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促进传统武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传统武术科学理论体系研究,促进传统武术科学发展卡西尔曾经有一段话,“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的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在我们的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被看成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接受科学的检验,按科学的轨迹发展, 集民族文化和人体技能于一体的传统武术也不例外。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若没有理论研究为支撑,也就谈不上该学科的发展了。 针对当前我国武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现实,从学科角度审视武术理论体系的建设,对传统武术发展有重要意义。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应以武术技理为主干,并以与武术紧密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两翼,形成一个重点突出多学科交叉紧密围绕传统武 术发展而构成的体系。首先,要利用现代科学知识诠释传统拳理,例如用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动力学的知识来诠释武术劲力的产生、 传递与发放;其次,完善其技术体系,在传统的技术体系上,按习练者的不同需求编排技术内容,保持传统拳种技术的风格特点建构新的技术体系,如针对大众练习者按技术难易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内容,针对以防身为主的群体,可以安排单势和对打练习;再次,完善不同拳种的训练体系,采用完整技术训练,“功法一套路一拆手一递手(喂手)一散手一攻防实战” 的循序渐进训练方法,例如:(1)太极拳(陈氏):浑圆桩、腰功等一老架、新架一活、定步推手一乱米花等散推一短打13法等一自由实战;(2) 形意拳(河北):三体势一杂势捶等一安身炮等一软硬八手等一盘根、混法 等一自由实战;(3)八极拳:两仪桩、靠桩等一大小八极一金刚八势一对接—六大开、八大招等一自由实战。(二)确立传统武术体育性与本质性相统一的发展方向传统武术要在保留技击特征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地发展。陈照斌教授在多年前就以高瞻的眼光提出了 “武术体育性与本质性的统 一”的精辟论断,时过境迁,传统武术的发展依然沿着此路线进行。体育性即表演观赏性,本质性即技击性,传统武术应在保留技击特征的前提下,还应表现其艺术观赏的美学特征。通过以互较技艺,以争胜负的武术赛事活动,达到检查教学及训练效果,衡量技术水平的目的。采用套路、对抗两者竞赛结合的统一形式,依据竞赛的可行性、可比性、有效性“三性原则”进行。可行性:即竞赛项目设置的可行性。如:太极拳及太极拳类器械套路与推手;可比性:分运动类型和运动项目的可比性。如:散打、套路结合型或套路、散打结合型的运动类型,形意、八卦、八极拳类及其器械套路与本门 散手或通臂、劈挂、翻子拳类及本门散手的运动项目设置。有效性:即参加竞赛项目及其分值的有效性。如:套路散打型的套路分值为6分,散打4分; 散打套路型的散打分值为6分,套路4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口号为:“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武林大会》栏目采用的就是分拳种、分类别的比赛,每场比赛都在同一拳种之间进行,最后决出本拳种的冠军。可以说《武林大会》就是在武术体育性与本质性相统一发展的成功尝试,是当代传统武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也给沉寂的武林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暗示了未来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
(三) 简化传统武术套路并制定国家标准以促进其普及与发展
当前,在我国现代流行的大部分体育项目无论是西方体育项目,还是 本土的项目,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技术相对简单,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流 传。可以说,简化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武术受人们需求的影响,即人们对社会事物的需求趋向于简化,再加上各种体育项目的发展也不断趋于简化,从而使传统武术的发展,也趋于简化,这种简化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一种综合简化,是与外界环境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外界环境的能量,来改变内部自身的构成,使其本身更具有适应性。当 前,传统武术技术复杂,其开展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范,因此,需要简化传统武术套路,制定国家标准以促进其普及与发展:第一,在保留传统武术风格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传统武术的套路让人们学起来更容易,注意以突出其发力特点为主,淡化过强的技击性,强调其养生作用;第二,可以把套路中的代表性招式抽出来组成简单的对练,并编成游戏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可吸引更多的人来练习;第三,对不同流派、地域的同一拳种,可以根据 其技术的相似性,在保持拳种特性的前提下进行相应改造,制定统一的国家 标准,推动其普及与发展。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传统武术的简化,不仅仅在 于技术层面上,还在于文化内涵层面上。要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正宗武术文化。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无疑是这方面的成功例证。自20世纪50年代国家编定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以来,太极拳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由于简化太极拳在保持太极拳的柔和缓慢、式式相连、运动绵绵不断的前提下,其动作简单、易学,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亲身参与到太极拳锻炼当中。通过对简化太极拳的学习,从而对太极拳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产生学习陈、杨、吴、武、孙等其他门派太极拳的欲望。所以说简化传统武术套路并制定国家标准是促进传统武术普及与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 加强传统武术的自身改革与创新
传统武术究竟该何去何从?传统武术具有很强的现代社会价值,必须与 现代化同行,加强传统武术的自身改革与创新,完善传统武术自身体系和价 值系统,创新出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传统武术项目,才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改革与创新,是修正与发展传统武术、规范与延续武术传统的必要手段,然而所有的改革与创新,又都必须在继承传统武术、尊重武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老一辈武术家就有许多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的成功例子。如董海川之前无转掌,董公之一气呵成又分程、尹两大派;李洛能将心意变形意,王萝斋将形意变意拳;李小龙自创“截拳道”,他继承了传统 咏春拳简单、直接的拳法,融汇西方拳击和剑术简单、直接的拳法和剑法, 持续发展成为“反传统”咏春拳的创新拳法。应美凤创编出顺应社会需求和历史发展潮流的木兰拳,将太极拳基本功,气功要领,武术技击基本功,体 操基本功及舞台艺术造型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八段锦相传为宋朝一医家所创,实源于古代养生功法,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已有记载,后经宋人整理及冠以名称简化成八式。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能像以前的人们一样可以一天到晚只练武术,针对此现象,秦志 权对八段锦进行了改进,形成秦氏八段锦,不仅节约时间,而且除传统养生疗效之外,特别适应因近年生活模式改变令颈椎腰椎退化、劳损病人、月巴胖超重患者,而作出针对此类病症而设计一些动作,经过实践推广其效果 明显。近年来,在天津由张鸿骏、张鸿票两位先生创编了 “张氏合气健身操”,又称“合气丹功”,包括有龟鹤拳(全民健身拳)和游身推手(武术舞蹈)两部分,也在较大的范围内传播。可以构想,陈氏太极拳的柔缓与发劲特点结合咏春拳的练法在某些相似技术上形成嫁接,是否可以创编出一套更适合青少年人群练习的拳术?不断创新才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得以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应该在保存与发展原有传统武术内容和价值的基础上,挖掘传统 武术的现代价值,开辟新的领域,构建新的形式,促进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浏览4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