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院是直接负责清廷制造和军器装备管理的机构,隶属于内务 府。设武备院卿为长官,官衔级别为正三品。在其上又兼管大臣,均由 内侍卫、内务府官兼任。武备院负责制造和管理皇帝所用弓箭、盔甲、 兵仗、鞍辔、毡幄、伞盖、旗蠢等。稽查内务府御史处是清代检察内务府事务的机关。都察院中满洲御 史二人兼管该处。内务府是宫廷事务的总管,稽查内务府御史处负责查 核内务府进出钱粮、物件,每年照例造册进呈。又.自责稽查紫禁城内 的秩序清廷内务府造办处包活计房。

活计房的执掌是接办上传和各处来文制办活计v凡有交办活计.先 由活计房登档立题,交各该作制办。登记档册誉清后,年终交活计库收 贮。“旨意题头档”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光绪《会典事例》中有 “雍正元年始建房库”的记载,据此推测活计房可能设于雍正元年二活计房设立之初,除负责接办活计之外,还负责稽查活计。如乾隆 七年(1742年)十月二十六日怡亲王谕:“各作呈进活计先送活计房, 着总管郎中色勒等轮流查看。”质量合格者呈进,不合格者返工修理。 后来,造办处又设立了督催房,接管了活计房的稽查督催工作查核房。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奏准设立。其执掌是勘估活计尺寸 做法、料工银钱。各作接办活计后,呈具副稿赴活计房校对题头,画全 司押.交查核房勘核。其活计较简者,该作持赴查核房详勘做法,估算 钱粮;其活计较繁者,即由该作报明查核房,该房掌稿笔帖式率同书算 人等前往踏勘做法,丈量尺寸,登记清单.到署公同酌议°有例可循者 按例查算,无例可循者援例比较。该作办写暂领银两、材料正稿后仍交 活计房校对题头,交查核房核算相符,画全查官,该作领回呈画堂司各 押,方可向钱粮库支领工料银两,开工制作。活计完竣,呈报查核房核 实验收后,办理实销稿件。实销副稿、正稿办写后,均要交查核房校对 核算,方能实销督催房。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与核查房同时设立。其执掌是按照 活计大小粗细繁简,确定完工时间,并督催其按时完工。乾隆二十年 (1755年)七月制定了督催赏罚章程,规定:承办人员限内完工,按活 计易量予记功;若逾限不完,亦按活计难易严行^过。三个月内记功过 各一次者毋庸议;记过两次者,官员罚俸两个月,无品级者鞭责二十; 记功两次者,官员准记录一次,无品级者应升之处酌量鼓舞。每三个月 将功过查明注册,年底将功过赏罚缮折具奏。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十二月又规定:承办督催官员、笔帖式等每两年议叙一次汇总房(汇稿处、汇总处)。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由造办处呈内务府奏准设立汇总房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呈准酌定设立汇稿处。所有汇稿事宜 归并本房办理,除现在本房行走笔帖式两员外,挑取效力柏唐阿两名, 觅书写人两名,以资办理:汇总房的执掌是汇办各作实销正稿各作独立制办的活计由各作赴活计房校对题头,经查核房核算后,由各作自行 办理奏销稿件。如果两个以上作房合作制办活计,因为各作是平行关 系,不好由某作主稿,因此,在各作之上必须有一个机构来汇办各作 的奏销稿件。汇总房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而产生的。道光十九年(1839 年)八月内务府总管大臣之谕说明了各作独立承办的活计核销稿件由各 作办理,各作会办活计的核销稿件由汇总房办理。谕称:"至活计完竣 呈报查核房核实验收后,照例限十日算妥。”各作活计完工后呈报查核 房核实后办写实销副稿,复交查核房核算,说明实销稿件是由各作办 写。“应会办者,各该作领得副稿,照例限五日内办写清单,呈递汇总 房限五日内汇办实销正稿;仍过查核房较对后,该作乘领对题,画全堂 司各押,如数销清。”这说明汇总房监督制1约各作使用材料银两钱粮库钱粮库设于雍正元年(1723年)。钱根库设立前.于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十二月奏准刷印造办处字样红票,凡行取应用物料,开明数 目,向各该处领用。雍正元年( 1723年)设立钱粮库后,由库向工部、 户部、广储司六库等领取材料、银两储库备用。雍正元年(1723年)七 月二十九日怡亲王谕:“历来造办处成造活计俱向各司院咨行红票,内 开照样做给等语。想必该管处指称照样做给之语,其中恐有冒销材料等 弊。今造办处既设立库房,如有应用材料俱向各处行来本库预备使用, 则材料庶不致靡费;再,本处一应所做活计俱系御用之物,其名色亦不 便声明写出。嗣后,凡给各司院等处行文红票内俱不必写出名色。等 因。我已奏明,奉旨准行。

造办处之所以设立钱粮库,主要是避免冒销材料;还有,就是为了 保密。同时,钱粮库还要按月发放活计用银,其中包括工匠工银、钱粮 银、买办工料银等,并支放活计材料档房档房是造办处的文书机构,雍正朝即有档房。档房的职掌是掌管造 办处具奏事件,并办理本处与内务府各机构、各部院衙门、各省、各海 关、织造、盐政的往来文移,登记并收贮档案其他造办处除了上述六个平行管理机构之外,还有具体承担制造修理和 收贮活计的作、库。康熙三十年(1691年)造办处迁出养心殿时,已经 有弓箭作。雍正和乾隆初期,作坊多达40多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 三月,其中二十八作归并为五作,但弓作等十作,仍各为一作。各作派 库掌、催长、委署催总[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改为司匠]管理,令 其专视活计,领办钱粮道光年间取消了弓作。

光绪年间造办处共设有十四作,其中恢复了弓作清廷造办处各项活计的匠役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三旗佐领内挑选的家内匠役。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内大 臣海望奏折中提及:从前各作学徒,数年一次在包衣N三旗佐领内管领 下苏拉中挑选数十名,交各作学徒。今已数年未挑,“请仍照前例在包 衣三旗佐领内管领下苏拉挑选5()名,以为学徒接续”二是广东等督抚及三织造选送的南匠三是招募的民间匠人。招募的匠人当中既有南匠,也有北匠;既有 旗人,也有汉人。雍正年间招募匠人每人每月银二两四是从内务府各司院借用,借用工匠的来源大体亦是以上三个方面。清廷弓作匠役数目在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造办处《各处各作各 房苏拉匠役数目总册》中记载了匠役人数、工种、来源、族籍等,其中 明确弓作:弹子匠、雕銮匠、柏唐阿,共六名。

 












聚元号弓箭铺今天还藏有两件镇铺之宝,由第十代传人杨福喜保 管,轻易不示人。一件是一张小巧精致的弩弓。按照杨福喜的说法:这 叫“铺底货”。据老一辈人讲,这是清王朝一位皇太子留下来的。杨福 喜的爷爷回忆说,这还是当初盘下聚元号店面时从王家接过来的。当年 铺里的老伙计沈六和周纪攀回忆说,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太子特意派宫里 的太监把这张弩弓送到聚元号来修理。当年弩的黄匣子处还塞了一个纸 捻儿,上边写着“X X皇太子送修”。日子也有,只是记不得了。为什 么皇太子没有来取呢?听说这位皇太子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获罪,被贬 后发配到边疆去了,从此再无人来取这张已经修复完好的弩弓。那个纸 捻儿直到“文革”前还保留在杨家人的手里,以后因为接连搬了几次 家,不知折腾到哪里去了。皇太子的弩弓,原来上边没有小弓,杨福喜 依据老一辈回忆的样子重新复制出来。此弩经过这般周折,成了一件历 史遗物。

能够说明聚元号历史的证据还有一件,那就是同样属于聚元号铺底 货的老弓。据说也是从皇宫里流出来的,不知是聚元号哪一代人承接修 复的u此弓弓力大,制作精良,弓背的花纹是用鲨鱼皮包上以后又用刀 仔细雕刻出来的。一位弓箭收藏家仔细研究后认为这种样式的古弓,他 仅在美国的一冢博物馆里见过。杨福喜说,他曾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宝 馆”里看到过一张乾隆年间的老弓。那张弓已经坏了,箭也只有一支, 他觉得十分可惜。杨福喜取出的另一张弓,叫“折半弓”,中间有个铁 环连接,存放起来很方便。不过那种铁环到清末以后就没有人制作了。 所以据此判断,这张弓的历史少说也有20()年。

浏览3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