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摔技之制

摔技之制即摔技的基本制式、制法、制应,是中国武术摔技招法与招法的排列、组合、连接。它是中国武术摔技主要的记忆、演练、锤炼形式,是中国武术摔技运动的段落、趟子、套路,是中国武术摔技传承、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武术摔技表演、彰显、锻炼的主旋律。其由功制、技制、散制、擂制、格制、绝制等六大类招法构成。

二、摔技练习

摔技练习是指武家对摔打技术的学练、熟练、演练、单练、对练、集练,是武术锻炼、精炼、磨炼、锤炼、修炼、寿炼的总称,是摔技最基本的展现、传播、承启形式。在漫长而古老的人类斗争岁月中,摔技练习的内容、形式、特征多如牛毛。其不仅是中国武家摔技运动意念、思维、胆识等心理内涵的呈现,也是练习武术摔技者精气、神血、劲力等身体动能的集中表现,也是练习武术摔技者上肢、下肢、中轴等肢体动作能力的体现,也是练习武术摔技者架式、态势、局面等操作能力的总体展现,更是中国武家摔技攻守、娱乐、保健运动内涵的基本显现。

(一)摔技练习认知

残酷的人类斗争史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其所有的生存、生长、生活,都必须建立在自我安身、立命、定足这个人类斗争、攻守、作战之止戈平台之上的。

摔技练习是武技练习的轴心环节,武技练习是中国武术练习的中间环节,武术练习即黄帝所讲的“修德、振兵、治气”练习。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只有从上到下、从小到大、从里到外大兴武学,都拥有高尚的修德,都能够十足的振兵,都得到过圆满的治气,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全民皆戎、全民皆武,才会树立高超的斗志、高深的谋略、精准的战略战术战法,才会把武术练习放在首位,才会把武学建设放在第一位,才会拥有自己安身、立命、定足的基本平台,才会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二)摔技之练

摔技之练即中国武家系统记忆、熟悉、演习武术摔打技术的过程,是对传统摔打功夫、技法、招制的一个掌握、应用、实践过程,是中国武术摔技攻守下意识化、潜意识化、无意识化等摔技攻守自动化的必须,是只求表演现象不图攻守实质的武术娱乐运动练习,是现代中国武术运动学练的主旋律,是当代中国武术运动学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练、熟练、演练之分,有单练、对练、集体练习之别。

(三)摔技之炼

摔技之炼即中国武家系统锻造、精炼、研磨、捶打、提升武术摔技的炼就过程。 它是对传统攻守功夫、技法、招制的提升、深化、升华,是中国武家高境界、高层次、高档次的修炼过程,是进入糊涂化、自然化、无为化等摔技道化攻守的必须。其由锻炼、精炼、磨炼、锤炼、修炼等五大炼就组成。

第四章拿技

拿技古称角力,俗称擒拿技术,简称擒拿,是用手和其他所有具有抓拿肢节将对手抓握、把控、操持在自己手里的武术进攻技术。它是以上肢主体、下肢为辅助、中轴为支撑将对手控制的武术运动技术,是武家在攻守空间里将对手捉拿固定的技术,是在相对移动、走动、运动中逮住对手的技术,是搏打厮杀中相对比较稳当的进攻,是设法快速擒拿对手使对手无法动弹的武术拿攻运动系统。这是一个两手把控、中轴夯实、四肢巧妙锁缠所构成的武术擒拿运动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拿技系统。具有使对手真正散失运动动作的作用,是人类攻守斗争中专门致对手动当不得,使自己占足作战优势的攻杀战守技术。

第一节拿技基本构筑

拿技是武术运动技术中难度最大的把持操控运动系统,由许多擒拿功夫组成。这些擒拿功夫彼此有分工地完成着对敌的把持操控攻击。由于擒拿功夫在作用、形式、劲力上的不同,引起了拿攻形式、结构、功力上的千变万化。许多形式、结构、功力相近的拿控功夫以它们之间的间运紧密地集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拿技的攻守照法。几种不同的照法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可行使一定攻击能力的拿技招法,几种招法依次排列、组合、配伍在一起构成互相支撑、协调、作用且可以开展连续擒拿攻守运动的制法,这些制法联合在一起构成了以掌控对手为主体的武术擒拿运动套路,这些运动套路最终构成了以擒拿为主体的武术拿技运动系统。中国武家就是以武术拿技运动系统来开展人与人的擒拿对抗的。

一、拿技概述

拿技是中国武术运动中不冲、不击、不打的制服、控制、把持进攻技术,是极具定性、固性、牢性的武术运动技术。在中国武术运动中拿技以位(把位)、法(摔法)、劲(抓劲)为根本,以抓、把、逮为关键,以扭、捉、抓、别、缠为核心,是人与人较劲、较巧、较法、较定、较稳、较静的经验总结,是人与人斗争、攻守、作战过程中拿下对手的基本技术。

(一)拿技定义

拿技又称贴打技术,俗称擒拿技术,是指以上肢逮抓为前提、以下肢钩挂为配合、以中轴挤靠为依托将对手操控在自己手中无法动弹的武术攻守技术。它是中国武家五千年来擒拿野兽、对手、敌人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武术攻击的终极技术,是搏打厮杀中最为稳妥、牢固、稳定的攻击技术,由拿技手法、拿技功法、拿技技法等三部分组成。

1.手法

手法即拿技手法是指人体上肢远端对擒拿对象所实施的抓逮操控方法,是拿技的灵魂,是实现擒拿技术的前提,是擒拿技术成败的关键。如果在对敌擒拿攻守中,没有足够的手法、手劲、手力支撑,那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对敌人的擒拿捕获。 所以说,没有双手的抓逮、把持、操控、握拧、招呼、应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擒拿技术了。因此,手法功夫的修炼,在武术拿技乃至所有攻守技术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摔技攻守中的手,有着手的应手、受手、撑手、抓手、把手、逮手、持手、握手、操手等九手之分;有下手的攻手、守手、控手、定手、固手、挂手、提手、顺手、逆手等九手之别;有行手的捧手、捋手、挤手、按手、拧手、抖手、摇手、靠手、贴手等九手之异。 其每一种手都有自己极为精妙的攻守进退方法,其统称为摔跤手法。

2.功法

功法即拿技功法是指武家完成拿技攻击所必需的功夫性方法,是拿技的内在支撑,是实现擒拿技术的根本,是擒拿技术成败的内在因素。如果在对敌擒拿攻守中,没有足够的功法支撑,是绝对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对敌的擒拿捕获,有的也只是技术性的走走过场。所以说,武术拿技所必需的特殊功法打造,是武术拿技实现的基本保障,必须予以完整系统的建设。

3.技法

技法即拿技技法是指武家完成擒拿攻守所必需的具体方法,是拿技实现的基本方法,是擒拿技术的实质,是擒拿技术高度鉴赏的基本内容,从形式上讲有得拿、舍拿、立拿、摔拿、背拿、反拿之分。其中,得拿即每当自己得手、得势、得劲时所随即发起攻击的擒拿方法。舍拿即利用倒地而实施擒拿的攻击方法。立拿即在正常攻守运化中将对手擒获的攻击方法。摔拿即使对手倒地后所实施的擒拿攻击方法。背拿即使对手背部朝我的擒拿攻击方法。反拿即反关节、反常规、反生理性的擒拿攻击方法。

(二)拿技实质

拿技实质,是指中国武家在上下肢以及中轴相互协调配合下,通过手、足、干的锁拧绞扣使对手瞬间或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正常活动的武术进攻技术,是致敌无法动当的超常擒拿能力表现,是拿控功夫联合出击的结果,是对对手活动自由的绝对控制,是典型的武术致静、致定、致安过程。其最基本的手法由抓、持、把、握、控、制、操、逮、拧等九手构成。最基本的拿技,由巧拿(捡拿)技术、直拿(辅拿)技术、合拿(综合)技术等三大部分构成。最基本的拿法由最法、捕法、锁法、抱法、摞法、捉法等六拿方法构成。

捡法即被动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当对手抓握把持时自己针对对手关节、穴位、肢节的位置以及对手抓握把持的方法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使对手无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法。它是对手抓握、把持、拉扯时自己根据对手的把位、距离、状态等实际以及攻守需要所发起的对对手的被动拿攻,有正捡类、反捡类、顺捡类之分。

捕法即积极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用手逮住对手的肢节把位并在节、足、轴配合下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使对手无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法。它是根据对手的动作、架势、距离以及攻守需求等实际,所主动发起的对敌拿攻,有捕捉类、捕控类、捕制类之分。

锁法即巧合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运动中用手、足、节迅速锁住对手使对手无法自由活动、动作、反抗的锁拿进攻方法。它是担心、害怕、畏惧不敢妄动状况下的常规擒拿进攻方法,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肢节所发起的锁定性擒拿攻击方法,有臂锁类、腿锁类、轴锁类之分。

抱法即目的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在肢节抱住对手的瞬间利用节、足、轴配合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将对手抱死使对手无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法,是根据攻守需要所采取的硬性擒拿攻击,是针对对手肢节、局部、整体所发起的抱定性拿攻,有局抱类、整抱类、大抱类之分。

摞法即随机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在抓住对手肢节的瞬间利用节、足、轴配合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将对手摞定使对手无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法。它是使对手肢节迅速旋转、折叠、扭曲无法再行攻击的摞拿进攻方法,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肢节所发起的摞定性拿攻,有肢摞类、轴摞类、体摞类之分。

捉法即主动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当对手靠近时自己主动抓牢对手把位并在节、足、轴配合下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捉住对手使之无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法。它是针对对手动作、架势、距离以及身心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捉拿进攻方法,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架式、动态、体格所发起的捉拿性攻击,有顶捉类、抬捉类、杠捉类之分。

浏览2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