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了生命为什么要养护和生命究竟能否养护的问题以后,接下来的问 题便是生命如何养护。对此《黄帝内经》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 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 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一个养生的总纲。由此出发,道门不但发展出诸如 服食、药饵、四时、起居、调神、守一、坐忘、行气、导弓I、吐纳、胎息、调 摄、房中、内丹和武功等一系列养生方法和先治未病、节而不耗、损益有方、阴 阳平衡等养生原则,而且还有匡扶正义、躬行天道的社会诉求。上述道门涵养 生命的种种方式,可以大体归纳为:1.服食(正确的食物结构和药物平衡,从 外界合理和有效地摄取和平衡人的生命能量及相应资源);2.修炼(人体内部 的自我平衡,特别是对先天潜能的挖掘调动和协调整合);3.应对(客体和危 机的应对、预测筹谋、四时起居、伤病治疗、保健康复、待人处事、工作方式、适 应和改造环境等);4.房中(男女性事、生育繁衍)等相互联系的几大类(这 跟前面说到影响人类健康的几大类要素基本对应,并突出其操作性质);其运 行机理则用阴阳相济、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模型加以说明。其方法总体上可概 括为损、益和补、泻。其特点一是着眼于可能性变化而不是当下既定之状况; 二是在无限发展面前承认自身存在的有限性;三是在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协调整 合和反馈平衡而提高自身生存期限、状态和质量;止匕外,它还特别强调心性修 炼和以德润身的诉求,从社会的层面提高生命活动的意义。
生命能量是个“定数”。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造在其《生命是什么》 的演讲中为生命科学引入了 “负烙”概念。他指出:“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 地增加它的焙——你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烙——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爆的危 险状态,那就是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 不断地汲取负焰,我们马上就会明白负焙是十分积极的东西:有机体就是赖负 燧为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的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 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帽。”他还形象地说:“高等新陈代谢并不是直接把外界的秩序变成了自己的秩序,最简单的事实就是动物的 尿的结构要比喝的水的结构复杂得多;另外呼出的二氧化碳的结构也比吸入的 氧气的结构复杂)道门养生中所谓“阴阳顺逆”的“返回先天”,一定意义上 就是探索人之生命中“熔”与“负燧”相互变换的原理。
动物的食物的物质结构是极 程度是大为降低的。意思是 的有序程度了。”(当然这有秩序的,而排泄物的有序 说失去的秩序用于维持生命 只是比喻,实际上生物的新养生的主要内涵,并不在单向线性那开拓创新的“征服自然”,而是在于 随机应对扬弃异化的“减少焰增”,在“基因安排”与“环境作用”的双向互 动中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就当代眼光看来,这种观点和操作具有极大的合理 性。比照现代科学我们知道,生命体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复杂系统。任何系 统内部都有一定的秩序,这就是系统的有序性。有序的反面是无序亦即混乱。系 统的有序性越高,表示这个系统功能越健全;反之有序性就越低,则表示这个 系统功能越衰退。所谓疾病,就是生命系统稳态运行定势的破坏。任何系统的 基本功能都是维持、提高自己的有序性,但这却是以消耗内部的能量为代价的。物 理学中用“焙”(大体对应哲学上的“异化”)这个概念表示系统中能量转化 已经完成的程度,其实也就是系统丧失能量转化能力的程度,因此,焙这个概 念反映了系统的无序程度,焙越低,系统的有序性越高,燧越高,系统的有序 性越低。一个系统如果不从周围环境吸收能量,必将造成系统内烯的不断增加; 焙极大,表示系统内部不再有任何能量转化过程,达到了 “平衡态”,即系统 解体。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生命来说,解体当然意味着死亡。为此,道 门养生操作主张绝贪去欲、返璞还淳,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寂然不动、因自 然而行,虚心而冥、涵宇宙而无迹,无心而照,普万物而位焉。不以是非好恶,内 伤其身,外伤其形。由此表现出一种“守静用虚”的持久稳定倾向。
浏览3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