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新时代中国武术精神重铸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 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的报告。这一伟大历史性事件的发生,意味着中国向全国各界、 乃至全世界宣告: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 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 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 够产生思想的时代J①作为对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 “新征程”的开启、新时代”的到来,其必然会引发“新思想”“新 方略”以及“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全新发展理论作用于社会发 展实践中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对于中国武术而言,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武术。当代 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 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思想与实践的创新。中国武术 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载体”/ “实体”,也应当进行宏大而独特 的思想与实践的创新,这必将给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提供强大的 动力和广阔的空间。于是,如何立足于新时代,开启中国武术发 展的新征程? ”这一兼具时代性、实践性和挑战性的学术研 究方向,对广大武术研究者和工作者们而言,着实是需要正视和 致思的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仔细研读十九大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① 张春海.以学术研究回应时代呼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1-15: 1. 中「文化” 一词累积出现了 79次,这足以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对 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正如报告中 所强调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 精神追求和坚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这一重要论断为推动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中国武术参与和助推 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走入新时代的中国武术发 展而言,应紧扣“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主题,以“文化自信”作 为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本位,重新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发展方 向,探寻顺应时代主流的发展道路,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发展规划。
第一节 中国武术精神价值重铸的新时代意义: 立足“坚定文化自信”的逻辑源点
走入新时代的中国武术,已经不再只是最初的用于技击搏 斗的‘格杀术‘,也不仅仅单一的将其看做是以体育竞技为目的的 ‘运动武术’,它已经转变为了具有独特‘文化隐喻’的‘文化的武 术,它早已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标识,被誉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 化的集大成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并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 形态,中国武术自始至终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上。在时 间与空间的历史交迭中,始终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步,不断地汲 取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例如传统哲学中的许多思维模式、传统
闻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7To-16:
王岗.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围城”现象审视[J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8 (10) :1328-1331.
审美中的许多思想精华,以及传统道德伦理中的各种教条约束等 等,这些无不对中国武术的发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无不在中国武术中有所内含和展现。也正是在传统文化不断“哺 育”的过程中,中国武术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兼具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气质,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倡导“坚定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个体 或群体对文化体系发自内心的认同、敬畏和尊崇,并由此产生的 满足和自豪等积极心理状态”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 民族的“文化体系”,其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资源。 无论是文本的,还是非文本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无 论是口述的,还是非口述的,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都是丰富多彩 的。其蕴含着丰富的为政之道、人生理想、道义担当等思想,强调 天人合一、生生不息、兼容并包等精神气质”②。它们是当代中国提 升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和基石,我们应当“认同、 敬畏和尊崇,并由此产生满足和自豪等积极心理状态”。这样,继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成为了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 途径。我们需要基于既有的优秀文化基础,不仅要做优秀传统文 化的继承者,又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结合新时代不断地 去创新创造、合理地去推陈出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彰 显出光彩,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感,延续优秀传统文化以生 命力“文化精神”之于“文化”而言,文化精神即文化实质,指一 种文化系统成为自身及其与他种文化系统区别之根本所在”③,它 是构筑在有着一定历史积淀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传统 种被普遍认同且较为根深蒂固的,在本民族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
石莹.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01-18:
石莹.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01-18:
程广云.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现代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3:59-64.
位置的,并能够反映民族文化本质所在的,能够发挥积极意义和 价值的那些思想或者观念。它被视为“所有文化现象中的最精微 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 思想和基本观念”①,它既体现了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文化发展 的内在动力。就其本质而言,文化精神”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 者民族核心价值取向层面的内容,通过对文化精神的研究可以很 好地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最为核心的思想,可以向世界 展现出其文化最为核心的价值观。
“文化通过精神层面的吸引和感召而发挥作用,才会具有 极强的渗透力和超越性。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敬畏和尊 崇”,足可以引申为对“文化精神”的“认同、敬畏和尊崇”。因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夯实雄厚的物质基础, 又需要构筑强大的精神力量”③,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能够为 人民提供“精神指引”④,精神文明建设与精神文化产品等具有 引领作用,可以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等。所以,对 于“文化精神”的“认同、敬畏和尊崇,并由此产生的满足和自豪 等积极心理状态”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透过中国武术,人们不仅可以窥探中国文化的风貌,透过中 国武术,人们也可以感知中国文化的精神。对于中国武术的精神 而言,在其精神的内涵之中,其理应符合“大一统”的中国文化精 神的内涵和内容,与此同时也具有其独特个性的精神存在。然而, 长期以来,中国武术精神却并没有过多地被世人所重视,学界对 处于中国武术文化核心地位的中国武术精神的研究敏感度较低, 极少有学者问津。事实上,中国武术精神在中国武术的发展进程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
杨航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凝聚时代精神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TH- 25:
杨航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凝聚时代精神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1- 25:
杨航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凝聚时代精神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TH- 25:
中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并且从未缺乏的。当下,我们倡导“中国武术精神”的文化研究,是立足于“文 化自信”的逻辑源点,紧扣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 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 风采”的发展纲领,通过大力弘扬“中国武术精神”,积极发挥“中 国武术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正能量”和“精神生产力”,充分 发挥中国武术的“文化力”服务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 设;同时,也是从文化精神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展开的新一轮的学 术探源,探讨其精神内涵,挖掘其精神财富,探究其独特的文化标 识,找寻其发展新契机,为中国武术在新时代谋求新发展注入新 的文化活力。
浏览3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