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经济贸 易的范畴,并在“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预期中涉及到科技、文化、 艺术等多个领域。从文化发展的层面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不 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还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 契机,对中国文化的“沿带传播”和“沿路出海”有着重要的价值 和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 长久J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 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 化中文人文交流”。如今,在国际舞台、在世界范围内更广阔的天 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让世界 人民读懂中国的重要路径。因此,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 缺的组成内容,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走出去”便成 为助力和推进“一带一路”发展和前行的重要力量。2016年,文 化部发布《“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②, 指出要加强和推动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的 交流、发展与传播。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③,再次 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 合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可见,作为国际间合作发展的新倡议,“一 带一路”既是一种经济共赢发展的新倡议,也是一种文化共同交 流的新倡议,它在带动和加速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郝时远.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家手笔)[N].人民日报.2015- 11-26 (7).郝时远.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家手笔)[N].人民日报.2015- 11-26 (7).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光明日 报.2017-01-26 ( 1 ).还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互通和交融,不仅 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还为中华优 秀文化在沿线各国的“走出去”和“走进去”提供了广阔的国际 市场和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崛起与复兴, 中国文化随着“一带一路”宏图规划更快“走出去”已经成为一 种历史的必然。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内容,什么样的文化载 体,什么样的传播模式,来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来实现中国 文化的世界推广与普及,来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就成为我们亟需思考和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 容丰富,有许多经典文化都可以承担起文化“走出去”的重任,如 “悠扬动听的音乐、精美绝伦的诗词、龙飞凤舞的书法、风云舒卷 的国画、仪态万方的戏曲、幽深典雅的园林、历史悠久的杂技、奥 妙无穷的中医”①等,都可以作为中国典型的文化符号“走出去”。 但是,”就中华文化的世界化程度而言,中国武术的世界化程度相 较于其他的传统文化的世界化时间要早一些,基础要好一些。② 我们知道,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世界品牌,它能够 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文化特质和哲学智慧,是最具着文化特 质的中国元素之一。其技术上的“点到为止”“以和为贵”,制度 上的“尊师重道”“以武修身”、精神上的“向善守度” “由技人道” 等都是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彰显中国文化 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特性的重要标识。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 规划下、在文化“走出去”的发展背景下,在文化“软实力”的时 代诉求下,发挥中国武术的文化作用,推进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便 成为呼应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 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式和途径。D 王国志.中国武术:“武”动的线性艺术[J].体育论坛,2011 (8) : 3-5.2)冉学东,王岗.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新思考[J].体育科学.2012, (01 ) : 71-76.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当代价值现如今,建设‘一带一路‘、坚持文化先行”的理念已经深入 人心。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带一 路”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 “国际元素”和“文化品牌”,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已经成为“一 带一路”进程中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助 力军”。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肢体语言 和身体符号,在国际交流中可以跨越语言障碍,达到人们身体与 身体,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接触。它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华民族、解 读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比较典型的、不可替代的中国 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有效载体、方式和途径。因此,在新的发 展背景和历史机遇下,以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依托,结合“一带 一路”倡议,深入研讨中国武术的“走出去”问题,必然需要探寻 其“走出去”的当代价值和历史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揭 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核心价值与整体目标, 从而有效的构建出中国武术“走出去”的理论基础,最终为宏观 层面做出顶层设计和一系列战略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武术“走出去”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其形成 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政治理论、宗教礼 仪、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以及社会习俗等形形色色的 社会形态的深刻影响,几乎全部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的养 分和精髓。以至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 情趣、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都有集 中地反映。①回顾历史,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 已经完全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它与我们中华民族安全的生① 邱丕相.武术初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19. 活,健康的生活、娱乐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文化的角度 来看,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文化符号,所蕴含的 文化基因与内涵,完全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的凝结。它 通过独特的“肢体动作、身体符号来诠释中国的文化与古老文明, 是一种生动的文化载体和输出形式,,①。今天,中国武术文化中所 体现的“内敛而不张扬、追求整体而不抵拒局部、追求结果而更 重视过程、讲求技击而不提倡技击、强调规范而不压抑个性等的 文化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是近乎完全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内 涵在身体语言中全面的寓意,是民族文化在身体文化中的文化归 宿。②可以这样说,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在身体运动中的表现和 载体,寓意在中国武术中的文化精髓辉映着东方文化的光彩,彰 显着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活态载体”,在“一带一 路”进程中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化在沿路国家中的传播和推 广。有观点认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仅靠语言、文字的视觉形 式是远远不够的J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 •波特合著 的《跨文化传播》③一书中指出: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拥有不同文 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但是,他们的这些不 同(文化的不同,传受双方固有的社会背景、经历的差异,传受双 方共通的意义空间狭小,抵触、冲突和误解常常使一些跨文化传 播活动复杂化,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足以改变交流事件而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肢体语言或身体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 地弥补这一缺陷。因为,中国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能够 超越意识形态以及民族、语言和文化上的偏见与隔阂,它以肢体 语言的形式传播文化,从而省去了文字语言方面的巨大障碍;武① 邱丕相,马文友.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J] .体育学刊,2011 (2) : 117- 120.②王岗,田桂菊.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J].中国体育科技,2007 ( 5): 53-57.③(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 •波特.跨文化传播(中文版)[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5.术注重武德、追求和谐、凸显防卫性的文化特色,又生动地展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①所以,在“建设‘一带一路‘、坚持文化先 行”的过程中,中国文化能够通过人们对中国武术的欣赏、认同和 习练,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其他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有效、便 捷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最终推动 中国文化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进去。
浏览4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