌心向下朝上微 微抬起时,双手十个指完全张开,和双脚趾相对,有把地下取之不尽的水(气)向上抽吸的意念。

浏览3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