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谓“蛇有蛇路、蚁有蚁路”,不同操作主体的运行和发展方式不可能都 是一样的。现代武术或曰竞技武术其技术标准倾向于规范统一,并且可以跟培 训、咨询、娱乐、休闲、博彩、影视、旅游、器械、服装等行业和俱乐部等组 织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而进行产业化经营,这已经 是无需规划也无法规划(“企业无上级”,市场中作为产业主体的企业是否经 营武术难以由国家去统一规定)的客观事实。西方拳击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的 跆拳道、泰拳之类的“争霸赛”,就其社会本质需求而言,就既不是为满足人 民自我强身目的,也不是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防卫能力,而更像是西方文明从 罗马角斗场观赏奴隶血腥搏 ——斗之“娱乐文化”的有机延 续。加上现代资本追逐金钱的狂热本性,每年能够创造 可观产值和利润的各类“技। ।击比赛”,早已成为可以吸引大量社会消费者的固定产业。而任何一个产业的进入者和竞争者,为求生存 和优胜,赢取最大利润,在资金投入、技术开发和后勤支援等方面,必然会发 展出非常专业化的配置来。但传统武术或曰民间武术却根本不属于这样的社会 需求,而且其技术和风格五花八门也实在难以规范,再加上它所涉及的全民健 身、应急反应、个人兴趣、文化传承、特需技术、劳动保护、民俗活动、交往 手段、自我完善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功能,又全都越出市场边界而难以进行产业 化经营,再加上作为国家职能管理机构的有关部门,恐怕也不应该取代企业进 入市场并对武术进行什么“产业化经营”。

必须承认,武术人也要吃饭,由此不能不介入经济活动,然而武人的经济 活动却并不就是等于武术技术的历史发展。我不知道公司利润跟消费者的身体 健康、功夫修为、人身安全和自我维权到底有些什么正相关关系,也不知道旅 游观光、舞蹈表演跟自我修炼和自我防卫有些什么正相关关系。难道成了某些 拳师的“粉丝”以后,便可以解决所有肢体冲突和它背后的社会矛盾问题?就 操作主体而言,“产业化”只是一定历史时期中某些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但 并不是所有事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也不是行政管理的主要选择,更不是普通百 姓的最佳消费方式,而且即使就大搞产业化的这些企业而言,它也满足不了当 代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要,由此无法全面推开并形成垄断。至于一些“武 术产业化”的操作主体要求政府立项支持,也表明了这些主体的不成熟和依附 权贵,表明其宣称的“特色市场经济”并不是真正“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经 济。就效应的方面看,时下“武术产业化”的发展确实可以为某些投资者带来 不少利润,然而这些商业利润却不就等于什么武术事业经费,一般的商业利益 也并不就是什么“社会公共利益”,它对大多数社会人士更未必真能带来幸福 (例如我们的房改、教改、医改,都实行了积极的“产业化政策”,结果则在 迅速制造了一些千万富翁的同时,却是“把你口袋掏空、把你二老逼疯和让你 提前送终” )o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市场经济确实必须要也必然会影响和渗透到所有的社会关系,但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市场交换却无法垄断所有的行为领域。作家韩少功说得好,“谁都知道,无论怎样'革命化’的社会,很多事大概欲、基本伦常、很多自然学 的社会,很多事肯定用不着 者野游、孩儿戏水等等。无论怎样'市场化'的社会,很多事肯定不遵市场法则,比如法院办案、义士济贫、母 子相爱等等。无论怎样‘民主化’的社会,很多事肯定不走民主程序,比如将 军用兵、老板下单、艺人独创等等。这就是说,世上很多东西,即便是好东西,也 不可能而且不必要彻头彻尾的‘化”。

尽管在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主流的经济形态(所谓“资 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确可能是“别无选择”的。然而就市场经济本身而言,其 内部有容量、自身有边界、环境各不同、运行会失灵,需要大量“外部条件” 和出现大量“外部效应”,无论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空间”都难以垄断 一切,特别是其中作为动力机制那“资本性质”的贪得无厌,不但冲破了整个 人类的道德底线,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已经是走向自己的 反面。至于那些商业包装和炒作制造出来的各种符号消费和大师现象,尽管可 以迅速“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而受到这部分人的大欢迎,并且还可以为国 家统计增加GDP和表现官员“政绩”等;但其对文化传承所起的作用,恐怕就 不见得都是那么正面。人的身体素质、功力修为、眼界胆识、应对技巧以至精 神境界等等,都是无法通过商业炒作和市场交换的“标准化、大批量、产业化” 方式获得。武德、武识不能由资本来主宰,武技、武功也无法用金钱去购买。在 一个“拳贩遍闹市、武棍普天下”的跟风从众“产业化”环境中,到底要到哪 里去才能寻找到主张特立独行和自我实现的传统武术生存空间呢?时下雨后春 笋般的武馆、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术产业化”的产物,但它那鱼龙混杂、粗 制滥造(据说也有好的和比较好的)对传统武术到底是促进还是破坏,那恐怕 就并不是不能讨论的。

作为群体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传统武术确实摆脱不了跟政治和经济 的联系,不少武术人士还厕身于“黑白两道”以求生计,然而作为个体性的肢 体应对技术,其活动空间又主要是日常生活,硬要把它作泛政治化和泛经济化 处理,恐怕都会有问题。老朽并不否认,武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中不少因 素(例如教学、训练、咨询、竞技、表演、场地、组织、器械、服装等)在目 前都完全可以进入市场;然而其核心内涵的自我修炼和自我防卫,却无法跟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尽管“市 击搏斗有着某些可以相通的 关系却实在是难以规范个体场如战场”,市场竞争跟技 东西,但社会性的商品竞争 性的肢体应对和个人防卫。人们确实难以理解:为什么内向的自我体验、个人修为、精神境界、自家受用的 东西,竟然可以或者必须通过性质跟自己完全相反的招摇过市、听命裁判、取 悦观众、借以赚钱的方式去进行运作;让人变成赚钱工具的旧式分工制度,难道就真正那么绝对、普遍和永恒吗?从历史上看,自汉唐以来中国的习武人士 绝大多数都是爱好者而不是职业人。爱好者可以把武术作为乐生需要,可职业 人的武术却只是谋生手段。

老朽觉得,作为一种“借以入道”的个人修为、个人技艺和个人爱好、个 人受用,传统武术还是必须超越当下功利,讲究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和因人制 宜,着眼于自力更生、反求诸己、自我提升,由此充分发挥自己的应对个性和 技巧,因而既无法按照“工业标准”去大批量生产,也无法根据一个“社会平 均值”去等价交换。对于操作者来说,他为武术所花费的劳动是无法“社会平 均化”的。而就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个性需求的多样化和现代生产力的巨大 演进,也使得个性化的操作有可能取代产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如果不把市场交 易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反而去为兴趣、道德、爱与艺术、技巧确定交易价格,那 市场就可能会把我们认为一切美好的东西变成冷冰冰的商品。而非常不幸的 是,市场又的确具有扩张的本能,而随着市场范围不断扩张,社会以至于所有“形 而上”领域都被迫为市场让道,原来我们认为神圣的东西包括人本身都变成了 工具,都可以计算价格。我们也因此而被迫面对一个日益异化了的“单向度” 世界。

 

浏览2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