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孙式太极拳太极拳由孙福全晚年所创,其时间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孙福全(1860.12.22 ~ 1933.12.16),字禄堂, 号涵斋,河北完县人。孙福全自幼尚武,聪敏好 学。幼年随吴某习练内功、轻功、散手及暗器,后 拜郭云深的弟子李奎垣门下学习学习形意拳。 孙福全虽拜在李奎垣门下3年,实际上从学于郭 云深最久。李奎垣将其推荐到郭云深门下,孙福 全随郭云深往来于各省,郭云深骑马而弛,孙福 全揪着马尾,步追其后,日行百余里,长达八年之 久。在北京,经郭云深介绍,孙福全又拜在程廷华门下,学习八卦掌。程廷华见他敏捷过人,也十分乐意教授。从此,孙福全早晨随程廷华 练八卦掌,晚上随郭云深练形意拳,数十年如一日° 一生广游四方, 寻师访艺。在游历各地的过程中,只要听到有身怀绝技者都一定前 往拜访,与人较技从未败北。一孙福全50多岁定居北京。1912年,郝为真到北京。孙富全又拜 郝为真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经过长期的苦修研习,于晚年时融其 所得,创编了“孙式太极拳",在太极拳上自成一派。孙福全集形意、 八卦、太极为一体,成为了近代中国内家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拳术 理论上也多有建树,著有《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八卦拳学》、《拳 意述真》、《八卦剑学》等著作。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福全 任当门门长,还曾任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等职。其主要传人有孙剑 云、孙存周、郑怀贤、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任彦芝、陈守礼、陈微 明、裘德元、支燮堂、刘如桐等。
孙剑云(19141),孙福全之女,河北完县人。9岁随父习武,深得家传。17岁随父赴镇江江苏 省国术馆,任女子班教授。1934年考入北平国立 艺术师专。师从周元亮习工笔画,善山水、仕女。 1937年在中山公园举办个人画展,享誉京城画 界。孙剑云继承其父武功,每日行拳数遍,数十年 勤练不辍。为人谦和,武德高尚。1957年,在全 国第一届武术比赛时,被聘为新中国第一位武术 女裁判。后多次担任全国和北京的武术裁判工作。为推广孙式太 极拳,进行传统套路的简化工作,1983年,将传统的九十七式孙式太 极拳简化为三十五式后公开推广。1982年和1984年,先后参加南 京、武汉两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 1985年,应邀赴日本讲学,受到 日本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88年,在广州举办孙式太极拳骨干培训 班。1991年,任蒲阳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主席团成员。1992年,参加 中国武术研究院“太极拳推手研究会”1994年,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观 摩大会。1995年,在全国首届“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曾被中国武术研究院聘为特邀研究员。 孙剑云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推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有 《孙式太极拳》、《太极剑》、《孙式太极拳简化套路》等著作。她还整 理孙式太极拳的经典,点校出版了孙禄堂的传世著作《形意拳学》、 《八卦拳学》、《拳意述真》和《八卦剑学》。曾任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 会会长、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会长和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等 职。中 ” :邢台的孙式太极拳,即始于孙禄堂。1916年,沙河人胡俭珍到北 京某银行就职,1922年拜孙禄堂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兼学八卦、太 极。工作之余,追随孙禄堂左右,直到孙禄堂谢世。胡俭珍早年在北 京供职时就开始授徒传拳,晚年回家乡沙河城居住,既传形意拳,也1978年9月11日至17日,刘玉祥携弟子梁 森林参加河北省第五届全民运动会武术比赛时, 有幸结识了孙剑云的学生武淑清,还帮助武淑清 找到了胡俭珍,并与胡俭珍、武淑清合影留念。这 时的胡俭珍,已经是孙禄堂最后一个在世弟子。 其间,刘玉祥和梁森林与武淑清、胡俭珍进行了深 人交流。胡俭珍从此经常来邢台,到刘玉祥和梁 武淑清森林家做客,互相学习,共同交流。
1982年,河北省第六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再次在邢台举行,会前武 淑清给梁森林来信,告知其与孙剑云来邢的准确时间,梁森林陪同刘 玉祥专程到车站迎接。梁森林还陪孙剑云、武淑清当晚到了沙河,使 孙剑云与胡俭珍相见。联户二伙 , 比赛过程中,国家有关方面在邢台市第一招待所为著名老拳师 拍摄电影纪录片。孙剑云表演孙式太极拳,刘玉祥表演了郝式太极 拳。梁森林受孙剑云委托,为刘玉祥的纪录片写解说词。并受刘玉 祥委托,在比赛结束时,邀请孙剑云到刘玉祥家做客。在刘玉祥家中 进行了长时间的武术交流。
宁晋县汶口村李志峰(1981.10.24 ~ ),原名 李俊峰,自幼随舅舅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八卦锤、 峨眉刺,兼习洪拳、太祖拳、棍术、刀术等,后又随 潘加霞习杨式太极拳。1997年随张秀华学习陈式 太极拳和推手。其间得到了王永昌的指导,受益 良多。并由此对孙式太极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000年12月26日和2001年6月,前后两次进京, 李志峰拜见孙剑会。孙剑云见其心诚,随签名赠送其《孙 禄堂武学录》一书,并介绍李志峰拜自己的高足白普山为师,学习孙 式太极拳。在李志峰的带动下,他的数位练其他拳种的长辈和师兄 弟都开始习练孙式太极拳,同时也影响了周围一大批人,成群结队地 练 李志峰不仅所学拳种丰富,而且对儒、释、道等各家经典和书法 亦有所涉猎,曾在《宁晋报》和《武当》杂志发表文章。在他和他的宁 晋同好的带领下,大家不仅习练孙式太极拳,同时也习练形意拳和八 卦掌。可以说,李志峰等人已经开始在宁晋县把孙福全的拳学体系 广泛地普及开来。
浏览4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