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战策:要想在敌我相当的摔技攻击较量中取胜,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在战法上克制敌人,找出一条切实可胜的路子;还要在韬略、兵谋、计策上找办法,更要在技巧、技术、技法上找突破,并采取不卑不亢、灵活机智、神出鬼没的基本格调,强化意志,坚定信念、顽强攻守、勇敢无畏、果断坚决地与对手展开不卑不亢的拼杀。
(8)实践:务必要做好准备活动,即心理准备、身体准备和攻守准备,使自己的心身进入与对抗相符的作战空间。尤其是开展攻守的准备,必须选择匹配而得手的格势,即克制对手优势、长处、招式的势子;必须选择扬我之长、避敌之长、护我之短、损敌之短的招法,备好足够的优选攻击招制,力争得手而出,力求集中摔技的最大优势来攻击对手。具体来讲,只要能够始终坚持对敌人的克制、压迫、破坏,并在吃力较劲的对抗中把握机会,按部就班地攻击,就一定会战胜对手。
(9)调配:必须注意摔跌技巧与随机应变的巧妙配合,必须注意摔技攻击形式与随机应变的搭配,必须注意摔技攻击劲力与随机应变的调和,必须注意摔技攻击体力与随机应变的调配。
二、摔技技法的间化论对
摔技技法的间化论对,是指摔技技法完成攻击前中后技法与技法、照法与照法、招法与招法之间,根据临阵时的具体情况瞬间进行利我转化、变化、顺化的运作讨论性对局。在临阵势均力敌的敌我摔技攻守中,攻守格局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千奇百怪,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这是摆在战士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中国武家就是通过摔技攻守中间设、间配、间化、间法、间协、间合的密切配合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中,间设由间守、间距、间躲、间避、间峙等五设构成。间配由间肘、间膝、间拧、间肩、间节等五配构成。间化由间进、间退、间旋、间出、间人等五化构成。间法由间上、间上、间前、间左、间右等五法构成。间协由间摔、间打、间拿、间搏、间撕等五协构成。间合由间识、间意、间心、间动、间运等五合构成。中国武家摔技技法间的化为,就是通过间设、间配、间化、间法、间协、间合等的合理辩证来展开临阵对抗转化、变化、顺化之讨论、辨证、对局的。
三、摔技检验
对抗检验是指武家摔技技法完成攻击后自己对作用于对手的力度、劲度、强度和手段、方法、技巧、组合、招制以及谋略、计策、点子、战略、战术、战法等所进行的科学检查、实验、试验。
在临阵将遇良才的敌我摔技攻守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夫、技术、招法支持,是万万不可、绝对不行的。但是任何过度超量的功夫、技术、招法支持,也是不合适的。 所以在日常修炼中,必须要对自己的摔技功夫、技术、招法开展实事求是的检验。尤其是对摔技攻守力度、劲度、强度的检验,更显重要。
一般摔技技法的对抗检验由摔击空间检验、摔击器物检验、摔击活体检验构成。其中,摔击空间检验即摔技技法、照法、招法规范演练稳度、准度、狠度的检验。 摔击器物检验即摔技技法、照法、招法规范摔击器物力度、劲度、强度的检验;摔击活体检验即摔技技法、照法、招法规范摔击活体精度、变度、适度的检验。
第七节摔技攻守
摔技攻守是指中国古人以摔技为主体开展运动、攻击、攻守过程中通过长期总结、创造、积累所形成的摔打进攻防守章法,是中国武术摔技运动动作的核心、脊梁、主体,是中国武家最为便利、适中、有效的攻守格斗形式,是攻守尺度、分寸、火候变化最大、最易把握、最有深浅的运动形式,是构成中国武术摔技运动的灵活,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动作的中间环节,由峙对、招法、技巧、运化等四部分构成。
一、摔技峙对
摔技峙对又称摔攻对峙,是指中国古人开展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的相鼎而立、相峙而摔、相对而格。它是构成武术摔技运动对抗的前提,是所有功夫、技法、招照、套路运动的前提,是所有康复、保健、延年、益寿修炼的酝酿,是所有攻守智慧、谋略、计策、点子施展的平台,是控制局面、主持格局、拿捏局势、周旋架式、调控距离、克制冒犯的实质。它由常规峙对、鼎立峙对、相持峙对、对格峙对等四种基本类型组成。
(一)常规峙对
常规峙对是指武家在攻守开始、途中、结束时期经常所使用的相鼎而立、相峙而摔、相对而格的基本对垒方法,是攻守运动中最为常见的相对而立情节,是搏摔厮杀最具长效机制的攻守主持。
在武术摔技的攻击较量中,常规峙对多以本门本派极具代表性的势子来得以实现的。如北路拳的降龙势、伏虎势、扫势、逮势、抓把势等。在中国武术摔技的攻击较量中,一直是摔技功法、技法、招法的母体、根本、藏室、出处、收处、化处,是摔技攻守动作的源归、首尾、起收,是摔技攻守张弛、敛收、定持的基本主持。
所谓势即摔技攻守所特有的架势,有架、式、样之分,有起、放、出之别,有收、合、归之异。一般所说的架、式、样均为定势中的定势,而起、放、出则是定势的形成过程,而收、合、归则是定势的还原过程。
(二)鼎立峙对
武术摔技中的鼎立峙对是指攻守双方在摔技实力相当情况下根据敌我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体态等身体五材以及敌我攻守运动特征所选定的标准对峙势子,是在攻守开始、途中、结束时期都坚持使用的运动对垒架势。临阵的鼎立峙对,多以本门本派传统势子为核心,是武家根据不同摔技攻守对象所锤炼出来的势子。如太极拳的扎懒衣,北路拳的比势、伏虎势、双击势,形意背的三体势等。
中国武术摔技中的鼎立峙对,是一种稳如泰山、雷摔不动、巍然屹立的攻守对峙。它是一种相对稳定、互不想让、视死如归的攻守对垒,是用摔技招法应对、扼杀、粉碎对手的攻守对抗。临阵攻守中,无论对手的摔技多么无理、凶狠、暴力、残酷、恶毒,都会在合理对峙运化中得以果断处理,都会在果断处理中克制、攻击、摔打对手。一般来讲,鼎立性的峙对都是誓死性、命令性、无奈性的,其有着惊人的魅力、豪爽、气魄。
(三)相持峙对
相持峙对是指攻守双方在你来我往的摔技格斗中根据敌我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体态等身体五材以及敌我攻守的运动特征在攻守开始、途中、结束时始终所确立使用的势子对垒,是只要在距就进行攻击的峙对。相持峙对多是本门本派根据特殊攻守对象所打造的势子,并以此展开科学的摔跌攻守应对。如北路拳的化势、运势、游势等。
中国武术摔技中的相持峙对是一种相对转换、移动、变化的攻守对垒之势,是趁势而出、随势而化、应势而变的攻击对抗,是势均力敌对抗的必须。在极其复杂的武术摔技攻守中,无论对手多么狡猾、善变、诡秘,都会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千丝万缕的相持峙对运化中得以果断、合理、迅捷的克制,并在随机应变的相持峙对中展开顺达的对峙、攻击、格杀。
(四)对格峙对
对格峙对是指在摔技运动中攻守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根据双方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体态等身体五材以及攻守运动特征所选定的对格峙对势子,是攻守开始、途中、结束时都始终使用的运动对垒势子。对格峙对多是本门本派根据攻守的错综复杂特征所打造出来的规范势子,武家就是以此来展开敌我双方随机攻守进退的。 如北路拳的对格势子峙对。
中国武术摔技中的对格峙对,是一种相对转换、移动、变化的攻守对垒,是规矩而出、要求而化、限制而应的一种攻击规范对抗。无论对手的摔技攻击有多么狡猾、善变、诡秘,都将会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千丝万缕的对格峙对运化中得以果断、迅捷、准确的应对处理,是有章、有法、有序的对垒。这种对格峙对攻击,一般都会在攻守训练、比赛、内部摔斗得以广泛使用,是不太适应生死较量峙对的。
(五)对助峙对
对助峙对是指在摔技运动中攻守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根据双方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体态等身体五材以及身体修炼的需求选定势子所形成的运动峙对,是开始、途中、结束都始终使用的利于精气神血运行、五脏六腑代谢、筋骨皮毛润泽的对垒架势。对助峙对多以本门本派的经典势子为主体,是根据对助需求所选用或演变出来的规范势子。武家就是以此来展开有利于对手或自己的合道、合情、合理攻守摔对的。
浏览4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