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龙腰的训练
训练龙吊膀一式的目的是在于不以手动为进,而以腰转为进。交手之际,两手相交时, 未感到其手动,而其身体已近对方,其势已蓄足,威胁形成,进步自如。在拳式中采用“龙 腰”是可贵之处』以腰拧扭,如绞紧弹簧、拉满弓箭,等待一触即发,一发则势不可挡。2. 以其侧身面对敌方,缩小了受打击面,可以较好的保护自己,加上腰的运动中,增加了进攻力 量。3.手未觉其动,身体却已近敌身。谱曰:“拳打三节不见形,没若见形不为能。”
龙吊膀的定式是体能上的静力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侵扑站: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虚后实,左足尖微翘离地,足跟着 地,全身重心在右腿上。同时,两臂从容下垂,手指向下,两肘微弯护肋,两臂内扣,舌顶上 颗,两目看向前方。如图(31)。
图(31)。 图(32)。
左定式静力训练:承侵扑站,左脚向前面进半步或一步,右脚跟在左脚后方弯曲下蹲,身
体最大角度右转,重心落在右脚,左脚应是虚步,随时可以提起,最标准应是身体垂直,左脚 膝盖成90度,右腿膝盖藏在左腿膝盖后面,从前方看只看到一条腿,三尖对齐(鼻尖、膀尖、 脚尖),头、腰、脚三部分成扭拧状,这就是龙腰,看正似斜,看斜似正。右转腰,脚跟着地的 同时身体向右转动,头部不随转向右方,仍正视前方,左手抱紧右胯,小指和肘都向正前方, 右手伸直紧贴脊椎,起到帮助脊椎支撑身体的作用,减轻脊椎压力有利中枢神经的活跃。由此定式半分钟左右,能坚持3分钟以上者体能与众不同。如图(32)。右定式静力训练参考 左定式,由此左右一样,反复训练。
龙吊膀的定式训练中稍微应用思想矛盾的阴阳变化,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以静欲 动的方式,促进动心,动体的心与体的信息默读,激发本能能力,明显增强体能、技能、智能, 使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气合多一力,心与意合多一精。练好了龙吊膀的 定式,思想上就应该明白阴阳辨证,懂得将日常的一个个生活动作合理的规范为拳术动作, 不苛求姿势一定如何,但符合人体运动的力学之理,姿势动作合理规范后都可为拳术,科学 的拳理是顺应自然。明白了拳理,可多知多懂一通百通。
龙吊膀的行功训练:
侵扑站: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虚后实,左足尖微翘离地,足跟着 地,全身重心在右腿上。同时,两臂从容下垂,手指向下,两肘微弯护肋,两臂内扣,舌顶上 颗,胸门含劲,心守气沉,肛门上提,浑身自然,两目向前方平视。
行功训练:承侵扑站,左脚向前面进半步或一步,左手沿着右腿外侧撩出,右脚跟在左脚 后方弯曲下蹲,身体最大角度右转,左手抱紧右胯,右手伸直紧贴脊椎。如图(33)。承上 式,左脚向前方跨一小步约20厘米后下踩,左手沿着右腿外侧撩出,右脚向右前方上一大 步,右手沿着左腿外侧撩出,同时左脚蹬步跟在右脚后方弯曲下蹲,身体最大角度左转,右手 抱紧左胯,左手伸直紧贴脊椎。如图(34)。
收式:承上式,左脚上一大步,右脚蹬直,左手护于右腮,右肩领右手臂向左劈下。双脚 脚跟不动,脚尖向后转动同时转动身体,右手自下而上挑,手指张开前顶,手腕要直,左手自 右腮沿胸前下捺,手指张开向前,掌心向下捺实,置于裆前。左足顺势向前一步,双脚并列, 双手同时上冲,左腿再向前一步形成左弓箭步,右脚蹬直,头向上顶,双手下按形成虎扑之势 的同时发雷声“咦”,五行一发响雷声,先声夺人,拳去雷动风声响,一瞬间突然发声,声势如 雷霹山林不能阻隔,足以使人受惊,而手足失措,同时足手齐到。如图(35)。
图(35)。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三蹴之法,躅即身也,身要强壮成其跳也。
第二节:蛇形串拳的训练
初中时期武术训练蛇形拳势。蛇是没有四肢的爬行动物,其运动靠扭转身体进行爬行, 此式拳意,取蛇爬行的曲线行进及蛇舌捕食的神速,象形于拳式训练中。蛇形串拳的训练, 分为一步原地训练和开蛇形步训练。
一步原地训练方法如下:左式。身体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离 地,脚趾下扣左肩前领,右手握拳贴于肚脐,左手掌贴于右拳,以静视动。左脚向左开步,左
图(36) 图(37)。
接上式,左手抓拿回收、右手向前冲拳,右脚蹬直。如图(37)。
右式。承上式,身体向后转动,右手前伸、左手后拉,身体下蹲。如图(38-1)。
出各承上式,右手抓拿回收、左手向前冲拳,左脚蹬直。如图(38-2)。
武术文化:学习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12岁小孩正处于长 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小孩文化课已经接触到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以武术训练强度 要小,而且以活泼的蛇形拳式帮助小孩放松身体,促进文化学习。
讲一些武术爱国、武术忠孝的历史故事,培养青年的爱国思想,增强青年人文化学习和 武术训练的兴趣,让他们文武知识都可提高。认识掌握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特色,也可练
00(38-1)
出个人自己喜欢的武术特色与风味。
第三节:碰中节的训练
碰中节的训练,是内先动而外即随,产生内外沟通,既练内脏又练四体百骸。中国传统 内家拳要求:“阴阳胶合,能成其一快”,聚集丹田之气,养成千日之宝,精神可旺盛。
每式武术动作,都可用拳术中的阴阳,来分析拳术变化的道理。碰中节是训练武术内功 的动作,使身体增强被打击的抵抗能力,也称为排打。排打能力是人体的整体力量,内动外 随、产生内外沟通,集中使用。因此必须调和阴阳、气血,达到内一动、而外即随的战斗力。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这是阴阳的天地之道,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 之府也。”人赖气而生存、运气而活动,人体有形无气则死,可见气在人体的作用。只有气的 循环运动,才能促使血液去滋润营养全身,因此强身健体。
碰中节的训练如下:身体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离地,脚趾下扣 左肩前领,右手握拳贴于肚脐,左手掌贴于右拳,以静视动。左脚向左开步,右脚尖对准左脚 心,身体下蹲时左右手前后拉开。如图(39)。
双脚回收向上跳动,双手回收,双肘打击两胁,双拳一前一后向左上冲拳。如图(40)。
双脚落地后,左脚向左开步,右脚尖对准左脚心,身体下蹲时左右手前后拉开。双脚回 收向上跳动,双手回收,双肘打击两胁,双拳一前一后向左上冲拳,由此因人而异的反复训 练。
13岁时武术训练:锻炼腿的力量,增强双脚关节的灵活性及单腿运动时保持身体平衡 的能力。
武术文化:在文化课已经学到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认识点、线、面、角、圆的概念。
(1)点:是进攻和防守力量的交会。
(2)横、竖、撇、捺是进攻和防守的运动和劲力方向。
(3)武术中有数学的文化。0~ 100的数字既是单独的整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其中任 何一个数字例如“ 1 ”,既一个整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还可分成一半或一半的一半,这就是 武术当中有组合动作和单式动作及一招半势。
(4)发力点到作力点形成两点一线,线的周围就是面的概念。
(5)发力点到作用力点的方向被改变,就形成夹角,夹角有限的放大到360度就形成了立圆,圆撞击对方的面仍是旋转力学点。例如:进攻只用自己的头、手、足、肩、胯、肘、膝的一 处,只打击对方上、中、下三盘的一处,只有3种打法,如果用七处同时进攻对方的三盘,就有 72-216种打法。
浏览3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