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八方拳是威县流传的一种历史悠久,内功深厚,套路丰富的 拳种。据该派门人讲,其祖师姓冯。从拳种套路上看,主要有八方 拳、十字拳、小红拳、十二阵合手串子(实为六合拳十二路散手)和佛 手架子(似是蔡李佛拳的部分套路)。特别是该拳派器械套路十分丰 富,且很有特色。铉所谓“十字八方拳”,并不是该拳的本来名称,由于历史上该拳祖 师对此拳种的历史讳莫如深,只称其是仙人所传,至今没有一个确切 的名字。“十字八方拳”是后人李金鹏根据该拳套路特点而定。李金鹏认为,此拳很可能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天理教“地王”冯克 善所传的“六合拳”。经初步考证,该拳传入威县的时间约在清嘉庆 十年(1805年)左右。嘉庆年间,天理教反清震惊朝野,遭到清政府的 残酷镇压。当时不少反清义士为避官府追拿,藏匿民间。从该拳种 历史、武术套路和师承上综合考证,此拳应属于内家拳其中囊括了 多拳种精华,是颇具自身特色,又兼容并蓄的优秀拳种,并非外家少 林拳。该拳之所以有“小红拳”之说,是该拳派祖师为避官府追拿,隐 讳起名,用“小红拳”蒙蔽官府,因为在武术圈里有“有无门口”之说,该拳派在威县传称二百多年来,经久不衰。从第一代到第五代 的流传谱序又相对清晰:一代冯士礼,二代杨清峰,三代张俊成,四代 张克勤、张克聚、张恒祥,五代杨双印、张春生、杨明斗等。2001年,该 拳派传人杨化田在邢台市第七届“武协杯”武术比赛中获传统拳术第 一名。该拳种在威县的城关、郭古、寺庄、狼窝、史庄、马桥、北梁庄、 牛村、宫庄、侯贯、孙庄、赵村和王庄等村庄都有传人。特别是郭古、 寺庄两村的武术爱好者,长期坚持每天习练,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邢台的摔跤,最早见于记载的时间在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 皇统一六国,在邢地设信都县,属巨鹿郡。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东 巡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路经广宗平台沙丘宫,适逢一年一度的 军民摔跤节,于是观赏表演,奖励军功,大大激发了军民的习武热情。 秦将蒙恬率部抵御匈奴,曾在今沙河市西部山区的插旗地练兵多时, 秦始皇曾两次亲临训赏,观看将士的马术、射筋、摔跤和投石表演,意 在鼓舞士气。

从西汉到隋的五百多年里,邢地一直是持续发生政治动乱和战 乱纷争的主要区域。长期的动乱使军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摔跤和 射箭、马术、抛石、举石锁等军事武术成为军队的主要训练内容。与 此同时,摔跤也成为了民众的重要体育活动。唐初,摔跤在州县衙内被认为是圾主要的运动项目。正月十五 通常被认为是摔跤节。唐代邢地的大部分州官县令都喜欢摔跤。邢 州卫尉少卿李升期常在府衙内举行摔跤比赛他常观赏摔跤比赛到 深夜。由于官方的重视,民间也出现了许多摔跤高手。唐大顺年间, 邢州刺史姜师度在民间挑选摔跤高手,组成“跤手营”,集中于较技场 上进行较技表演。甚至把跤手拉进府衙,赏跤观技,以度闲暇。到宋朝中期,传统的摔跤已经在邢地民众中广泛地普及开来,被 认为是最主要的社会活动之一。每逢祭祀、节日和庙会,总要自发地组织摔跤表演。先后涌现出隆尧的戴勉、内丘的凌华、广宗的邓哲、 沙河的金光训等跤技名手。 金元以来,蒙古族的摔跤传入顺德九县,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广泛 兴趣。但是元王朝为防民众暴乱,却禁止民间习武。这或许也是明 清以后随着套路武术的传入,摔跤逐渐淡出邢地武术领域的一个历邢台当代摔跤的兴盛,当从李宝森说起。

李宝森(1946 ~),祖籍天津。一开始跟天津 杨士泽练摔跤,后经天津“跤神仙”孙登科介绍, 1960年拜天津四大张之一的张魁元爱徒傅占侠为 师,学艺三年。1963年获天津市次重量级冠军,后 到河北队集训两年。当时,李宝森的师爷张魁元 和师伯杨子明就在河北队当教练,这两年里,李宝 森得到了师爷的亲自指导,受益颇多。当时,河北 李宝森 摔跤队的队长是贾宝海,副教练王恩信。1965年, 李宝森获全国邀请赛第二名。因第二届全运会后中国式摔跤下马, 人事冻结,李宝森不得已来到了邢台。1965年,李宝森从天津来到邢台造纸厂工作,便开始对本厂的年 轻人进行摔跤训练。李宝森与学员们自己动手,制作训练器材。开 始是每晚在城墙上练。后来,棉纺厂、车辆厂、火车站、拖拉机厂、木 器厂、卸焊厂等单位和街道的青年陆续来参加训练。李宝森工作到 哪里,就在哪里设摔跤场,都是自己拉沙土、垫场地。1975年,河北省 第四届运动会前,邢台地区举行选拔赛,选拔的结果是李宝森作为教 练兼队员,代表邢台市参加河北省比赛,李宝森获得了次最轻级第一 名。此次比赛给李宝森刺激很大,从此,他开始常年坚持业余训练, 每天下班以后,在宿舍的房前屋后,带着弟子们进行训练。他的学生 王为国获河北省次重量级第一名。1976年又把弟子徐明程送省队集 训一年,一年后获全国重量级第四名。此后,高志斌跟李宝森练三 年,1979年获河北省第一名,被选拔进河北队,在全国比赛中获第三名,转年就获得 了全国第二名。 张连海获省第 一名,张磊获省 第二名后来, 全国成立柔道 队,李宝森参加 了在天津体育 学院举办的全 国第一批柔道 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学习22天后到了北京,第一次他与日本某 大学柔道团交手,在11个队的比赛中,中国队胜一队、平一队、负一 队。李宝森回邢台后,由于客观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成立专业队。 1983年,李宝森才开始教国际摔跤的古典式和自由式。当年比赛中, 郭力振获一个第三名,李擘获古典式摔跤第三名、自由式两个第三 名,后吴子泉获70公斤级第一名。1984年,李宝森再次被从企业借 调出来,由其组建了邢台市男女柔道队、中国式摔跤队,国际跤组成 了古典式、自由式摔跤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鲁刚获邢台市古典式 摔跤第一名,王金刚、黄浩、王东辉、侯玉生、杨玉杰、李擘、尚志红、郭 金房都是自由式的省冠军,第二名的有马根山、李卫光、王波、常志 岭、张毅、王强、刘翌,柔道冠军有王英林、于长春、郭力振、王立静。 团体名次连续两年位居河北省第二。全国第一次体育大会前,中国 式摔跤开始复苏,北京、保定都搞了跤王擂台赛。2001年,邢台选手 王国强在保定全国锦标赛上获74公斤级第二名。第二次全国体育 大会上,李擘获68公斤级第七名,在唐山的河北省选拔赛上,邢台代 表队获团体第二名,李擘、路敏获第一名,郭力振、高川、王立杰、尚志 红分获第二名—号”李宝森从1965年来到邢台,几十年奋斗在摔跤场上,为邢台摔 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浏览7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