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晕厥
晕厥是脑部突然缺血引起的一时性知觉丧失(与心输出量有关)。
1.原因
(1)长时间站立或下蹲过久骤然起立,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直立位时血压显著降低。
(2)精神过分激动或带病参加比赛,由于神经反射使血管紧张性降低,血压显著降低。
(3)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下肢的血液因失去肌肉收缩对它的挤压作用和它本身的重力关系,回心困难,以致心输出量减少,使脑部突然缺血(重力休克)。
2.征象
(1)昏倒前,全身软弱,头昏耳鸣,眼前发黑,随即失去知觉而昏倒。
(2)昏倒后,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慢而弱,血压下降,呼吸慢,瞳孔缩小。
3.急救
(1)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保暖,松解衣领,用热毛巾擦脸,重推摩,揉捏下肢。
(2)针刺或掐点急救穴,或给氨水闻嗅,促使苏醒。如有呕吐,应使头偏向一侧。 如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
(3 )醒后给以热茶水(知觉未恢复前不能给),休息。
(4)昏倒前的处理:重力休克前,俯身低头、蹲下、平卧或搀扶着走动。
4.预防
(1)坚持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
(2)蹲下后时间较长时,要慢慢地站起来,有病时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和比赛。
(3)疾跑后要继续慢跑一会儿,并做深呼吸。
(四)运动性贫血
因运动训练而引起血红蛋白降低为运动性贫血。多出现在专业运动员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后,Hb与RBC指标降低,男子Hb<12g%, RBC < 400万/mn?;女子Hb< 10.5g%, RBC<350 万/mm3o
1.原因
(1)蛋白质与铁的摄入量不足:①食物中含量不足;②不良的饮食习惯;③吸收不良和慢性腹泻。
(2)红细胞破坏增强:脾脏收缩使溶血卵磷脂和红细胞脆性增加,剧烈运动时红细 胞破坏增加。
(3)大运动量训练时使原发失血性疾病加重:如原发性贫血、痔出血、月经过多等。
2.征象
(1)皮肤、粘膜苍白,反甲(指甲凹陷)。
(2)头昏、头痛、乏力,易倦,记忆力减退,食欲差——神经组织缺氧。
(3)运动或劳动后心悸,气促,心率快,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11、脏缺氧。
(4)查血:男 Hb<12g%, RBC<4OO7j/mm3;女 Hb<10.5g%, RBC < 350 万/mn?。
3.处理
(1 )减少运动量,必要时停止训练。
(2)采用含蛋白质与铁较多的食物(猪肝、绿色蔬菜)。
(3)药物:硫酸亚铁0.3g/d,饭后忌茶,同时服VitC和胃蛋白酶合剂促其吸收。
(4)治疗原发病。
4.预防
(1)正确安排训练和运动量适当,循序渐进,个别对待。
(2)膳食要富于营养(蛋白质和铁)
(3)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五)运动性腹痛
1.原因
(1)胃肠痉挛:钝痛、胀痛、绞痛。胃痉挛:空腹锻炼,吃喝过多,饭后立即运 动。肠痉挛:吃了产气、难消化的食物,腹部受凉,肠蛔虫刺激。
(2)肝脾淤血:肝脾淤血肿胀,增加了脾脏外膜的张力。
(3)准备活动不够:开始时速度过快,心搏无力,影响下腔静脉的回流。
(4)呼吸节律紊乱:脯肌疲劳,失去了它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呼吸短浅,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5)腹直肌痉挛:大量出汗后,水盐代谢失调,可引起腹直肌痉挛。
(6)慢性腹部疾病:慢性肝炎、溃疡病、慢性阑尾炎等,运动时病变部位受到牵扯和震动。
2.处理
(1)轻者:减低速度,深呼吸,手压痛处。
(2)重者:停止运动,口服十滴水或普鲁本辛,针刺或点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穴位。腹直肌痉挛者可做背伸动作,按摩腹部。
3.预防
(1)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
(2)合理安排膳食,饭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3)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呼吸节律。
(4)治疗腹部各种慢性疾病。
(六)运动性血尿
剧烈运动后骤然出现的肉眼或镜下血尿而无其他异常发现者,称为运动性血尿。
5.原因和发病原理
(1)原因:主要是由于剧烈运动。
(2)原理
①肾静脉高压:柔道运动员两人绞技时,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角度变锐,使肾静脉压增高,从而导致红细胞渗出。
②肾缺氧:柔道运动时肾脏缺血缺氧,血中乳酸上升,影响肾小球的正常功能,使它的通透性升高,以致红细胞渗出。
③肾损伤:柔道运动员两人抱摔时,腰部的猛烈屈伸,可使肾受到挤压,损伤肾内毛细血管而引起肾出血。
6.征象
(1)大强度运动后立即出现血尿,其明显程度与运动量和训练强度有平行关系,若停止运动则血尿迅速消失,一般不超过三天。
(2)无其他症状和体征,肾功能检查、血液和X光检查均正常。
7.鉴别诊断
(1)器质性疾病所致血尿:除血尿外还有该病的特有征象,如肾小球性肾炎常有浮肿、尿量少、血压高;泌尿系统结石常有肾绞痛,X光常可发现结石;泌尿系统感染 (肾盂肾炎、膀胱炎)常有尿频、尿痛、脓尿和尿急。
(2)外伤性血尿:有腰部受伤史和腰痛。
8.处理
(1)运动后血尿,应仔细诊检,肉眼血尿应停止运动;镜下血尿可减小运动量,边训练,边检查。
(2)运动性血尿,可以参加训练,但要安排好运动量,加强医务监督,并根据病情给以适当治疗(如ATP、止血药等)。
(3)器质性疾病和外伤所引起的血尿,应积极治疗,停止训练。
小结:
本讲主要阐述了柔道运动中常见运动性损伤和病症产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通过本讲学习,使学员基本掌握柔道运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病症的一般处理与临场急救,熟练掌握其预防措施和方法。
思考场与作业:
1.简述运动损伤有哪些基本原因?
2.试述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
3.试述肌肉拉伤的征象有哪些?
4.脑震荡临场如何急救?
5.试述疲劳性骨膜炎有哪些处理方法?
6.试述引起过度训练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7.试述运动性贫血预防措施有哪些?
8.如何鉴别运动性血尿?
第四讲柔道训练的生物化学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人体运动时的供能物质及人体能量的释放、转移与利用的基本规律。
2.掌握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及柔道运动供能训练的生化原则。
3.明确影响柔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生物化学因素。
教学安排:
总时数10学时。其中讲授8学时,讨论1学时,考试1学时。
一、柔适党我俄力勃金化方折
(一)概述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体能是形成技能的物质基础,也是智能和心理能力得以发挥的前提。体能通过运动的形态特征,各种生理、生化机能和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而形成体能的基础,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又称新陈代谢,是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的总称,也是表达各种生命现象和实现各种生理功能的化学基础。伴随物质代谢过程发生的能量吸收、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核心是ATPoADP循环。
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运动训练)都必须消耗能量,人体如果没有能量供应, 就如同机床、电机车及家用电器断了电一样,生命活动是无法进行的,而人体所需的能量是依靠三大能源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以及伴随这种氧化分解所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即上述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提供的。因此,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柔道比赛时动作完成速度愈来愈快,规则严格限制消极,促使柔道向着积极主动、勇猛顽强、技术连贯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必须以相应的物质、能量代谢为基础。因此,认识柔道运动的代谢特点并指导科学训练成为当务之急。

浏览37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