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捡的主要用途

在中国武术中捡的用途是非常普遍而广泛的,但主要用途是解除、破坏、克制对手对自己的擒拿,使对手从主动的抓握、把持、控制迅捷变成被动的被抓握、被把持、被控制所以说,擒拿与捡拿都是瞬息万变的,是辩证论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任何擒拿技术以及所有的武术其他运动技术,在临阵攻守实践、应用、使用中都是极具选择性的。

武术拿技中的推拿攻击是比较稳妥、和谐、较劲的,但应用不当也是非常吃亏、可悲、危险的。其最适应于强对弱、勇对懦、敢对怯、武对文、官对民、上对下的对抗。 如果应用不当,就意味着自己的吃亏、失败、伤残。这便是武术辨证关键所在。

中国武家无论做什么都是非常讲究辨证的,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完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久经考验、千锤百炼、颠扑不破且古老而传统的完整系统辨证,不仅对武家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有利,而且对人类的做人、做事、做局有着实质、本质、具体的帮助。因为,武术捡拿技术对内始终讲究的是得胜、利益、收获。对外始终讲究的是安定、团结、凝聚。对敌始终讲究的是制服、专政、消灭。这便是中国武家人事建设、军事建设、国事建设,这三大根本建设的灵魂,作为武家是必须应该了解掌握的。

(三)捡的特性

武术拿技中的捡拿技术是指对手抓实自己后,自己在手法、足法、节法、身法、步法巧妙配合下,在缠捡、掰捡、捶捡、折捡、扭捡等招法支撑下,使对手行动、活动、运动受制、受阻、受限而无法动当的捡拿技术。其基本特性可归纳为反攻特性、破解特性、建设特性、康复特性、保健特性等五点。这是一个人反控制、反擒拿、反捕获能力建设在武术攻守中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人掌握捡拿攻击所必需的完整系统训教。

1.捡的反攻特性

捡拿反攻是每一个人摆脱抓握、把持、控制甚至顺势发起擒拿和反擒拿的一种本领,是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底线攻守本领。这是中国武家在漫长武术建设中把能够解脱、摆脱、挣脱别人抓握、把持、控制的方法积累在一起,并历经长期尝试、提纯、加工所形成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擒拿攻击技术。捡拿反攻就是在擒拿攻击技术基础上,历经长期擒拿、反擒拿、再擒拿实践,逐渐丰富、完善、建设形成了擒拿与反擒拿与再擒拿的武术捡拿技术。其在武术拿技攻守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鼎立、驾驭作用。

武术接技是一种极为现实、巧妙、缠头的人与人攻守,是一种可解、可破、可化、可锁、可控的反攻技术,是被别人抓握、把持、控制后的反擒拿,是被捕定、锁定、抱定、摞定、捉定后变被动为主动的技术,是破解生擒活拿最为理想的选择。中国武家认为:“捡者,反抓而治,反握而捕,反把而锁,反持而抱,反控而摞,反制而捉,生擒之首择,活拿之首要,反攻之首选。”这充分说明了捡在拿技攻守中极为鲜明的主角、首选、主导地位。也阐明了捡拿拥有大手笔反拿、反擒、反捉的作用。

武术拿技中的接法攻守与其他拿技技法攻守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最大区别,即武术拿技中的捡法攻击,必须是在被抓握、被把持、被控制情况下开展的,是被动状况下方可发起的对对手的抓握、把持、控制,或借用对手抓握、把持、控制所发起对对手的抓握、把持、控制,是变被拿为主动擒拿的一种捡拿技术,是超越一般擒拿技术的擒拿技术;而擒拿的辅助技术即是一般意义上的擒拿攻击,是比较直接、直觉、直观的擒拿攻守。

2.捡的破解特性

接拿破解是机智、心灵、手巧的集大成。在复杂的武术攻守中,无论对手有什么想法、本领、优势,只要进入强硬的捡拿环节,一切都将成为泡沫,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有分寸、尺度、火候的擒获。中国武家认为:“万格者,但入捡拿,万念皆浮,万功皆虚,万技皆空,唯捡拿之术为尚。”

捡拿破解起于随机的喂把,行于巧妙解除对手的抓握、把持、控制,止于对对手的擒拿。这不仅能使对手从一个被动擒拿环节,进入另一个主动擒拿的抑制环节。 还可以实现捡拿对正常攻守僵局的改变、打破、解脱,还可以实现捡拿对残酷攻守格局的改变、打破、解脱。还可以实现对敌的正常抓握、正常把持、正常控制,还可以破解武术攻杀战守中所出现的各种难题。

3.捡的建设特征

捡拿是摆脱别人控制的一种技术,是反控制、反限制、反僵局的一种武术运动动作形式,是极具建设的一种武术运动形式。长期从事武术拿技检法修炼是非常有益于自身灵活、机巧、玄妙建设的。中国武家认为:“捡拿者,可比可划,可演可练,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可打可格,活动之首巧,动作之首劲,运动之首选。”

4.捡的生理特性

武术攻守中的捡拿攻守,是建立在五指抓握、四肢把持、身体控制基础上的。五指抓握需要五指具有一定的力度、劲度、强度。四肢把控需要四肢具有一定的力度、劲度、强度。身体控制需要身体具有一定的力度、劲度、强度。这样不仅会使修炼者相应的脏腑得以相应的适应性调整而加强、提高、调节修炼者的生理代谢。还能使修炼者在未来五指抓握、四肢把持、身体控制能力得以显著的提高。

5.捡的康复特性

武术攻守中的捡拿,是由人的手足、四肢、中轴来完成的。

手足是人体生活、操持、创造的主体,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 经常进行最拿手足功夫、技法、招制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手足灵活、便捷、有劲、有力、有尺度、有分寸,还可使人体的大脑得以相应的良好改善。

四肢是人体行动、移动、运动的主体,是衡量一个人活动是否干净利落的重要标志。经常进行最拿的四肢功夫、技法、招制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力度、劲度、强度建设的超凡脱俗,更能引领人体的精气神血得以更加合理的运化,带动人体脏腑的健康运行,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使人体的伤损、病症、亚健康状况得以充分的健康改良,达到健身、健巧、健妙的武术运动目的。

中轴是人体生命、胆识、智慧延续的主体,是衡量一个人生存的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标志。经常进行捡拿中轴功夫、技法、招制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五脏六腑的形态、结构、功能得以改善,还可使人体的活力、精力、能力得以提高,还能使人体的精气神血开展合生、合动、合寿的运化,并在合理、合时、合事的玄妙运动中得以智慧、思维、念意的开发。更能改善人体的胆识、志气、肚量,使人体的伤损、病症、亚健康状况得以充分的健康改良,达到健身、健智、健胆的武术运动目的。

6.捡的保健特性

经常从事武术捡拿的运动动作修炼,不仅能使人体的手足灵巧、四肢灵便、中轴灵活,还能使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得血而充润有力;不仅能导引人体精气血的合理运化,还能带动人体脏腑进入积极合理的健康运行环节,使人体的内环境活泼、规律、健康,使人体内外组织、器官、系统的强度加强,力度提高,耐度提升,进而适应错综复杂的武术功力修炼,进一步延缓武术修炼者的衰老进程,以达到养生、健身、导引等身体保健的最终目的。

三、捡法

捡技在武术拿技里为君,捡法是完成武术拿技接攻的基本方法。它是指武家在 武术运动中用手抓逮对手、用四肢密切配合、用中轴巧妙支撑使对手由主动抓握、把持、控制变成被动抓握、把持、控制或者被擒拿、被捉拿、被拿下的武术擒拿攻守方法,是人与人未撕破脸皮斗争中最为美好的治气、制裁、修德过程。

(一)捡法内涵

捡法内涵即武术擒拿捡法所反映的捡法攻守、捡法娱乐、捡法保健等运动动作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是武术擒拿描法攻杀战守的基本实质。按捡法运动的特征可分为缠捡、掰捡、掩捡、折捡、扭捡、抖捡等六类,按接法运动的方位可分为上捡、中捡、下捡、侧捡、斜捡、正捡等六类,按捡法运动的性质可分为死捡、恶捡、狠捡、善接、演捡、练捡等六类。

所谓缠捡,即当对手抓实我所喂的把位时,迅捷锁定敌手并通过缠绕切按而使敌人反遭控制的缠捡方法积累。掰捡,即当对手抓实我所喂的把位时,迅捷合理把定敌手实施掰撇攻击,使敌人反遭控制所形成的掰捡方法积累。捶捡,即当对手抓实我所喂的把位时,迅捷锁定敌手同时发起捶别攻击,使敌人反遭控制所形成的掩捡方法积累。折捡,当对手抓实我所喂的把位时,迅捷锁定敌手发起折扣攻击,使敌人反遭控制所形成的折捡方法积累。扭捡,即当对手抓实我所喂的把位时,迅捷锁定敌手实施扭拧攻击,使敌人反遭控制所形成的扭捡方法积累。抖捡,即当对手抓实我所喂的把位时,迅捷实施抖颤攻击使敌人反遭控制所形成的抖捡方法积累。

所谓上捡,即在攻守运动中对敌上三路所进行的捡拿攻击。中捡即在攻守运动中对敌中三路所进行的捡拿攻击。下接即在攻守运动中对敌下三路所进行的捡拿攻击。侧捡即在攻守运动中对敌左三路或右三路所进行的捡拿攻击。斜捡即在攻守运动中对敌主三路或次三路所进行的捡拿攻击。正捡即在攻守运动中对敌正三路所进行的捡拿攻击。所谓路即中国武家用左右等头线(头颅左右最远两端的垂线即头的左右径)和水平脐乳线(脐线则过脐眼的水平线,乳线则过乳头的水平线即过胸骨体下三分之一点的水平线)把人体划分为九部分,每一部分为一路,分别配以阴阳、道气、五行、八卦以及天干、地子,即形成了中国武家的九宫学说。其中,上三路即上三部分,中三路即中部平行的三部分,下三路即下三部分,左三路即左三部分,右三路即右三部分,正三路即正中线连接的三部分,主三路即由左上向右下连线连接的三部分,次三路即由右上向左下连线连接的三部分。

所谓死捡,即使对手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反射停止为核心的接法进攻。恶捡即使对手骨折、内伤、残废为核心的拉法进攻。狠捡即使对手疼痛、脱臼、撕裂为核心的捡法进攻。善捡即无伤害的接法攻守进退。演捡即以锻炼身体、娱乐表演、长寿保健和学习、掌握、应用以及记忆、回忆、熟练、训练为核心的接法演练。炼捡即以锻炼、精炼、锤炼和康复、延年、益寿修炼以及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理想修炼为核心的捡法练习。

浏览3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