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武术训练产生的本能一分为三,既智能、体能、技能。这是应用易学的三才之道, 把每个武术动作的训练效果“含三为一”,形成每式动作或功法都“含三”:智能、体能、技 能,“含三”,就是从整体变化产生出的3个结果。也是3个可读计量,由此检查武术动作及 功法的训练出智能、体能、技能的效果。可使动作的正确有理可依。“为一”:就是功法及武 术活动相似于一个整体的太极,是武术功法及动作效果的整体计量单位。人们从武术动作 的训练中获得智能、体能、技能合为人的三能,武术三能是人的本能。因此可将每个人训练 的武术动作或武术功法,用“知几”、“拟议”和“明断”的感应进行测量与分析,分析出如何 提高人的智能、体能、技能的效果,明断武术动作的合理性,并根据结果对动作姿势进行分析 和对动作进行标准量化,由此对武术的拳种分类也可进行参考。人类进化到今天,体能、技 能已开发了相当的深度,只有智能还有无限的开发空间,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当今人的脑神经 元只开发利用了 20% .人的体能是“知几”,人的技能是“拟议”,人的智能是“明断”,这就 可明白习练中国武术必须注重用易学中的“知几”、“拟议”和“明断”这三个以上的方法推 断武术变化和结果,从象、数、理上明白技击武术运动当下和将出现的情况及其变化规律, 用心采取正确的变通方法,掌握武术实战之中的主动性,人的大脑能分析和存贮信息,但是 武术实战中依靠人脑思考分析是不现实的,大脑来不及做出无穷无尽的应变,只能做好“知 几”的信息内存,输入触觉的经验和人体平时训练之中不断获得的信息,输出实战程序中 “拟议”的信息,不断反馈需要“明断”的信息,只有心意可及时处理武术实战中的变化,所以 练武术应该是练时无人当有人的训练,使条件反射的实战智能增长,用时有人当无人全凭本 能去实战,通过训练者体能“知几”,熟能生巧“拟议”的技能在心意无处不到的“明断”下产 生一触既灵,武术实战才能取得胜利。
易学中的八卦是指直观的将事物和人的象,用符号或图像悬挂起来清楚的认识,了解分 析符号或图像的变化,融会人的实际能力与自然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逐渐认识的一 些条理,开动脑筋,了解更多的自然规律,武术训练可从八卦的象、数、理上分析武术的规律, 寻找武术动态中的平衡和阴阳变化,以适合自己通过武术训练增长智能、体能、技能。增长 武术智能的方法是用心不断学习相关的文化,使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以科学文化指导武术 行为,认识的文化愈丰富,行为愈正确。道理愈明白,行动愈果断。例如:在武术训练中运用 阴阳辨证、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明白武术运动的规律,测算技击实战中的时间、速度、距 离、角度、力度、变化,强化人的触觉,产生正确的本能反映,正如现代战争不断更新的作战预警系统。
武术三能可合理文测、武验,体能可以医学检测肺活量、血压等指标,借助医学检查对比 训练前后不同时期的心脏功能、肺功能、血压、脉搏、呼吸次数、肺活量等。验劲、测力、看速 度和效果,都属于可比较的检测项目。武术技能的检测,看动作招式的好与差可文比,也可 设定多个程度的模拟闯关进行武推。智能与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思想 认识和心、意、气、力有密切联系。总之检测武术三能,就是观察武术动作训练的效果。
第二章:推动武术与时俱进的方法
当今世界科学与文明高速发展,宏观世界已扩展到探索距离我们二百亿光年的天体, 微观世界已深入到揭示原子内部、原子核内部诸如光子、中微子、介子、超子等更深层次的奥 秘。人们宇宙都可探测,纳米技术也能应用,却分别不了武术类别及动作的好与差。所以中 国各个行业都在高速发展,但武术是落后的。如何用科学方法推动武术与时俱进已经是迫 在眉睫的大事。本书尝试用人类工程学指导武术分类与检测:首先按照武术训练成果结合 美学、环境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区分武术类别为:表演类、技击类、养生类。再用人体 医学、力学、心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区分武术训练产生的能力:智能、体能、技能。
武术分类应该研究武术的社会作用及武术的教育作用,武术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武术对 人的道德的影响,武术训练对人的健康的帮助,武术与军事,武术与劳动,武术与思想解放, 武术与业余生活等问题。武术分类可正确处理一些社会问题,武术存在的社会问题,已和人 们的价值观念及社会结构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在武术门派之争上具体地体现了不同门派的 观点和门派利益。还有些武术表演的人,是花上漫长的时间,逆人体生命规律训练而成的表 演特技,为了表演不惜摧残自己的身体,是不懂得运动对身体的摧残比任何一种疾病都要显 著。而且表演武术特技不仅不能代表中国武术的真才实学,相反模糊了许多人对中国武术 的认识,其实有一些武术特技表演者本身不懂得传统武术更深的学问,才会表演所谓的“含 武技法”神功。
武术分类后再对武术动作训练中产生的能力一分为三:智能、体能、技能。对武术动作 的好与差上,形成一个初级的分辨标准。可分辨以假乱真的假武术,分辨破坏正常的社会关 系的邪术、邪教,使社会武术持有者懂得武术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进而为人的不同生命 历程,安排不同的武术训练内容,使不同年龄的人们,工作、生活都可受益于合理的武术训 练。否则武术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威胁,谁都怕学到的武术是一些假东西。
第一节:武术划分为:表演类、技击类、养生类
中国传统武术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悠久的封建 历史导致传统武术门派与门派、拳种与拳种之间产生门派之见、门户之争,许多武术人群视 传统武术训练内容优劣难分、真假难辨,原因是对武术没有检测与考核标准,对技击武术的 实质与核心有些不清不楚,例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中国武术界仍有神话色彩,也 有许多人在提:内家拳与外家拳之分,实际上有些“内家拳”的阴阳大法是所有中等文化者 一目了然的文化,习练武术者掌握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掌握了阴阳大法后不深度研究人 体、不装备肢体关节功能、不多知多懂相关的武术文化,不充实武术技击智能,不可能产生出 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击本领。又例如:中国武术的八极拳有不少中国技击武术特色,习练 者谦虚谨慎自称八极拳为外家拳,当代的八极拳是中国的优秀拳种之一,把它放在内家拳一起,并不失色,理论与实战都可称“内家拳”。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世界就是由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所构成 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宏观指肉眼能见的物体。宏观现象一般是指物体和所在空间范围 内的现象,如人走路、人练武、地球运转、电磁波的传播等等。把武术看成宏观世界的一种现 象进行表演类、技击类、养生类的分类。分析、检测武术动作效果就有了目标和方法。
首先理清武术分类,是辨证的把事物分成三种类比,例如《新华字典》有部首的分类。 进行武术分类是认识的上升,是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应用中国的哲学思想结合现实的武术, 将当今武术分为表演类、技击类、养生类,由此检测武术动作效果就比没有分类容易。武术 分类是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可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学习武术。分类后传承武术也会有序,其 实所有养生类、表演类武术的训练都有一些技击作用,技击类有更丰富的养生作用和表演价 值。武术分类后动作训练的正确与不正确,从训练合理和训练效果上分析就不是难事了。
中国拳术必须分类的道理还有:有些练武之人偶有几下封闭闪法,勾打手法就以自己的 姓氏命名武术名称:张家刀、李家拳、王家剑,这种自私的行为在武术上是最初的境界。练武 之人只要道德修养有成,就会由思想进步而脱离这种最初的境界,由自私自利进入到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具有集体主义思想,这就是先公后私的境界。武术大师霍元甲先生将霍家拳提 升为迷踪拳,就是达到无私的境界,霍元甲大师的道德情操是高尚的,所以他的武功能振奋 民族精神。
浏览3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