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中医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基础理 论与天人合一说、阴阳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是相通的。同属 中国人体文化的武术与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以致 使武术的一些拳种具有防疾治病的功能,而形成武术养生学和武术医学。

体育和美自古相连。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还是一种审美文化,中国人 的泛艺术观自古就有一种诗情思维和诗情态度,中国人的泛艺术观念使之看待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自觉的审美意识,善于将生活日用的事物加以清远高雅 的美化,富有诗意的理想化,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桃花源世界。正是这种审美文 化,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善于将技术艺术化”的特点。

古希腊把裸体运动当作人体美的最佳体现,但是把体育作为美学的一个 确定领域,形成体育美学却是20世纪的事情,而在中国,古人很早就对自己 的身体有了审美意识。《诗经》里不少篇章都有歌颂人体美的内容。武术是 中国古代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一项活动。武术表演中以踢、打、摔、拿、 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组成的套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太极拳就是由 连贯不断的圆形所构成的柔中有刚的优美运动。它所表现的内外合一、形神兼 备、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等特征,以及手眼身法步等,都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 之美。武术除具有技术美、动作美、形体美等形式美外,还具有内外兼修、形 神兼备的内在美。


  1. 技击性


技击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本质特征,不管武术的技击体系如何发生变化, 技击应该始终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传统武术也正是由于攻防技击的特点而 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既有强身养心功能,也有一定的防卫 功能。

  1. 与养生术的紧密结合


中国传统武术与养生术几乎如影随形。特别是秦汉以后,养生术与传统 武术更是密不可分。它们共同发展、互相提高。

  1. 娱乐性


中国传统武术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精湛无比的技艺,精深广博的内 涵赢得了古今中外人们的赞赏,这是与武术本身的娱乐性分不开的。

传统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愉悦,二 是人们从对传统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享受。

传统武术的运动特性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融合了功法、套路、技击、养生、表演等诸多方面, 具有很强

武术与中医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基础理 论与天人合一说、阴阳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是相通的。同属 中国人体文化的武术与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以致 使武术的一些拳种具有防疾治病的功能,而形成武术养生学和武术医学。

体育和美自古相连。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还是一种审美文化,中国人 的泛艺术观自古就有一种诗情思维和诗情态度,中国人的泛艺术观念使之看待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自觉的审美意识,善于将生活日用的事物加以清远高雅 的美化,富有诗意的理想化,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桃花源世界。正是这种审美文 化,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善于将技术艺术化”的特点。

古希腊把裸体运动当作人体美的最佳体现,但是把体育作为美学的一个 确定领域,形成体育美学却是20世纪的事情,而在中国,古人很早就对自己 的身体有了审美意识。《诗经》里不少篇章都有歌颂人体美的内容。武术是 中国古代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一项活动。武术表演中以踢、打、摔、拿、 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组成的套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太极拳就是由 连贯不断的圆形所构成的柔中有刚的优美运动。它所表现的内外合一、形神兼 备、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等特征,以及手眼身法步等,都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 之美。武术除具有技术美、动作美、形体美等形式美外,还具有内外兼修、形 神兼备的内在美。

  1. 技击性


技击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本质特征,不管武术的技击体系如何发生变化, 技击应该始终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传统武术也正是由于攻防技击的特点而 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既有强身养心功能,也有一定的防卫 功能。

  1. 与养生术的紧密结合


中国传统武术与养生术几乎如影随形。特别是秦汉以后,养生术与传统 武术更是密不可分。它们共同发展、互相提高。

  1. 娱乐性


中国传统武术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精湛无比的技艺,精深广博的内 涵赢得了古今中外人们的赞赏,这是与武术本身的娱乐性分不开的。

传统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愉悦,二 是人们从对传统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享受。

传统武术的运动特性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融合了功法、套路、技击、养生、表演等诸多方面, 具有很强

的综合性特点。功法又称内功,是套路演练和技击术的基础。技击意 识是各派拳法共通的属性,技击意识使以表演为特征的套路演练有着一种独特 的美质,而功法的严格要求,又使武术较其他运动甲目有着独到的养生修身之 价值,使武术运动员的运动年龄可以长于其他运动。' 武术的运动特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点。武术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的技击特点, 这是武术与国外各类武技的共同之处,也是各类武技的本质特征。武术的内容 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对抗性练习,还有套路练习;不仅有单人练习,还有双 人和多人练习,且拳种丰富,器械多样,汇集了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不同民 族使用不同器械进行攻防技击的技术。这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性 特点。

武术是始终围绕着技击性这一特点不断发展的。武术是由人的技击 自卫术发展而成,技击特点是它最主要的特点,武术在它流传的过程中始终保 持了这个特点,围绕着这个特点发展,并全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和训练手段,与古代 战争紧密相连,这使得武术的技术来源于技击实践,经过不断的加工、提高, 然后再用于技击实践。在这一时期,武术的技击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技 术方面,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式,迫使对方 失去反抗能力。随着火器的逐步发展,武术的直接的技击价值逐步减小,但发 展到现在武术仍还保有技击性这一技术特点,如武术中的一些技击术被军队战 士、公安武警所采用。

武术的动作方法表现出技击特性。传统武术中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 运动形式就是套路运动,尽管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动作都有所改变, 但其动作方法却保留了技击的特性。虽然在套路编排中由于联结贯串及演练技 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非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 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在整体上仍然表现为技击性。

武术的力法和创新体现出技击性。近代各拳种中不仅在技术仍体现 了各种技击方法的做法和力法,并且在各自的拳理中也反复强调技击的理论。 如太极拳的动作和传世的拳谱都充分体现出了武术的这一基本特点,并且发展 了独特的推手运动,体现了武术的技击对抗性特征。

(5)武术的技击特点决定了武术的基本动作规格。武术的力法讲究刚柔 相济,清吴殳在《手臂录》中说"攻为阳,守为阴”,攻时奋力突进,力法主 刚;守时随人而动,力法主柔,且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时刚中有柔,守时 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这是各拳种共同的要求。

二、传统武术的作用

(一) 强身健体,增进身体健康

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习武实践和多年的科学研究,都表明了武术由于注 重内外兼修,对身体益处颇多,经常练习能够达到壮内强外的目的。可以强身 健体,增进身体健康。

(二) 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练习武术,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 以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学习到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身体的灵活 性和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若长期坚持系统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 建设服务。

(三) 提高人格修养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一直被视为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和 准则。通过练武习德,可以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 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提高人格修养均有着积 极的现实意义。

(四) 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传统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套路运动有动迅静定的节奏美;踢、 打、摔、拿技巧妙结合的方法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入胜。搏 斗对抗中双方激烈的争夺,精湛的攻防技巧,敢打敢拼的斗志,都可以给人一 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随着武术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还必将会在我国 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发挥更大作用。

 

浏览3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