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速度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 7〜13岁的儿童少年是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其原因是与神经系统协调能力在这期间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把握这一时机努力进行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的训练。
(2)要注意避免和克服“速度障碍”。从儿童少年开始训练时就应时刻注意预防过早地出现“速度障碍”,对于初学者的动作速度要先慢后快,首先要注意掌握好技术,再要求提高动作速度。训练中应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练习后要注意放松与调整,当出现“速度障碍”时,应根据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3)速度素质训练应在儿童少年兴奋性高、情绪饱满、精力充沛、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部,当儿童少年疲劳时就不宜进行速度训练了。
(4)在速度素质训练中,最有效的手段是直接采用柔道技术动作来进行。动作速度的训练与柔道技术动作相结合,可以让儿童少年在速度训练中感觉到四肢、躯干等各部位肌肉的协调配合及在空间、时间方面的速度节奏,从而达到发展柔道技术所需要的动作速度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提高他们视觉和触觉的反应能力。
(5)力量,特别是快速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柔道运动员为发展快速能力所进行的力量训练,在儿童少年时期应以动力性力量为主。另外,也应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柔韧素质。柔韧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同时能使肌肉内协调得到改善,减少肌肉阻力,增大肌肉合力,使运动速度得以提高。
(6)提高儿童少年速度素质训练,还应十分注意训练后的肌肉放松。这样做,不仅不会破坏肌肉的弹性,而且可使肌肉提早进入恢复状态,有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二)力
人体的所有运动都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力量,而这些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当人体从事体育运动时,则需要特殊的肌肉能力,这些特殊的肌肉能力是通过运动训练获得的。柔道运动员任何技术动作的表现都是通过肌肉工作来实现的,其力量主要表现在克服活的阻力,具体表现在与对手进行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是与对手在进行力量的抗衡,力量是作用在对手身上,而且要求快速勇猛,刚劲有力。如在抢手、施技的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在最短时间(150毫秒)以内能最快地发挥出肌肉力量,以及在最短时间(150毫秒)以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在5分钟时间与对手抗衡的过程中,运动员除应具备胜任一场比赛的力量耐力外,还必须具备胜任多场比赛重复发挥最大力量耐力的能力。因此,力量素质是柔道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训练中应高度重视。
1.力量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内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滞力、关节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间的对抗力等,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及空气的阻力等。
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1)最大力量的概念和发展特点
①概念:最大力量是指排除体重因素,身体或身体某二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随着体重的增加,最大力量也得到提高。
②发展特点:从训练角度上讲,7岁以前的儿童基本谈不上力量训练,其力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自然发育。7~9岁阶段已具备训练的基础,这是因为7岁以后,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肌肉长度开始改变,相对力量有了提高。女孩从10岁开始到13岁,力量增长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屈肌的力量,三年中总的最大力量可提高46%。13~15岁时力量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总的最大力量只增长8%。15~16岁时只增长14%。在接近20岁时,基本上就能达到成人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男孩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在11~13岁,18~25岁力量增长速度缓慢,25岁左右可达到成人所能表现的最大力量。
(2)相对力量的概念和发展特点
①概念: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它主要反映运动员最大力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名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不变或变化很小,而体重增力口,那么,相对力量就会变小;若相对力量增大,而体重保持不变,则相对力量也随之增大。为此,在柔道项目发展力量素质过程中,提高最大力量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控制体重。
②发展特点:从12~14岁阶段,男女孩的相对力量发展都较平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重增长得较快,在身高增长速度减慢时,由于肌肉的增加又相应使体重增力口。男女孩在18岁以前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平稳,男孩在13岁以后较女孩增长得更快。
(3 )速度力量的概念和发展特点
①概念:速度力量也称为快速力量,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量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称为爆发力。
②发展特点:3岁的儿童速度力量发展很快。13岁以后,男女孩间就有了明显区别,男孩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女孩的增长幅度就稍小些。16~17岁时,增长速度开始缓慢,这与男女孩进入青春成熟期内分泌开始急剧分泌有关。
在儿童时期,速度力量的发展要比最大力量的发展快一点、早一点。这也是在儿童时期把速度力量放在优先、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4)力量耐力的概念和发展特点
①概念: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也就是说无论运动员在静力或动力性工作中,均能长时间保持肌肉紧张用力而又不降低工作效果的能力。
②发展特点:男孩在7〜17岁之间,基本上处于直线上升趋势。女孩在13岁前是持续上升的,13岁后开始缓慢发展,14岁后会出现下降现象,这是因为性成熟期的到来使力量耐力受到较大的影响。
2.力量素质训练与儿童少年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特点
在整个儿童少年时期(7〜17岁),骨骼的骨化过程尚未完成,其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有如下特点。
(1)骨:儿童少年时期的骨骼钙化程度较低,骨质较为疏松,富于弹性而硬度小,在外力与重力的作用下虽不易发生骨折,却易于弯曲变形。所以,儿童少年时期不宜进行负重过大的力量训练。
(2)关节:儿童的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所以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牢固性相对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脱位。在教学训练中应加以注意。
(3)肌肉:儿童少年与成人相比,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肌肉细嫩,肌纤维较细,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易疲劳,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明显,且无男女性别差异。所以,年龄越小的儿童越不宜进行长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和高强度的 力量性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机物增多,水分减少(15〜18岁时显著减少),因此, 肌肉质量提高,肌肉重量不断增加,肌力也相应增强,肌肉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儿童少年身体各部肌肉发育并不平衡,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8〜9岁以后,肌肉发育的速度加快,力量逐渐增加。15岁以后,小肌肉生长迅速。15〜18岁是躯干力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全身整个肌肉力量,男子在25岁左右、女子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与男子相比,女子在12〜14岁以后,不论是单个肌肉群的力量,还是主要肌群总的肌肉力量,平均都低于男子。
肌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当身高增长加速时即生长加速期,肌肉主要向纵向发展,长度增加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的增长,所以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都较差。生长加速期结束后,身高的增长趋于较慢,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这时肌纤维明显增粗, 肌力显著增加,女子在15〜17岁、男子在18〜19岁时肌力增长最为明显,同时体重增加也较明显。
浏览2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