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指倡导与参与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勇于面对现实的竞争意 识。“崇德”指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武德武德,即武术道德,指在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它包 括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武德影响着习 武者的各类活动,贯穿于拜师择徒、教武、习武、用武的全过程。儒家仁学思想成为传统武德 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仁、义、礼、行、勇”等方面崇武尚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几千年来中华武林非常重视武德教育,把武德作为共同遵循 的一种言行准则,习武者也都按它修身养性,规范举止,晶评善恶武德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所不同,有的还夹杂着封建意识的糟粕。但历来所强 调的武德,其基本内容大体是一致的强调学武的目的首先是安邦救国。我国历代武将、勇士在国家危难之际,凭武艺以救国难 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岳飞、杨家将、戚继光、大刀王五、霍元甲等英勇报国的武将更是尽人 皆知。

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历代武师侠士,他们疾恶如仇,杀富济贫,伸张正义,为民除害, 受到人们的称颂尊师重道古代武术主要靠师父身传口授,所以历来有尊师的美德。有“徒弟技艺高,莫 忘师父劳”、“尊师要像长流水,爱徒要像鸟哺雏”的拳谚拳家们对向什么人传艺有严格的规定。历来武术界大都主张,心险好斗、纵酒贪食、骄奢淫逸、逞能恃强者,不可传授武艺。对品行恶劣之徒绝不授拳。少林古拳谱有《少林拳十戒》. 其中规定“武艺须传忠诚有志之士,平易谦恭之人二“强横无理者不传二 也有一些今天应当批 判的,如“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要以理服人,不恃强凌弱U有拳谚讲得好,“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 难服众“持艺逞凶罪不容诛以道德观念规范日常生活的言行,武术传习中强调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 公德。手德即较技时不以武力伤人,就是对待坏人,也以擒拿、点穴等法制服敌手为尚口 口德 即不以语言中伤他人。公德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

武术流传至今,在武德方面留下许多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宝贵遗产,但也有一些混杂在 武德中的封建思想和江湖作风,我们在继承中华武术时,要取其精华,除其糟粕,对有些东西 要加以批判地接受,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继承 因此,青少年遵循武德时应该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第一,要端正学习武术的动机,不要把武术作为打架斗殴的资本。古代直正的剑客、侠士. 都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们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对社会上的贪官污吏、豪门恶棍视 做不共戴天之仇,青少年习武者在继承这一美德时,要多做一些见义勇为的事, 有些青少年学 习目的不端正,受武侠小说、功夫片的影响,想人非非,自己瞎练所谓的“轻功”“硬功”;有 的不踏实刻苦地从头学起,一心想等名师”点石成金二甚至不惜荒废学业和个人前途等 这些 都是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应当引起青少年朋友的注意第二,江湖义气与信守诺言不能混为一谈武德要求习武者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人 以信义为重,但决不应该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抛妻舍儿在所不惜”和不分是非“上为知己者 死”的那种江湖哥们义气。前者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后者是封建糟粕 应该批判抛弃第三,与人为善,不能感情用事。习武者要与人为善,谦让为上,如果与人发生矛盾要多 多忍让,应当做到“宁可先挨打,决不先打人要牢记忍字为上这条习武的古训。

第四,一定要废除宗教帮派之风。过去武林中一些门派标榜唯我正宗,“天下无敌”,并且 在其各种帮规戒律中规定,本帮派的门徒不得向其他帮派的人传授和学习武艺这严重影响了 武术各门各派的融会贯通、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已被武林中许多有识之士所唾弃,但目前还 有些人墨守成规,所以青少年习武者,对此要加以批判“武术的各个拳种、流派都有各自的风 格、特点,可以说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不能简单地说谁比谁更好,哪种拳术和招法第一,哪 门哪派是正宗等;所以青少年朋友学习武术时,既要尊重师长,学习其长处和优点,又不能抱 残守缺,要博采众长,广为吸收,了解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这样,才能融会各门各 家的优点为一体,使古老的中华武术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五,对冤冤相报,要加以批判c过去江湖上流行“父债子还,世代相报”,“此仇不报, 死不瞑目”这些东西,是混杂在武德中的糟粕,我们应当批判和抛弃。青少年朋友不能因为一 点小事就与人结仇,便怀恨在心。更不能因为别人得罪了你,就记一辈子,非报不可要宽以 待人,严于律己,多做自我检讨,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第六,警惕江湖骗子,严防上当武林中有一些行骗的江湖术士、思想邪恶的社会渣滓, 他们仰仗自己有一些武技,有的弄虚作假来迷惑青少年朋友,灌输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道德吹嘘什么“踏雪无痕”、“空劲打人”、“飞檐走壁”、“刀枪不入”等,将武术加以玄虚化。这一 切,应当引起青少年的警惕和注意,切勿上当

武礼,即武术的礼节,如“抱拳礼”。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武林非常重视礼仪,有拳 谚讲“未曾习武先明德,未曾学艺先习礼”、“失礼者不可教之,失德者不可学之“。每个体育项 目都有其特殊的礼仪,许多项目的礼仪还带有其发源国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习武者相见,以 抱拳为礼,此礼有中国民俗特色。习武者不以握手为礼,意在避对方猜疑,也可避对方可能暗 藏之杀机(擒拿中有趁伸手相握之机擒住对手的方法)。自1986年起,武术竞赛和正式武术场 合中都实行抱拳礼,并制定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还赋予其新的含义,使古老的礼节焕发 了青春抱拳礼的规格: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屈回,其余四指并拢掩掌于右拳上。拳掌距胸20~30 厘米,两臂屈圆与胸齐平。行抱拳礼时,要求下肢并步站立,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抱拳礼 含义是:右手握拳寓意尚武、“以武会友”,喻拳由理来;屈左拇指,喻不自大,左手掩拳寓意 崇德;左掌四指并拢,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五湖四海武林同道团结奋进,齐心发扬光大武 术;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等另外,武术礼仪还规定,递兵械给他人时,要求递柄不递尖。递尖有可能由于动作速度快, 或正遇对方迎上来,而造成误伤。古人还担心对方误以为递尖是乘势暗算让对方拿刃口部, 既不便握持,也不利于保护兵刃免于受手汗之浸沾递柄不递尖的习惯.今天还应提倡。

中国有句古话,“文以评心,武以观德”。可见中国历来是把“武”和“德”连在一起的, 非常强调武德,因此青少年朋友在习武的同时,应当加强武德的修养,注重礼仪,做一个武德 高尚、懂礼貌的人。武术文化欣赏武术除了具有健身和自卫的价值之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武术的这种观赏价值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观看高水平的武术比赛和表演,是人们文化娱乐享受的一部分,要进行这 方面的享受,同样要有欣赏武术比赛的能力)青少年朋友要想从武术比赛和表演中获得高度的 享受,就更要具备武术欣赏能力。由于武术运动的特点是种类多、派别多、风格各异、技术复 杂,加上比赛的种类和形式非常多,这就给观赏武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只要大家掌握了观赏 武术的方法,再看武术比赛和表演就容易多了..

首先,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武术知识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想欣赏武术, 首先要对武术的基本知识,如武术的定义、内容、特点、作用、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一个 大致的了解。对武术在总体上有所了解,对看懂武术比赛和表演大有益处青少年朋友应当通 过自学掌握更多的武术知识,为看懂武术比赛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另外,还应对武术的各个拳 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起码应掌握几个主要拳械(如长拳、太极、八卦、形意、劈挂、通背、 象形等拳术,刀、枪、剑、棍等器械)的特点、风格、技法要求等。这样,当看到运动员演练 时,就能做到认出他所演练的拳种,了解其风格特点、这是看懂武术比赛的核心。

浏览3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