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勋(1896 ~ 1971),字公甫,幼名秀海, 祖籍平乡县大李卜村。少孤家贫,幼年丧母。 王建勋天资聪慧,受家庭影响,幼年就拜师于平 乡县停西口村李凤琛门下学练梅花拳,练就了 一身好功夫。他使得一手春秋大刀,技压群雄。 青年时怀才远游,以武会友,遍习武林各派拳 技,经年累月,孜孜不倦,融众家之长于一身。王建勋的青年时代,正值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之际。他久怀报国之志,15岁时便毅然离家投军。在旧军 队里,虽然有洋枪洋炮,但依然尚重武功拳脚。王建勋凭着一身 好功夫,广交武林同道,相互研究。后来在军中竞技比赛中一举 成名,担任了军习武术教官。北洋军阀吴佩孚非常赏识梅花拳。有一次在竞技场上,他发现 王建勋武功不凡,少年有为,便将自己亲手所画的水墨画《寒鸭戏水》 赠予王建勋。王建勋回邢台后一直挂在中堂之上,1963年被洪水冲 走。
在旧军队混事多年,王建勋始终以俭朴为荣,他所有的积蓄全部 用于仗义结友和扶弱济贫,自己却没有置办任何房屋田产。当他发 现旧军队的黑暗混乱,深感报国无门时,便脱离军队,四方漂泊。抗 战前夕回到邢台,客居马市街徐家巷,与王湘林一起研究光大梅花 拳。、门王建勋经过多年习练梅花拳,其拳法套路已不同于古老的庄 稼把式拳脚在他身上容纳了如八步少林拆、六合剑、三十六路 花枪、三皇炮锤、通臂拳、八卦刀、五虎断门刀和许多短打套路 的精华。将这些内容融进梅花拳之后,使其既保留和完善了攻防 竞技的实战内容,又具备了表演观赏的特点。他创编的武术表演 拳《满江红》十分精彩。20世纪60年代曾在邢台市第二中学大 操场上表演。一队男女弟子高唱着岳飞的《满江红》词,另一队 男女弟子和着节拍表演《满江红》的武术套路。在音乐的伴奏 下,场面十分壮观。这个项目从此成了王建勋所传梅拳弟子的保 留节目。
解放以后,王建勋一直任合作饭店经理。业余时间除练拳传 拳外,别无所好。他在邢台弟子众多,经常教育弟子不要争门 派,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遵纪守法,爱国爱民,尊重师 友,加强团结。在他的教导下,弟子们一直和其他武术门派保持 着良好的关系。王建勋本人也与刘玉祥、陈固安、孙宝泰等邢台 武术界的知名人物过从甚密。尤其与寇长青更是莫逆之交。他们 经常在一起切臻技艺,两家弟子不分你我。王建勋将自己的长子 王顺堂认在寇长青门下为徒,两家父一辈、子一辈相好久远,情 同骨肉。1957年,王建勋应邀担任邢台市公安支队武术教练,传授擒拿散 打绝技。他当时所传“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见 空接空,随势而布”的对打要领,正是梅花拳的基本所在。他毫无保 留的传授,使干部战士深受感动,支队专门向他赠送了锦旗,称赞他“热心传授国术”。
1958年以后,国家正式把武术列入体育比赛项目。邢台市体委 邀请王建勋负责组建邢台市武术代表队。当时的市体委主任李志平 主抓代表队的集训事宜。 中 1959年夏季,邢台市召开首届武术运动会。地址在清风楼后面 的原中共邢台市委门前的广场。参加比赛的多是梅花拳弟子。如 王兴堂、范书林、孟繁明等都是作为当时的少年组运动员参加比赛。 王兴堂获个人全能第一名。当年秋天,邯郸地区第一界武术选拔大 会在临洛关举行。成东升作为领队,率邢台代表队20名男女队员 参加比赛,队员中也多以梅拳弟子为主,王兴堂获少年组全能第一 名,王兴堂与范书林的对打获对练第一名,邢台代表队获团体优胜 奖。 当年冬天,为了给河北省第一届武术运动会选拔人才,地区武术 比赛在巨鹿举行。王建勋任邢台市代表队总教练兼大会裁判,邢台 市体委主任李志平担任邢台市代表队领队,全队共有35名运动员, 其中梅花拳弟子18名,还有太极、大红拳等拳门的弟子。邢台代表 队获团体第一名,并有七人获刀、枪、剑、棍、拳五项个人全能第一、二 名。 丁1960年春天,王建勋任邢台地区武术代表队总教练,参加河北省 第一届武术、跑马、射箭运动会,并担任大会裁判员此后,王建勋应邀任全国第一届武术运动会裁判员,并荣获个人 特殊表现奖…丁.1971年,王建勋谢世归根,享年75岁王建勋膝下三子,长子王顺堂,拜寇长青为师,除太极拳外,喜练 大枪;次子王兴堂,小名二堂,拜焦英随为师,自幼习练梅花拳;三子 王华堂,小名三堂,拜焦英随为师,自幼习练梅花拳。此外,王建勋还 在省运会期间收高随珍为义女。高随珍,南宫北天宫人,自幼习八卦 拳。
王建勋谢世以后,其子女继承遗志,与各位师兄弟一道,为邢台的武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春天,邢台地区武术比赛在邢 台市工人俱乐部灯光球场举行。地直机关代表队的队员全都是梅花 拳弟子。领队张学志,队员王兴堂、郭明岩、范书苹、冯树声等。王兴 堂的通臂拳、梅花枪获个人第一名;王兴堂、郭明岩的单刀破花枪获 对练第一名。从1984年开始,王兴堂长期担任邢台市武术协会副主。
浏览5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