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求同存异,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越是具有“民族性”特征的文化越是 具有持久发展的动力。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来看,中国武术 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竞争力,是其参与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活动的 基本前提,这为其在当今世界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因为,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繁衍的文化形态,它和中国传统 文化一样,都是中国独有的,也是世界唯一的,所以,具有鲜明“民 族性”、具备典型“文化性”的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可以成为 一种现代化的文化被世人接纳与传承,它也可以成为一种普世性 的文化被世界所认可与传播。”②对于中国武术精神而言,其彰显 着中国文化的内核,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体现出了中华 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③,这些丰富的文化精华和厚重的文化积 淀,无疑能够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中,实 现相互认识、理解和共同促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世 界文化的交融互通、共同发展。例如,在中国武术传统的师承关系中,长辈如师祖、师父(师 母)、师伯、师叔等,小辈如徒弟(儿)、徒孙,平辈之间的师兄、师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3 (5) :5-8.吴松,王岗.建构文化形象: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立场[J].体育学刊, 2010, 36 ( 11 ) :33-36.龙行年.从民族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融合的视阈新解武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5 ( 7 ) :19-22.姐、师弟、师妹等……错落有致、辈份有序的人伦关系网,把拳门 中所有的人都团聚起来,使任何一位进了门的习武者,都可在这 张网上寻找到自己具体的位置,以便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①, 不同位置的习武者依据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严格的恪守着 道德的约束,不得有任何“越轨”。可见,中国武术完全的秉承着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形成了从择徒拜师、习武练 武、从武施武到生活及人生追求的一个繁杂的道德体系”②,这昭 示了一种推崇礼义道德,以实现友爱互助、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比如,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重要的文化精神之一,也是中 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最高追求。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和自然 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不违自然,方能获 得生存与发展。对于中国武术而言「顺应自然规律是武术的主 要原则,是武术的拳道之理”。③因此,“作为武术运动对象的客 体——人的自身与宇宙自然,二者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要达 到武术的目的,必须达到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也就是武术 求自然规律之‘和‘,寻求与建构自身的拳道之理”④。这就预示一 种对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的总结,即“关于人和自然之间辩证与 和谐良好的状态,营造出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 境”⑤,
此外,中国武术精神中包含的“德为本”“礼为先”“和为贵” 等价值观,表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优秀品格,可以从中感受到“天人 合一”“贵和尚中”“自强不息”等为典型代表的文化精神。这预 示着当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当在面对矛盾和冲突 时,应当以“和谐”“自强” “礼让”为相处,这是一种协和万邦的 外交理念的集中表现……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
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9.
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41.
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9.
罗建文.孙伟平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中国社会科学报[N1.2014-8- 第B04版.
秀思想精华,其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都能够产生积极 的启示,有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当优秀的文化精神不断被世界 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并被广泛借鉴时,自然就会大大地提升中 国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 应该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对世界承担使命的国家。我们应 当积极地将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将诸如“和谐”“崇 德”“尚礼”等优秀的文化精神与全世界分享,为世界的公平、和 谐、人道做更多的事,我们的文化才更加的能够彰显出魅力,我们 的文化才能够在全球化时代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在当今世界,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个性与长处。江泽民 同志指出: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 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强调: “我们能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事关中 华民族振兴的大问题J然而,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并 不能只是一句口号,需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来实现。基于此,我们 认为,从国家发展的层面探讨“中国武术精神”的功能,应当对其 精神内涵予以高度的肯定,这些内涵所展现出的价值与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精神所具有的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些内涵所涉及的价值 观与当代中国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相吻合的。在当代大力提 倡和弘扬“中国武术精神”,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对于民 族的兴旺、国家的兴旺体现为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并能够产生 巨大的推动力,这也是中国武术精神功能的最高层次的表现。
第九章 新时代中国武术精神的提升路径
第一节 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共筑
中国武术精神提升路径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求去理解和把握 “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远立意和重要价值,将“一带一路”倡议和 高度文化自信及中国武术精神深度结合,将有利于探索“一带一 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当代价值与实施路径,有利于中 国武术精神国际传播。系统研究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 武术“走出去”问题,既是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的题中 应有之义,也对提高中国武术精神的世界价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 化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发展以及文化”走出 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精神“走出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为了中国武术更好、更快的“走出去”,我们应该在纲 领上要“统筹规划”做好“组合动力”;组织上要“协调配合”,各 组织间相互合作;内容上要“双管齐下”实施技术先行,文化跟 进;理念上要“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式上要“多元 并用”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为中国武术“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 科学、具体的理论支撑和有效借鉴。“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标志”①,在中国历史的发 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通① 李重申,李金梅.丝绸之路体育文化论集出].北京:中华书局,2005: 299. 过“丝绸之路”打开了连接世界的大门,不仅为中西方的商品流 动、文化、技术交流等奠定了基础,还对促成中华民族的兴盛产生 了积极的作用。两千多年后,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倡 议下,“丝绸之路”再次散发出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时代光芒”。“今 年(2018年)两会期间,“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媒体报道的高频 词,新加坡媒体在文章中分析该国企业如何从“一带一路”中受 益;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经济界希望了解“一带一路”所蕴藏的 商机..…显然各国媒体都在关注“一带一路”今年还将有哪些成 果、如何通过互利合作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世界期待中国 答案”①。习近平主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 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 神J②可见,作为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倡议l,“一带 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充分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魅力、 与智慧,还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 重要契机,打造了一条全新途径J③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最 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身体文化,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蕴含和诠 释着推己及人、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等独特哲学品质,为各民族人 民提供了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感;同时又在适应周围环境、与 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再转换、再发展。近年来, 在国家、政府以及各民间组织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武术在世界范 围内的“普及度”“知名度”以及“影响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 国际公众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解读中国文化的重要窗 口与途径。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 “在海外受访人的心中,中餐(52% )、中医药(47% )、武术(44% )
宋佳恒.“一带一路”成为高频词 国务院改革机构受关注[N].中国文化报, 2018-3-18 (7)赵振羽.丝路精神历久弥新一带一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N].人民日报 2017-09-05 (8)赵振羽.丝路精神历久弥新一带一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N].人民日报 2017-09-05 (8)第九章新时代中国武术精神的提升路径 Illi M JM hlI 川 I M—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①。可以说,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 的“文化排头兵”,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对于讲述中国故 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塑造中国文化、提高文化“软 实力”而言,可谓是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因此,在“一带一路”倡 议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武术“走出去”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已 经成为学界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历史契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参加哈萨克斯坦扎 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和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分别提出的“丝绸 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想的简称。它不是具 体的机构,而是不同国家民族互惠共荣、和平交流与共同发展的 一种理念和倡议,主旨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 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 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 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 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 随着国家政府以及各方层面的不断努力,该倡议及其发展理念得 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和认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和初 步成效。2018年3月11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两会答记者问时 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及周边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在经贸合作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 指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总额1.1万 亿美元,增长了 14.8%;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建设了 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③等。可以说,作① 李臣,王岗.从文化自觉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3-6( 5).《高层大讲堂》编写组.高层大讲堂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大议 题[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钟山.“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ED/0L].中国商务部,2018-03- 12http://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803/20180302718848.shtml 为一种促进世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 “全球共识”中成为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方向和 新项标。
浏览4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