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西方的结构主义和结构一功能主义注意对文化的总体 性研究,结构学派尤其注重文化系统的结构分析,这对我国理论界 有明显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文化结构三层次说是庞朴于1986年 提出的。他认为,广义文化的结构包括物质、心理和心物结合三个 层面。显露在外面的是物质文化层,其物质不是未经人力作用的 自然物,而是对象化了的劳动;中间层是心、物结合部分,又称之为 “理论、制度文化”,包括隐藏在外层物质里的人的感情意识和那些 未曾或不需要体现为外层物质的精神产品,以及各种制度和政治 组织等;心理层面居于文化结构的里层或深层,包括价值观念、思 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庞朴认为: “文化的物质层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变动不居,交流方便;而理论、 制度层,是最权威的因素,它规定着文化整体性质;心理层次,则最 保守,它是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文化结构的三层次说普遍为理 论界所接受。武术文化也可以按照文化三层次说分析其整体构成。按照康戈武教授的分类,武术结构的表层是武术运动的形式,包括武术功 法、套路、格斗三种运动形式;武术结构的中间层是武术动作,即构 成运动形式的基本单位——徒手和握持兵械的动作;武术结构的 深层是武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指导动作和运动形式的武术 意识的总和。外层和中层可以合并为技术层。体育院校的教材 按照文化三层次说,把武术文化形态的结构分为“物器技术层”、 “制度习俗层”、“心理价值层”三个层面:“物器技术层”包括武术 技术、武术器械、武术练功器具、场地、服装等,表现为一种人物关 系;“制度习俗层”主要包括武术组织方式、武术传承方式、武术教 授方式、武术礼仪规范、武德内容、武术比赛方式等,是一种人人关 系;“心理价值层”主要包括武术文化体现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 民族情感等。这三个层面可简洁表示为,技与术是外显层,礼与艺 是中间层,道与理是核心层②。此种分类虽加入了竞技体育的成 分,如场地、比赛方式等,但关于内层文化的阐述较能体现武术的 文化价值。周伟良教授把传统武术分为展现拳种套路、器械功法 的外显层,训练传承、礼仪规范的中间层,以及诸如价值观念、审美 情趣等的内隐层三个方面。这种分类更加简洁明了,但关于内层 文化的阐述不够全面。从武术的实际出发,武术文化的整体结构应该包括武术(技 术)、武学(技理与传统文化)、武道(哲学与人生)的三个递进层 次。武术的师徒传承构成了武术的文化空间。对武术文化整体结构的认识对武术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非常 重要。多年来武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竞技武术与民间传统武术 的论争,以及目前武术学者对学校武术教育的过度评价等都对武术文化整体结构认识有重要关系。事实上,中国武术的整体结构 不用说国外,即使在国内也从未被真正认识,甚至体育高等院校的 武术专业学生也认为所学的几个武术套路或者竞技武术散打就是 武术。对武术整体结构的认识对武术的长远发展、武术文化的传 承至关重要。部分传承武术的结果只会是武术文化逐渐流失而完 全归入西方体育的范畴。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整 体的文化形态与文化空间,这是对武术文化认知的关键。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融合了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兵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 戏剧等诸多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由于武术文 化内涵具有多元性,武术的价值功能也出现了多元化,具有防身、 健身、修身、娱乐等多种价值表现。在数千年的社会变迁中,武术 的多元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由防身自卫到强国强种,武术在每 个时代都发挥着特有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武术的价值也发生了巨大变 化。武术由军队、民间逐渐走进了体育和教育的领域,武术的社会 形态也由此发生了改变。“体育的武术”、“教育的武术”、“文化的 武术”成为当今武术社会价值的主体。在武术的多元价值中,文 化价值应成为首要价值。“教育的武术”就是其文化价值的体现。 对武术文化价值的准确认知与定位,是武术发展的基础。正如顾 颉刚所言:历史的传统不能一天中断,如果中断了就会前后衔接不 起来。文化的蜡炬在无论怎样的环境中总得点着,好让孑遗的人们或其子孙来接受这传统。因此,武术文化在当今社会的认同, 是武术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武术承继了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国际传播有助 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武术的首要属性是文化属性,因此,武术文化的传播价值首先 是文化价值。武术文化价值认知有利于加深对武术传播的价值与 意义的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世界对文化的推崇已日见其深。在 经历了重商帝国主义的经济霸权时代和军事帝国主义的政治时代 之后,文化已日益成为影响未来的世界性力量。50年代,西方社会 学家帕森斯以结构功能主义的方式研究社会,宣称自己是一个“文 化决定论者”。他将社会分为四个相互渗透的行为体系:文化行动 体系、社会行动体系、人格行动体系和行为有机体系,认为文化是 象征符号的模式化和秩序传达至另一个体系,并且有能力控制其 他三项行动体系。所以在帕森斯看来,文化体系是最高层次,也是 最主要的决定力量。60年代以来,更多的学者对文化在当代社会 中的重要地位予以极大关注。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丹尼尔• 贝尔在其名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提出,在西方,如今的文化确 已变得至高无上了:首先,文化已成为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成 分,其能量已超过技术本身;第二,这种文化冲动力已经获得合法地位。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美国《外交事务》上 发表《文明的冲突》的长文,立论惊人,语震四海。亨廷顿认为,“新 世界的冲突的根源,将不再侧重于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文化将是截 阻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尽管其观点不完全正确,但昭示了新世纪文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文化的价值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策划 了 “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活动,并于1992年成立了世 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5年,该委员会推出研究报告,认为脱离 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 议,提出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发展可以 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我国建国以来 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 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表明我国 自觉地加入当今世界文化战略和文化生产力的国际竞争的积极姿 态,塑造了我国建设文化大国的国际形象,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新征程。文化的复兴是以文化的传播为基础的。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全息影像”,其国际传播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1990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 S •奈教授 提出“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文化吸引力来实 现发展目标的。软实力不是表示国家实力的软弱,而是国家实力 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 国家就会追随。据研究,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美国几乎 吸引了 6倍于德国的全球移民,居世界第一,德国为世界第二大移 民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视、电影节目出口国;在全球160 万留学生中,在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占到28%,英国以14%居第 二;2002年有86 000名外国学者在美国的教育机构工作;美国的 出版物居世界首位;美国的音乐制品是日本的两倍,后者居世界第 二位;美国的电子网址是日本的13倍,后者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的 物理、化学、经济学诺贝尔奖居世界首位;文学诺贝尔奖居法国之

浏览4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