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会在北京成立,湖南、宁夏、江苏等省也先后成立了省武术学会 这 朗间,中国武术研究院多次举办了武术学术研讨会,从多学科对武术进行了研究。武术刊物、 武术理论著述不断增多。自1981年以来,先后创刊了《武林》《中华武术》《武术健身》《精 武》《少林与太极》《武魂》《武当》等武术专业刊物,对武术的学术研究、交流,以及党的武 术方针政策的宣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武术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兴起了武 术运动,成立了武术团体。1985年11月在意大利成立了欧洲武术协会,1987年9月在日本横滨 成立了 “亚洲武术联合会”。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规定每两年举行一次世 界武术锦标赛°亚武联成立以来,已举办了三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举世瞩目的1990年北京亚 运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9月在日本广岛举办了第12届亚运会,中国武术队 获五枚金牌。欧洲武术协会已举办了三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国武术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 国武术代表团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东南亚各国,以及非洲等40多个国家进行了访 问表演,并派出教练员援外教学,到中国来学习武术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武术越来越受到 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欢迎。中国武术正在走向世界,它必定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武术萌生于远古时代,夏商周得到初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多种社会功能形成,经过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不断丰富,宋代武术初步形成体系,明清时期不同风格的 拳术和器械得到大发展,流派林立,呈现繁荣局面。进入近代,武术逐渐成为近代中国体育的 有机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的格斗技术,体现深奥的东方文明,它除了深藏东方哲理外,同时含蕴丰富的民 族传统伦理,也是举世武林所没有的°武技研究的是制敌取胜之技法理论,要格斗搏击,自然 就意味着暴力、流血和伤人,甚至杀人。但是中国武术却有着鲜明的伦理特色,处处表现着我 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征口形成它重传统、重经验、尊师爱徒的人伦观念。最鲜 明的体现就是“武德”。第一节中华武术与传统伦理第二章 中华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武德体现在许多拳派的门规戒律中,少林《拳经拳法备要》强调“道勿滥传”、应传“贤 良之人”0《少林短打十戒》中更强调:“强横不义者不传,强横则为乱,无义者则负恩J《峨 眉枪法》说:“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谈元授道,贵乎择人。”甚至点穴法的创造也是 仁者精神的体现。少林秘典《罗汉行功短打》说,点穴法的创造是“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是为 了使人“心神昏迷,手脚不能动,一救而苏,不致伤人……有志者细心学之,方不负圣人一片 婆心也二 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在儒家仁义精神的基础上,融汇了禅宗佛学的“持戒”“化解” 的慈悲胸怀,又以道家的“不争”“虚静”修身养性来调处,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善良、诚 信、热爱和平的美德。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一贯为武林界所尊崇,并且身体力行。如现代太极拳名师王培生所 著《乾坤戍己功功谱》中“行功准则纲要”第一条所讲:“练武者应遵守武德……若能做到心 胸坦白、光明正大,方可德艺兼修,所以说身正则艺正。艺无德不立。总之,武术也要讲德才 兼备,否则必入歧途武术的伦理道德不只体现在门规总论中,而且许多原则在具体的技法中有机地融汇着,如 太极推手有两条原则:“见利思义”和“舍己从人”从技击上讲是太极拳理的核心要义,而将 这八个字作为人生修为,岂不也是包含至深至大的道理吗! “舍己从人” 一语来自《尚书•大禹 谟》,这是舜帝向大禹宣扬尧帝的大德说的话,“见利思义”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原话 是“居利思义,在约思纯”,见到利益钱财,要想是否合乎正义;在生活贫困、经济匮乏之时 (约)也要保持纯洁真诚人格.这里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在实践中的要义。太极拳在推手 中体味“见利思义”,不只会证实人际关系中这一至理。推手实战中的失着者,往往是“见利” 而“忘义”,忘记了太极推手不丢不顶的拳理要义,而被引进打空,导致失败。人生中许多“多 行不义而自毙者”,不都是从见利忘义开始的吗!两千多年前中华元文化的典籍中就有告诫而太 极拳的技击中做了形象的表现,可谓深刻。
舍己从人”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的重要论点。真正做到舍己从人,才能发挥太极拳技击术的精髓.是“牵动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不二法门.武术搏击是对抗性技术,“舍己 从人”看来是与对抗不相容的,然而世界上一切事物正反相成的道理、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 却是真理。太极拳的牵动四两拨千斤正是在舍己从人的原理指导下借劲使劲的技击妙招。如果 把四两和千斤做对抗理解,自然四两是绝对胜不了千斤的,这里重要的是“牵动”二字。其实 这里的“四两”与“千斤”都是比喻,根本要义是“舍己从人”。这些来自3000年前尧舜时代 的人生智慧,成为老子、孔子思想的中心,“见利思义”和“舍己从人”在现代社会不也是成功 者的高尚品格吗,不少有权有财者的倾覆,差不多都是见利忘义的结果当然,老传统也有糟粕,如旧时代不许犯上作乱的封建门规、至今尚有遗存的保守的门户 之见等,但更多的却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特别是尊师重道的伦理规范,才使武术能流传「载而 绵延不断,而且被历代贤能智者奉为文武兼修的人才标准。自唐代武则天皇帝时期开设文、武 两科同时科举取士以来,直至清末光绪年间,延续千余年之久。如果中国武术只以杀戮的肉搏 形式存在,也许早就被人们扬弃了°这种伦常观念一直贯彻在古今所有拳种的门规与技理之中 中华民族崇尚的是曹丕与邓展比剑那种点到为止的较量,并不赞赏拼死争斗Q这种追求使武术 向智巧和养生、艺术表演方面综合发展,只强调某一点都难以概括中国武学的全貌..古典哲学 中真善相通的观念,表现在武术的两方面,总体上讲究德与艺统一,所谓艺无德不立,没有美 好的心灵,就难得高超武艺;具体上讲,每一招一式,都要求势正神圆,看着漂亮,用着厉害 把养生健体、修心练性和技击制敌统一于一体,实在是中国武术的最大特色,正因如此,它才 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
中国武术文化的伦理特点,对于铸造我们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民族精神的形成非• 日一时之功,它是天时、地利、文化各种因素的长期积淀的结果C武术这种历史悠久的独特的 东方人体文化,对于我们民族崇尚勇敢侠义、刚正不阿、锄强扶弱、助人为乐的侠者精神和民 族性格的熏陶、凝铸,有着永久的价值第二节 中华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文化这片沃土,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它形成,养育它成长,促进它不断 发展、完善。因此,武术必然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总体上来说,它受中国古 代哲学、兵学、中医、养生术、宗教、文学、艺术影响较深,蕴涵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摄养 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融传统医学之理,显武术运动之美,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血缘关 系。武术理论受中国哲学影响较多;武术防身制敌法,受中国兵法的影响较多;武术健身法受 中医和养生术的影响较多;武术表演艺术受古代武舞的影响较多C在现代武术中还能看到它们 的影子。武术在受到其影响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这些文化形态,它们相互浸透,相互交融. 交相生辉,使中国文化更加绚丽多彩: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
浏览3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