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把是训练形象于熊掌的武术动作,具体训练方法有如下两种:
一、定步双把。身体自然站立,双手由大腿外侧向上提高到胸脯,双手掌同时内挤到掌 根重叠、产生必将向前推出的去势,双手同时向前推出。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手大拇指贴 近右手舟状骨。训练中的身法: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往前一直出手。 每次训练五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训练次数。如图(7)、图(7 -1)。
二、一步双把。定步双把的基础上,双手向前推出时,同时迈出左(右)弓步。做到外三 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初学武术的基本动作标准,求得重心平稳。动作熟 练后,在训练中要求脚手齐到,由脚手齐到产生整体劲力。后期训练再要求做到内三合。
图(8)每次动作完毕时,立即发声,以汉语普通话的“和”声为准标准声音。练发声有利于运 动中的保健,健康人体呼吸系统。He音量以细声说话的分贝为准,这样的发音有利于小孩 的健康身体和精神振奋。
武术文化:双把的练习要领:形神合一,动作刚劲有力,神态之中自然和谐。给家长和 小孩讲述双手向前推出时,只要动作标准,就早已蓄势了向前推的力量。看上去动作简单, 实际产生的运动力量不能小看。让小孩认识身体上下运动,下蹲站立,小孩认识自己的小 手、小脚的作用。要教育小孩不能用功夫打击他人,让有了点功夫的小孩更要讲文明、讲礼 貌,讲道理。从小培养科学的武术文化(体育运动)理念,一个简单的武术动作,有复杂的科 学内容。
讲述武术象形动物的动作,对飞禽走兽的形象进行模仿,象形拳是象形取意,动作取生 灵的能力之巧,达到养生和技击的效果。它是人的幻想与理想结合。例如:在仿生拳术之中 有的模仿熊掌、或模仿老虎的形状和老虎的虎威,有的模仿猴子顽皮的样子,有的模仿猴子 的纵身之灵。在技击拳术中要的是效果,在表演上要的是模样。
武术训练中要因地制宜,提倡安全第一的思想。给小孩增加一些卫生、防病、自我保护 等知识。让小孩明白3岁歌:[3岁歌:常讲卫生,百病不生。]
第二节:学龄前的轮手训练
学龄前的儿童武术,就是游戏中了解武术文生,增长童年的快乐,以好玩的心情训练武 术。先进行轻松的武术训练,帮助自己完成动作,再逐渐增加动作难度。使儿童的智能、体 能更好地生长发育。
少儿武术训练就是轻松地做运动游戏,首先儿童认识自己身体外貌,懂得讲礼仪,讲文 明卫生。玩伴在一起动手训练,互相参照的表演武术动作,这样的玩武术,可提高儿童练武 的兴趣与注意力,注意力有主动(自动)和被动之分,这就是练武用心不用心的道理。儿童 主动的训练武术,将对武术智能的开发很有帮助。
从4岁时开始在学龄前武术训练以旋转的手法、身法为主,练龙形动作以腰为轴,拧转 身体的最大、最佳角度,并带动四肢运动。传说中,龙能穿云并有翻江倒海之势,龙腰指身法 敏捷。起初训练手法是内轮手和外轮手,以马步配合双手旋转。以后内、外轮手的训练根据 实际需要,改为活桩训练。内轮手和外轮手,属于蛇帽派的传统武术,是来源于字门拳的动
作。其实中国传统武术可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训练好了一门传统武术的动作,就 有能力象形出任何一门传统武术的动作,内轮手和外轮手的动作也可练出太极、阴阳、五行、 八卦等拳的动作%
内轮手的训练:身体自然站立,抱拳行礼。双腿开始下蹲成坐马的样子,就是定马步桩, 定马步桩后,双手如抱住一只篮球上下旋转,内轮手训练中,可借鉴一些太极风味。如图(9 -1)、图内轮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双手配合的向外轮转动作。双手抱球上下 转动时,增加了丢球向左外开、向右外开的外轮动作。如图(10-1)、图(10-2)。定马步桩 的训练熟悉后,可向左、向右开出三角形的步,头随腿动,观察左右。外轮手训练中,由其步 伐移动时,有“品”字风味。在生理允许的范围,随心所欲地转动胯、肩,能灵 活关节韧带。
.武术文化:提倡象形动物的武术动作,培养青少年关爱动物。在动物世界,动物的体能 是无敌的象征,鹰的眼睛、豹的速度、熊的掌力等等是人们向往的本领,但这一切不及人的智 慧(智能)。所以在象形拳之中更注意取意,取动物的生存能力,例如:老虎在捕猎时,小鹿 为了生存拼命地跑,老虎快速的追。小鹿在逃命中不断的变换奔跑的角度,这是一种求生的 灵性,影响了老虎的速度。老虎的本能就是使猎物不能逃脱,小鹿在逃命中只能依靠聪明的 办法求生。
理论上增加卫生、防病、自我保护等知识。认识肩胯在身体中的灵活性。认识肩:肩松 则两臂动作敏捷,练松胯、松肩、摇肩、转肩,不可一肩高、一肩低。认识肘:练肘,肘上下起 落,活泼自如,转肘、翻肘,仰肘、拐肘。认识腕:腕是健身灵活的关节。认识手指关节:明白 五指之中的大指为二节关节,其余手指关节为三节,并指就是掌,屈指可握成拳,突出次指叫 做缱子手,只伸次指为金枪手等。
每次动作完毕时,要练有利健康发声:He 一唱百和(贺)。
第三节:老猫洗脸式的训练
学龄前的人都有强烈好奇心,所以武术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好奇心,通过以玩为主 武术训练,培养小孩的自主学习能力。概念上懂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中国武术是国粹,所 以武术文化内含许多科学道理。
训练猫形拳势:猫身体灵活、行动敏捷。猫抓老鼠,先作吞声之势(收纵),然后向前扑 去,两爪在头部正前方,爪不外撇,不内斜,猫的形象和猫的能力,都可参考到拳式训练肢体 灵活及运动速度中。老猫洗脸式的训练:猫的前肢灵活敏捷,本式取猫前肢的肘不离肋,手 不离腮,手似理发,瞬间可变成大撇而下。
具体训练如下:身体直立,先起右手,右手肘不离右肋,随身体向左转动,右手抱左耳,接 着起左手,左肘不离左肋,右手随着身体左转,左手抱住右耳,形成猫洗脸的架势,如图 (11)0由此左右不停地转换十次左右。
练头转动,观察左右。认识膝关节在身体训练中的重要性,膝关节可使足更灵活。增加 一些趣味武术,室内室外均可进行训练。锻炼单腿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武术文化:提倡象形、取意命名拳种。象形取意,开宗明义,形为外表,意为内含(精、 气、神),传统武术的象形拳:象形的武术健身动作是提倡象形拳种可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热爱生活。提倡拳种或动作名称,用海里游的、山野跑的、空中飞的动物形象来命名。让人 们更加爱护动物世界,世界上有多少动物,武术拳理就可以创造多少形象拳种,象形于表演 活灵活现,既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又可锻炼人们的身体和意志。这种发展方向可培养人 们热爱地球,关爱动物世界,并可使武术为科学普及服务,同时充实拳术的科学内涵,提倡人 与自然和谐等。这样做要比无限制冒出的以百家姓氏命名的拳要更文明、更实在。也可用 自然界的山、河、湖、泊和植物来命名的传统文化拳种,这些都可以反映武术文化的科学改 革,健康地向上发展。
加强武术文化理论知识的启蒙:将语文知识的点、横、竖、撇、捺,形象于五种武术动作。 认识掌的练习:手指紧排为柳叶掌,腕指勾屈为鹰爪手,五指屈扣为金豹掌,五指各分开而伸 为荷叶掌,掌背在上为阳掌、掌背在下为阴掌,侧成45度为阴阳掌,练习者可随心变换手的 动作。认识屈指握拳:团聚气力,握拳之时各指尖齐向内卷,集中于手掌中间,大指则向下贴 紧中指第二节。认识手足动作的灵活:关键在于腕、踝关节,如进退是否灵活、攻守是否得 当,变化是否伶俐而快速与腕、踝关节关系密切。认识腰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是拳术变化的 中轴:整体动作的轻巧敏捷、虚实变化都与腰有关。武术训练中将腰转动到最大的生理角 度,通过合乎生理的拧腰,储蓄技击的能量,腰是四肢力量的后方,腰是人体重中之重的部 位。医学理论上,学习简单的骨骼分布和自我保护知识。
练有利健康的发声:以汉语普通话的“和”声为准标准声音,huo和(活)面。
[学龄前的歌:从小锻炼,受益无限。]
浏览2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