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已有黄帝铸剑、蚩尤为剑的记载,可见剑器发明极早。春秋战国时期,铸剑 水平已经很高了,当时著名的剑有干将、莫邪等。古代的元帅、将军、道人、文人学士都 爱身挂一剑,以为防身之用。所以剑乃是相当普及实用的兵器,被称为短兵之帅。后来随 着武术的发展,产生了各种门派,于是不同的拳术派别有不同的剑术套路,因而其传袭、 演练技巧和技击方法,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讲剑的基本技法,一定要考虑到剑本身的结 构特点和剑术套路产生的历史过程,以及剑的武技实用性。只有围绕着这三点来讲述,才 可能把剑术的基本技法讲清楚。一、 注意剑器特点,强调剑走青谚曰:“剑走青,刀走黑。”因主刀只一刃,其背较厚,遇敌械,来不及避让时,可利 用刀背硬格硬拦,背厚不易损。但剑有双刃,中部有脊刃,薄易损,所以用剑者,不准有 生格硬拦之法,即剑走青也。剑走青能充分避免剑的短处,充分发挥剑器的长处。所以无 论对方刀或剑对面砍来,我并不架拦,而是斜走外门,或是乘隙而入,且立刻起舞弄剑, 向对方击去。因一起舞,则身法自由自在,妙在不沾青(沾青即不能躲避干净),而已走 青矣。青者,轻也,轻捷便利,轻身飞过,称为剑如飞凤。因为剑器很轻,可以舞动很 快,并舞出很多圆圈,剑随身走,轻灵自如。剑还能做到倏然在前,忽焉在后,而且因剑 器很轻,可以走出较多拗劲,即反掌反肘中而产生反花、反撩、反击、反挑、反剌等反关 节动作,这也是剑术中充分利用了剑器轻灵、三面有刃的特点。所以练剑、用剑都在于走 青,在于敏捷。二、 注意剑的运用,强调剑法规整剑术,是运用各种剑法,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套路形式的运动,即套路是剑法的串 接。所以剑术的技法分而言之则是剑法。剑法颇多,有刺、洗、点、崩、劈、撩、挂、云、穿、抹、挑、提、架、绞、 扫、截、格等。不同流派的剑术套路,在剑法的内容和运用方面,各有所区别和侧重。但各种剑法中,以击、刺、格、洗四法为最基本之法。击有直击、横击、斜击、撩击 等。直击系从上斩下;横击为拦腰取敌;斜击则转身斜杀;撩击则由后方从下撩上,或从 左撩右;反身撩取,则谓之反撩。刺法分为上、中、下三部。挽逆花乘其来势取人咽喉太 阳穴者谓之上刺。先屈肘捧剑,然后乘其屈势而刺出,取人腰部胸部谓之中刺。反掌下 拨,取人肾踝等部者谓之下刺。格法为捍阻他人之械,使不能伤我。有上格、旁格之分。 敌械从上而下,我即以近剑托处向上格之,此为上格。如敌械从旁而至,我即以近剑托处 向敌械来处格之,称为旁格。唯格宜用平面剑,以剑脊行之,不许用剑刃。且格不过暂时 阻止敌械之近我,绝不许生格硬拦,略一阻止,即可走斜步,抢外门,以取敌矣。洗法亦 宕开敌械之一法。故无论任何一剑起手时,必先挽花即洗去敌械之意也。挽花看似空画一 图,其妙用实多;卷去敌械,扰敌目光,虚实相映,攻守并行。所以每一种剑法都有各自 的作用和严谨的规格。掌握好各种剑法规格,才能提高剑术运动的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出手、线路、部位都能准确地符合规格的要求。所以注意剑的运用,强调剑法规整是剑术 技法中的主要窍门之一。三、 注意门派特点,强调风格突出现在所表演或操练的剑术套路,都和一定的门派相关连。所以一定要注意你所练习的 剑的门派特点。比如达摩剑、太极剑、武当剑、八卦剑就属于不同门派的剑,它们应有不 同的风格。而醉剑、地躺剑、长穗剑、自选剑更是各有其特点了。这时,我们要按照各派 对剑术的理、法、势、通严格地要求自己所习的剑术。各派的剑理,除前述共同者外,还 有其独到之处。理,指的是剑理,历史各派武术家在长期练剑的实践中,提炼和升华为理 论的剑经、剑歌、剑诀等,都属剑理范畴;法,指的是技法,是按照各派的剑法招式,进 行熟练的练习;势,指的是剑术中动态与静态的各种姿势;通指的是会通,即剑术的理、 法、势会通相合,形成一体,从而表现出你自己所练剑术的技艺来。四、 注意剑艺升华,强调神韵自现明确了剑理,掌握了剑法,将各种剑法巧妙地相联系,舞动起来,就产生了剑术套路, 舞动得好的,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剑势。在熟练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剑法清晰、身械协调、 动之有理、运之有法;进而注意刚柔相济,手、眼、步、心全体相合而为一,皆达上乘。由 演练中体现出剑的神气,掌握好整个套路的节奏,达到神韵自现,则是剑艺升华的标志。所谓剑术的神气,指的是剑术的神采和气势。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静极而稳如泰山,动极 而矫如飞凤,行如游龙;可以抽长放远,探臂如猿;也可以缩身滚裹,隐秘咫尺;柔如棉,坚似 钢,濒如蛇,变化正如翎'烦暗U器另畔,“一搬|]器动四方”,神鬼皆惊,赠^奇。所谓韵度,指的是剑术运动中的节奏和气度。在整个剑术运动过程中,其动静、疾 缓、升降、进退、开合、转换、虚实、轻重,都得到恰如其分的处理,甚至使人感到剑术 的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音韵的享受。在剑术运动步入佳境时,应该是和音乐的旋律相 和融的。剑谚云:“似鸟翱翔谐宫商。”即是剑术出神入化,与音韵相和谐共鸣的描述。所 以要达到剑艺升华的高度,一定要刻苦磨砺,在剑术运动的神气、韵度上狠下功夫,方能 有所突破。总之,练剑要根据剑器的结构特点,根据剑术的实际应用,强调所练剑类的理、法、 势、通,进而在神韵上升华,内外贯通,神形合一,身、心、器三者化为一体,才能步入 术中有艺、剑艺高超的境界。刀术的基本技法刀的出现,比剑还早,在我国石器时代已有石刀了。铜器时代,“黄帝采首阳山之金 始铸为刀”。这是金属刀的首次出现。属短兵器的单刀和剑一样为古人随身携带的兵器, 以为防身之用。从秦、汉、三国到宋、元的车战时代,大刀为作战的利器。三国的关羽, 宋代的关胜都是使用春秋大刀的著名战将。后来易车战而为马战或步战,其步兵士卒的刀 术就逐步更多地使用单刀。两手同时各持一刀则称为双刀。明代日本的单刀和技法也融汇 于中国的单刀套路中。程冲斗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到了明、清时代,由于武术的发展 和繁衍,各种拳派林立,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拳术,也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刀术。所以近代的 单刀术除在单刀器械上的共同特点外,由于拳类不同,其刀术的技法也不尽一样,而且有 的差别较大。比如长拳类玩弄的刀、太极刀、八卦刀、形意刀、地躺刀、南拳类型的刀等 在刀法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讲刀的基本技法,一定要照顾到刀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刀术 套路产生的历史过程,以及刀的武技实用性。一、 注意刀器的特点,强调刀走黑不管单刀、双刀、凡刀、器皆为一刃,有刀背较厚,有护手和刀柄。且单刀一般都较 剑器为重,大刀远较枪等长器械为重。因为刀很结实,遇敌械而不及避让时,可以用刀背 硬格硬拦,背厚而不易损。主动击敌则迎面猛砍,返钻即挑,急夺即刺,其势如同猛虎, 瞻前难顾后,如要回转,因为势猛,非用大掉身法不能,以致刀不能走青。有时双手用力 猛砍,还恐力之不足。单刀的特点决定了 “刀走黑”、“刀术尚猛”的技法要求。由于刀术尚猛,必须把身体整个的劲都协调地运到刀器上去,所以刀术特别强调整个 身体来带动刀器的运动。“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僵跳超距,眼快手捷。” “刀不离身左 右前后,手足在肩臂与刀俱转”,手腕肘肩,腰胯膝脚,都必须与刀器协调配合。做到以 身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制刀,腰腿肋力,周身合一,身械一体。 这样才能真猛起来。否则身不协调,全身不能合一,刀法都无法准确,何有“刀术尚猛” 之感。所以刀术练习必须强调身械协调合一。刀术尚猛的另一体现则是古代士兵作战,使用单刀者,常附以一盾牌配合使用,叫做 单牌法。用盾护其身躯,掩护刀的进攻,猛打猛冲。向前上跳则用劈刀,向后退则手撩 刀,甚至向前滚进,用刀砍马脚或人脚也是常法。因为盾为护,无虑敌人之故,纵跳用刀 取敌首级,滚而砍裹敌人下部,很是拼命威猛。
浏览3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