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性”提高境界。中国武术“修性”主要倾向属于道门(返本归真、契 合大道),同时还兼取儒(穷理尽性、安身立命)、佛(明心见性、勘破生死)。具 体操作上属行气导引为主的综合实用养生方式,它把“生命之道”与“存活之术” 融为一体,兼顾整个生命活动的涵养与应对,涵盖生理性的生命能量、生存状 态、存活期限,社会性的生命意义、存在价值、道德表现,还有个体性的情感 表现、意志诉求、生活智慧,以及外部性的宇宙参数、环境条件、生态链条、历 史背景等等各个方面,通过“内倾超越”而达到“自我实现”,这时它全面讲 求“炼形、养气、调神”的性命双修,其“动以养形、静以养神”,深入探究 阴阳颠倒、相济互补之术。在开始学习时“以形导气”,“形正、气顺、神宁、意 专”;而在熟练以后则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由“身心合一”进入“天 人合一”,由此全面体现了道门“契合大道”那大养生的观念,遵循“利用环境、先 治未病、养练结合、协合身心、积蓄能量、补泻平衡、改善活动、天人融和” 的基本原则。在这里,形(精)、气、神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主体功能,而 知、情、意则是人应对社会的自我意识。其操作特点是:一是炼精化气、炼气 化神;二是炼神还虚、由虚入道;三是以有还无、返璞归真;四是知性知天、尽 性立命。由此看来,其见性之途更多的是返身去蔽而不是对象认知。笔者以为,生 命进化的实际内涵不外是自我和环境的相互适应和双向改造,亦即在适应环境 过程中改造世界。它一方面反对死执当下、固守定在,努力走出自我中心;另 一方面则彻见真我、回到本源,由此参与大化流行。人优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在 于精神自觉,而觉悟的真正含义则是找到自身在大化流行中的确切位置,无怨 无悔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武术修性讲究顺天循性、志道游艺,把“合规律性跟合目的性”辩证地统 一起来,强调虚己待物和反求诸己的有无相生,在“无我”当中体现“真我”。它 跟宗教修炼不同的地方在于不离世俗生活,不把“天理”与“人欲”绝对对立 起来,而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大化流行中实 现“人的自我解放”。

这个层面的实际意义是 大化流行中的恰当位置,力 里来和要到哪里去”,由此寻找自身生命在大千世界之 图搞清“我是谁”、“我从哪 为自己的行为定位和定向;

只有走出自我中心,才能在大化流行那普遍联系之网中重新发现真正的自中传筑武术文化论措这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自我认识,它所要解决的是人与世界的天人关系,讲求 “知性知天、尽性立命”,哲学上则属于处理必然和自由的关系。应该明白,返 璞归真的文化含义并不是否定发展的“复辟倒退”,而是扬弃异化的“探究 可能”。考察它的基本范畴,在天道的一端是有无和阴阳,在人道的一端是 性情和志趣,其中介与归宿则是阴阳不测、神妙万物的神。它落脚于生命活 动的关系内涵和整体意义,探讨操作技能背后的社会功能,其归宿是悟道怡 情那人的自觉,表现为伦常日用;这是养生的价值支撑,任何养生都必须提 高到养性,任何生活应对都必须突出操作的文化主体及其社会意义,否则只 是一般相互作用的演化。

武术“修性”的关键内容是“见性归真”,其要在于“明”。武术“修性” 无论是去掉遮蔽的明心见性,还是同合大道的返璞归真,其意义不外是认识自 我和把握规律,由此可以超越西方式“社会规范建立”和“性格意志激励”而作“逍 遥游”。在这里,“性”是生命活动的意义和归属,人的生命活动应当符合自 身和万物的本性,而任何技术活动背后又都有一定的生命意义。借用西方话语 表述,修性的内涵不外就是“认识自己”、回到自我那人格的养成。在因缘假合、缘 起性空的大化流行中,人的存在到底有何意义?人类活动特点在于能把自己的 生命作为意识的对象,并把所有活动基点都建立在意识的自我控制上面。古云: “人生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三才贯通,由此可以参天地、赞化育、夺造化,因 而能够替天行道。”这不是天生能力而是修炼境界,在把本能上升为文化的同 时又把文化变成新的本能,从生物感应、动物感知演化为人类精神,由此实现 自身生命的进化。

笔者前面文章说过“这里有意思的是‘性'的建构亦即形成‘人之所以为人' 的‘意义’,这明明是‘实‘和'有',但基于道门修炼的太极拳却落脚于寻找‘虚‘ 和‘无'。”有道是“无中生有、以有还无”,这里应该明白,所谓“人性原点” 的“玄、元、真、朴”,并非是事先给出那“僵死的定在”,而只是一种基于某 种关系的功能性动态存在,是大化流行那普遍联系网络中“有无相生、阴阳相济、五 行生克、虚实变换”的一个节点;所谓“修性”就是要“跳出轮回”并找到自己 在宇宙中的恰当位置。借用佛 , 家语言来说,便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五蕴为幻、缘起性空”的“妙有真空”。我们只有“破除两执”走出自我 中心,确实理解和把握这个关系中“区别其余”的独特节点,才能“为自然立法”、“为社会立法”和“为自 己立法”,成就“真正的人”。

我们强调,这里的修炼原则是“去蔽悟真”,目标是“同合大道”,内涵是“穷 理尽性”,效应是“知性知天”。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为生命能量的价值走向,对 应精神层面“让人作为人并且能够成为人”的文化自觉。有道是“天命谓性、率 性谓命,顺天循性、自然而然”,这里追求的是各循本性的“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国武术没有绝对优势的僵死信条,它那“一山还有一山高、一物降一物”,以 及相应的“阴阳相济、五行生克”和“风水轮流转”观念,不但打造出极为顽 强的生命力和韧性战斗精神,而且还体现了对个体生命尊重、对潜在可能探究、对 自由发展追求之人文精神;这与当代“人的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要求是完全相通的。它那“动中求静”之探究,深得变易、简易、不易之要,反 对各种“着相”、“拘泥”,由此可以去掉遮蔽、体无悟空、反思现实、解构 异化、追索究竟而返璞归真。于此我们还可看到诸如心统性情的表现与天赋人 权的给予,尽心知性的自觉与法律规定的契约,率性任情的性理与逻辑推演的 理性,返身内视的去蔽与对象把握的求知,处处都呈东西文化“对立统一”那 很不一样的特色。

我们这里追求自我觉悟、同合大道的“得神”。不过这里所谓的“神”已 经超越了个体生命“得神者生、失神者死”那生理机能界定,上升为“宇宙大 道”的对待互根、大化流行精神。在这里,我们看到它所强调的“炼精化气、炼 气化神”,内涵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背后实质则是寻求自身生命的 意义和主宰(人的生命意义,是在个体的身体、精神以及整体的自然、社会之分 化过程中产生的,所谓“穷理、尽性、至命”,这是使生命进入理想状态,从无 规定走向有规定;借用冯友兰先生说法就是“让人作为人而且成为人”);它那 “炼神还虚、还虚合道”,内涵当为“悟真、参同、同合大道”,其实质则在于 返璞归真而形成新的可能(人的生命发展,则要在个体的身体、精神以及整体的 自然、社会之扬弃超越中进行,所谓“悟真、参同、合道”,则是让生命走出原 先状态,从有规定的分化回到无规定的混沌)。这是一个构成“太极图”首尾循 环的“阴阳鱼”。有道是“反 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 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此“天道循环、周而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浏览3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