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20年)》中, 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是该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 明确要求要“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政府间文 件,深化人文合作委员会、文化联委会等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 文化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这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的“走 出去”提供了较为科学和权威的实施策略和思路。从传播学角度 来看,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通 过官方渠道,由政府部门主导进行推动,也需要通过民间渠道,由 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来共同实施「①所以,对于中国 武术的“走出去”,在组织上必然应该以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相互 合作,协调配合的形式来完成,充分发挥出各组织的优势和特点, 为中国武术真正的“走出去”“走进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今天,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走出 去”,它的“走出去”必须与“国家的宏观文化政策紧密衔接,与社 会主流文化发展同步②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有着高度的一致 性。所以,在中国武术“走出去”,政府组织作为一种主要的组织 形式,理应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为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创造 良好的发展环境,确立“走出去”的重点、方向、目标,为全面“走 出去”提供制度支持,并且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的优势,整合各项 资源,为中国武术“走出去”铺平道路。响。因为,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带有政治性的文化 传播通常都会遭到他国政府的阻挠或禁止,以宣传国家政治形象 的文化往往不容易被他国官方以及民众所接受。而在这个方面, 民间组织或团体则可以有效地弥补。因为,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 民间组织或社团通常不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容易被他国受众 所接受。例如,舞蹈、戏曲、书法、中医等传统技艺的传播、文化艺 术的交流,都能得到其他国家及其公众的普遍接受。但是,值得 指出的是,民间组织或社团行为的对外文化传播也存在着诸如影 响力缺陷、利益化驱使、指向性不足等问题。所以,在“一带一路” 进程中对于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具体实施,必须要一改以往“各 自为政”的组织传播形式,不能过于依赖政府组织的大包大揽,也 不能过于依靠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的自由发展,要明确和坚持 以政府组织为主导、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相互合作、协调配合的组 织形式,各组织发挥自己所长,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广空间 上加强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走出去”的路径和 步伐。可以说,中国武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文化对外 发展与传播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在其“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 充分挖掘、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有 效的统筹机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主导的文化、外交、商务、 体育、旅游等部门以及民间组织、社团及个人的积极作用;不仅 要能够执行统一的政策与方针,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 善各项制度与体系,建立起“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官方与民间相结 合,政府交流项目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国内部门与海外阵地相结 合”的综合网络体系,为中国武术的“走出去”提供更优质、更全 面、更便捷的服务,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武术的“走出去”以及中 国文化的“走出去”。
(三)中国武术“走出去”内容上要“双管齐下”,实施技术先 行,文化跟进一带一路”是一个全局性、共享性、共赢性的倡议理念,所 涉及的不单单是沿线国家,还包括沿线周边以及更大的区域和范 围。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格局内,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应该本 着对话和融合的理念来进行。我们要在互重互学态度上“建立文 化交流的对话和融合机制,要通过积极宣传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 优势一面,从而让他国民众从内心上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所 表现出来的正向价值和积极内涵,进而能够主动接受中国优秀文 化,真正实现中国文化从‘走出去’至「走进去’J而从中国文化 对外传播的角度上而言,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最终目的及意义 则是在于通过中国武术这一形式、载体,来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特 有的文化价值观,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理论观念等, 以此来普及、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最终实现增强中国文 化软实力,塑造中国文化大国形象的效果和目的。所以,中国武 术“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武术技术或武术运动的“走出去”,而 是将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因此,中国 武术“走出去”,在内容上要确保“双管齐下”,实施技术先行,文 化跟进的方法和策略。因为,“技术先行”是通过中国武术技术 层面的价值与优势(如健身、娱乐、审美、文化等),使得外部公众 普遍接受并认可中国武术这一文化形态,确保中国武术在国外的 受众人群,为文化的传播做好基础和保障。“文化跟进”则是在技 术层面的广泛普及之后,通过武术文化的作用力,将中国文化中 的文化精神、理念及内涵在技术传播的过程中被他国公众潜移默 化的接受和吸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文化熏陶和渗透。传播学认为,文化传播并不是盲目的文化输出,而是一个有 针对性、有策略性的系统的过程。而“文化之所以能传播,关键的 并不是传播者做了什么,而是接受者需要什么,接受者发现传来 文化的好处,然后慕而学习。”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文化的 海外传播,如何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其关键点在于是否符合或适 于国外受众的需求所好。从这点来看,中国武术是一项集技击、 娱乐、健身、教化等功能为一身的身体技艺,其价值和功能已经被 国外诸多学者及国家领导人所认同和肯定。同时,中国武术作为 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着普世性的和谐文化基因,其“美美与 共,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对世界关系的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十分 有利。因此,作为符合全人类、全世界发展共同所需的中国武术,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技术层面的“优越性”,还要 凸显出文化上的“先进性”,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以太 极拳为例,太极拳的海外传播已达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独 特的健身理念与运动形式,使得人们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既 能感悟到中国文化崇尚和谐与和平的文化精神、以柔克刚的处世 态度、随曲就伸的入世哲学,又能让人获得“轻松、平和的心态应 对紧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这些因素形成了太极拳在国际 上快速传播的原动力J这对中国武术“走出去”而言,具有深刻 的启示作用。所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武术的“走出去”既 要充分发挥技术层面的优势和价值,改变被动“送出去”的局面, 逐渐拓宽“走出去”的发展空间,又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力、吸引力、 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得中国武术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 进去”,切实走进世界各国民众的生活之中,使其在惠及全人类的 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四)中国武术“走出去”理念上要“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走来的中国武术,在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与 时间的考验之后,已经形成为一个完整的武术体系。今天的中国武术并不是几套简单的技术套路就能代表的,它所包括的除了多 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之外,还有着深邃的文化意蕴以及多方面 的社会功能,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并惠及着中华儿女 的古往今生。但是,在中国武术这一文化“瑰宝”与“精华”中,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或技 艺,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汲取了中华文化、思想、精神中的精髓 与养分外,还一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制度等方面诸多的 陋习与陈规,不可避免地糅杂了一些不良的、负面的元素、内容和 观念。因此,对中国武术“走出去”内容选择要坚持“创造性转化 与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对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 展下过明确的定义: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 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 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 是按照新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 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①例如,在外显技术层 面上,一味的强调与追求“打”与“能不能打”,在中间制度层面上, 过多的神秘与封建色彩、守旧与为我独尊的心态以及一些不利于 的社会发展的行为方式与观念等。这些不利于武术发展的负面 因素的存在,不仅导致了今天的中国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更多的 是“神秘多于科学”“实用多于理性”“负面多于正面”②,还使得 中国武术在国人心中的文化地位、真实内涵受到的曲解与误读。 因此,中国武术“走出去”要有辩证的眼光与意识,力求给国外人 呈现出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中国武术。
从实质上讲,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中国 武术的外显技术层、中间制度层、核心文化层的对外传播和辐射 产生出中国武术的文化影响力,并以这种文化的“软力量”来更好、更和平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最终使中 国获得更多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认同。中国武术作为传播和塑造 中国文化、国家形象的实施载体,所传播的内容、理念以及价值观 对国外公众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形象有着重要的指引 和影响作用。而从中国武术海外传播的现状来看,今天的中国武 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普及度虽然很高,但是人们真正接触 中国武术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他们对中国武术的接触和了解更 多的只是从影视作品、网络平台或相关书籍上来获得,对中国武 术真正的认知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区,如同一张没有被书写的空 白页。而这张空白页上的内容应该如何书写才能真正的表达出 中国武术、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谐与共的价值观、世界观, 其关键点在于中国武术“走出去”的过程中是传播正面的、积极 地还是负面的、消极的内容、思想以及价值观。因此,中国武术在 “一带一路”沿线中的“走出去”,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所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应该将 中国武术中优秀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理念以及价值观积 极“走出去”,将中国武术中负面的、消极的、不利于社会发展、不 利于中国文化、国家形象的内容、理念以及价值观主动“舍下来”, 做到有所甄别、有所选择的“走出去”,才是中国武术“走出去”必 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浏览3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