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在古代视为喑器。其形如圆环,用金属制成,周 沿有刃,直径尺余,一般双手各持一圈,作双兵器使用。
圈的出现较晚,从现有的史料看梁朝才有。《亊物纪 源》载:“〈〈通典〉〉曰:‘梁有舞轮技’ ”。宋元时期,
由于受棉绳套索之影响,不少武士善用圈,随着圈的使用 和推广,圈的形式和功能逐渐增多和改进,如当时就有了 带刃的铁轮。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相国 寺僧法山,本洛州人,疆姓。其族西口悉为戎人所掠,至 是,愿还俗,隶军伍以效死力,且献铁轮,拨浑重三十三 斤,首尾有刃,为马上格战具”(见《古今图书集成》)。
圈有:日月乾坤圈、日月风火轮、日月雁翅轮、风火 圈及风水圈等(图175)。日月乾坤圈,圆形圈外围直径 约为1尺2寸,轮宽约1寸,两面有刃,中有一月牙;日月 风火轮,形同日月乾坤圈,只是在圈外有3个“火焰", 俗称冬火盆;日月雁翅轮,握把左右旁伸出两翅,形同日 月乾坤圈。此器较难练,故演练者甚少。
古代一些圈类器械作为杀敌的用具,为了提髙杀伤力, 常在圆圈的外缘加上形如锯齿的薄刺和刃等。而近、现代,圈 主要作为武术活动中的器械,故大多无齿无刃,并在握手处 系有彩绸。演练时,以双手各持•圈为多见,有:轮、带、 砸、格、压、套、抹、推、拿、拉等基本用法。单练套路有: 双环风火轮、乾坤圈等;也苟对练套路,如双圈对棍等。
盾
盾,古称为干;后称盾、盾牌、挡箭牌、旁排、彭排
等》是手持的格挡和防卫人兵刃、矢石的一种掩体器械,
常与刀、剑、枪、矛等兵器配合使用。其状呈长方形、圆
形或多角形等,用皮革、杞柳、藤条或木板制成,前面软
而有弹性,后面有握把或支架。
相传黄帝时代,就有防御用的干盾。
从殷代甲骨文和一些锢器上的图形记号,
可证实殷代已经有盾(图176>。盾的形
状可按出土的文物和甲骨文中记载的申、
串、申等盾宇推断,它大体上是上底略
短于下底的梯形。
周代盾更为完善,已成为军队的主要图176殷代装备之。当时步、骑兵用盾形体各不相有关盾的图 同,步兵用的步盾狭而长,兵车上用的孑像记号 盾狹而短,骑兵用的旁排中间外凸,呈画形。质的形体不 同,质料也各异,一般用犀皮或•木板做成。据〈〈周礼• 官•司兵》记栽:“司兵掌五兵五盾”,说明当时有5种 盾。另据〈〈周礼•正义》卷六十一注:‘‘狭而长者曰_盾, 步兵可持,与刀相配者也。狭#短者曰孑盾,车上一持者 也,孑,小称也。以犀皮作之曰犀盾,以木作之曰木盾, 皆因其所用为名也”(图177、178)。
秦汉三国时期,
军队大都装备有盾,
这可从文献资料及出
f.文物中得到证明。
如,《史记•项羽本
记》载:•■哙(樊哙>
即带剑拥盾人军门”。
山东沂南画像砖石墓
墓门的横额上,刻有
一幅一手持刀,一手
持盾的骑士和步兵战
斗图、陕西米脂汉画
石中有一人举双戟进
攻,另一人持剑盾防
守的“剑盾对双戟”
的图象。此外,在云
南晋宁石寨山、宜宾翠屏村、四川忠县涂井崖、浙江绍兴 等地均有出土持盾武士的图象(图101 —115、179)。
湖北江陵凤凰山八号 6.四川忠县涂井崖箪出土
墓出土 蜀汉时期持盾武士俑
图179秦汉三国时期的盾
从各地出土的盾来看,那时盛行上顶为双重孤曲花纹的长
西晋时期的盾,在湖南长沙等地有出
土。从出土的持盾俑看,其盾的形状与三
国时期相似(图180>。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动荡不
安,盾乃是军队中主要的卫体兵器。从建
元元年元邵墓、元熙箠、北齐范粹*中发
掘的持盾武士的陴俑,以及河南邓县学庄
彩色画像砖上的北朝持盾步卒图者,武士
湖南长沙们手上持的都是长方形较大的盾。这些盾
胃;大多是中部纵凸脊棱,并饰有猛兽图形
(图181)。为了加强盾的防护力,在前代木、藤制基
础上,出现了铜或铁制的盾。《梁书•元帝记》说:“臣
等分勒武旅,百道回趋,突骑短兵,犀函铁盾
陏唐时期,盾更为盛行。考古学者们在李和墓、吕武 墓等众秦的陏代坟墓中,发掘出持盾牌的武士陶俑和图象, 尤其是其中的画像砖,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持盾等兵器进 军的情景。唐代把盾称为彭排,据《唐六典〉〉 说,代的彭排有“膝排、团排、漆排、木排、联木排、 皮排:6种。那时®除了用木、皮、藤制成外,还有用铜 制的。如《唐书•南诏传》中讲:“择乡兵为四军,罗苴 孑戴朱码黎,负犀革铜盾,而跣足走险如飞”
五代十国时,一些坟墓中也葬有持盾的武士陶俑(图184)。
宋代将士多有执盾者,如〈< 宋书•宗越传》说:“家
贫无以市马,常刀盾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宋代
步、骑兵、攻守城用盾的形制各不相同。步兵用的盾主要
是为了遮蔽身体,故为长形的'步兵旁牌;骑兵用盾主要
是用以抵梅飞矢,故为圆形的骑兵旁牌;攻守城用盾比
步骑兵用盾要坚实、牢固、高大,如木立牌、竹立牌等
(图185)..、宋代的盾大多用竹.木和皮军等制麻
步兵旁牌 2.骑兵旁牌 3.木立牌 4.竹立牌
图185 宋代盾
明代火器已盛行,枪炮已有相当的威力,但军队中仍 装备盾。如,捱牌、燕尾牌、藤牌、手牌,以及和火器并 用的虎头木牌、虎头火牌、神行破敌猛火刀牌和无敌神牌 等(图186)。这些盾形制不同,作用各斟。如,用老 粗藤制成的藤牌,重量轻,使用方便,中心突出,周檐髙, 敌箭难以射入;用生牛皮制成的神行破敌猛火刀牌,内 藏燃烧性火器,可喷出二三丈远的火;用木外包生牛皮
制成的虎头木牌,内藏有神行机箭和火枪。明代演练盾的 方法较多,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便栽有:开扎衣势、 斜行势、仙人指路势、滚牌势、跃步势、低平势、金鸡畔 头势、埋伏势等6茅元仪在《武备志》中也载有仙人指路 势等多种演练的方法(图187)。
清代的盾有藤牌、虎头牌、挨
牌、燕尾牌、圆木牌等,质料和形
制与明代基本相似,只是在规格大
浏览4,3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