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运动中运动按摩的手法与急救方法
教学目的:
1.要求学员掌握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的按摩方法;
2.要求学员熟练掌握柔道运动中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安排:
总时数8学时。其中讲授6学时,讨论1学时,考试1学时。
一、柔遣送劭中的接承手法
按摩亦称推拿,是运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机体,以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运动按摩主要运用于柔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
运动前按摩的目的,是使运动员保持训练和比赛前的良好状态。按摩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增进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的柔韧性,因而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和预防伤病。
运动中按摩的目的,是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提高机体的兴奋性。
运动后按摩的目的,是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一般在课的结束部分或课后进行。
(一)按摩的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按摩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刺激,对神经系统可起兴奋和抑制作用,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各器官的功能。不同的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同一按摩手法,由于运用的方式不同,对神经系统有不同的影响,手法缓急、用力轻重、时间长短的不同,其作用也各不相同。缓慢而轻、时间较长的手法,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则起兴奋作用。运用按摩手法,可以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运动后肌肉的酸痛。
2.对皮肤的作用
按摩首先作用于皮肤,使局部衰亡的上皮细胞得以清除,皮肤的呼吸得到改善,有利于汗腺的分泌及汗液的排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及皮脂的排出。按摩可使皮肤内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开放,局部血流量增加,循环加快,皮肤温度得到相应提高,改善皮肤的营养,使皮肤润泽而富于弹性。经常进行按摩,可以促进皮肤代谢,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按摩能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血管开放,使局部的血注入供应加强;营养改善,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并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除,有助于消除疲劳。采用适宜的手法进行按摩,在运动前可增强肌力,运动后可降低亢进的肌张力,减轻以至消除肌肉酸痛。经常进行按摩,能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和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消除骨伤病人因固定过久产生对关节、韧带、肌腱的不良影响,并能预防关节韧带因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损伤。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按摩可以引起周围血管扩张,降低大循环中的阻力,加速静脉血的回流,影响血重新调整肌肉和内脏的血液流量,以适应肌肉紧张工作时的需要。按摩后可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增强抗病能力。
5.对呼吸、消化系统的作用
按摩可以直接刺激胸壁呼吸肌和通过神经反射使呼吸加深。经常进行胸部按摩,不但可以改善呼吸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率。按摩全身或腹部后,能使氧的需要量增加10%,相应地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按摩腹部通过机械作用和反射机制,能提高胃肠道的分泌机能和消化机能。
6.活血散淤、消肿镇痛的作用
对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所致的淤血肿胀,适时地采用合理的手法进行按摩,可以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促进淤血消散、吸收和肿胀消退,缓解伤部由神经反射引起的血管和肌肉痉挛,减轻或解除疼痛。
7.理筋生新、松解粘连的作用
对肌肉、肌腱、韧带的部分断裂,运用理筋手法,可使损伤的纤维得以顺理归位,然后再适当固定,有助于断裂的纤维保持接触及愈合。运用适当手法进行按摩,可以分离肌腱与腱鞘、肌肉与筋膜的粘连,消除疼痛。伤后或手术后关节粘连僵硬,可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逐渐松解粘连,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伤后局部组织变性者,通过按摩,可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使变性的组织得以恢复。
8.对某些运动性病症的作用
对运动员的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肌肉痉挛有治疗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运动中腹痛,防治过度训练综合症等。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
1.对按摩者的要求
按摩者的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以免擦伤被按摩者的皮肤。天气寒冷时,按摩前应先把手搓热,然后再进行按摩。摘掉手表、手饰等硬物,以免擦伤。
2.按摩时的要求
为使按摩顺利进行,按摩者和被按摩者所取的体位和姿势必须适宜,以便按摩者操作,使被按摩者的肌肉充分放松。
3.按摩的方向
一般要求按淋巴流动的方向进行。淋巴结所在的部位不宜按摩。
4.按摩时的用力
按摩时用力应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要随时观察被按摩者的表情,询问其自我感觉,以便及时调整按摩强度。做关节被动活动时,活动的幅度应掌握在生理活动范围之内。用力要适当,不可粗暴。
5.按摩递质
递质可以减少按摩时对皮肤的摩擦,具有按摩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使用的递质有酊剂、乳剂和粉剂等,常用有10%的樟脑酒、舒活酒、椒盐酒、按摩乳和滑石粉等。
6.有下列情况者不做或慎做按摩
(1)肿瘤部位禁忌按摩。
(2)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做腹部按摩。
(3)对患血友病、紫瘢病者,一般不做按摩。
(4)局部患皮肤病、淋巴管炎、淋巴腺炎、脓肿等急性炎症者,患部不做按摩。
(5)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轻者24小时之内、重者48小时之内,以及肌腱、韧带完全断裂的急性期,均不宜按摩。
(6)开放性损伤伤口未愈合者不宜按摩伤部。
(7)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早期不能按摩。
(8)全身发热禁止按摩。
二、送劭楼港的基本手法
(一)推摩
1.操作方法
掌轻推摩:肘关节微屈,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全手紧贴在皮肤上,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轻轻向前推动。动作要柔和、均匀,力量只达皮肤。
掌重推摩:手法与轻推摩基本相同,用力较重。操作时,虎口稍抬起,着力点在掌根及大、小鱼际处。力量达皮下组织。
拇指推摩:用拇指指腹或指端接触皮肤,向一定方向推动,其余四指分开助力。还可用双拇指分推。
2.作用
掌轻推摩:对神经系统起镇静作用。
掌重推摩:能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有消肿散淤和提高局部温度的作用。
3.应用
掌轻推摩:多在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按摩中间变换手法时,常插入掌轻推摩。
掌重推摩:常用于运动前按摩,以迅速提高运动员局部的体表温度,多与揉捏、按压等手法交替使用。
拇指推摩:可用于头、面、背、四肢等部位,有止痛、消除疲劳、理顺肌腱等作用。
(二)擦摩
1.操作方法
拇指指腹和大鱼际擦摩:用两手拇指指腹和大鱼际平行地放在皮肤上进行往返的擦摩,其余四指托住被按摩的部位。
指腹按摩:用拇指和四指相对,成钳形,钳住被按摩部位。以拇指为支点,用其余四指进行按摩;或以四指为支点,用拇指进行按摩。
手掌或掌根按摩:腕关节稍背伸,将手掌或掌根放在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往返重复的按摩。
2.作用
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提高皮肤温度。
3.应用
多用于膝关节、肘关节、指间关节、背、腰、下肢等部位。
(三)操法
1.操作方法
指揉法:用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回旋地揉动。适用于狭小部位或穴位处。
掌揉法: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贴于皮肤上,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揉动时手掌不移开接触的皮肤,揉动皮下组织。轻揉时,力达皮下或浅层肌肉;重揉时,力达深层肌肉或深部组织。
2.作用
轻揉可缓和强手法的刺激,并有镇静、止痛作用。重揉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还有松解粘连、软化疤痕组织的作用。
3.应用
适用于身体各部位。
(四)揉捏
1.操作方法
拇指分开与其余四指相对,手成钳形,将掌心及各指贴于皮肤上。在揉捏时腕关节放松,边揉边捏,有节律地提放肌肉,沿向心方向做旋转式移动。动作要缓和而连贯, 用力均匀而达深部组织。
2.作用
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肌力和防止肌肉萎缩,消除肌肉疲劳性酸痛,解除肌肉痉挛,并有活血化淤的作用。
3.应用
揉捏是按摩肌肉的主要方法,多用于大腿、小腿、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也可用于前臂和上臂。

浏览2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