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武术的攻守运动中,我们之所以探,是因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整 体、局部、位置的运动变化,都是身体、心理、生存所需的具体体现,都是具有一定原 因、目的、规律的。作为一名战士,只有通过探,才会了解对手的作战心理、作战素 质、作战性质,从而制定恰到好处的作战方案,一举战胜对手。中国武学家认为:“凡 对手,知其内,当观其外;探其外,以知其内。诸内者,必形于外;诸外者,必起于内。” 所以说,一个人的任何局部运动变化,都是机体心理需求的体现,都是内心世界在 自然表白,其一举一动都是其内心世界的流露。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举一动的 攻守打探中捕捉到对手的功夫高低、技艺优劣、招法精盲,了解到对手的门派、拳 种、擅长,从而把握对手的心态、素质、胆识以及攻守的阴阳禀联系,为临阵辨证作 战提供信息,为临阵辨证攻守提供素材,为临阵辨证论打提供依据。中国武学中的探即中国武家临阵攻守中对敌攻击实力、方法、手段、技巧、长短 的探查、探察、探究性的具体探究、探讨、探寻,是中国武家了解对手、掌握格势、核 实招法的亲自性摸底,是中国武家战前、战中、战后临阵战略部署、战术调整、战法 应变等宏观掌控的基本核实,是中国武家了解对手临阵发挥实际的基本过程,是中 国武家知己知彼度量的一种基本手段。中国武学家认为:“武,人之根本,族之关键, 国家存亡之首要,故听不如看,看不如探,探不如战,唯战斗方能止戈,唯战胜方可 止乱,唯知己知彼作战,方才百战不殆获得。”也就是说,天底下专门制止侵略、侵 犯、侵占(人间三侵)的东西就是武,专门与人间三侵对立东西就是中国的武术、武 学、武哲、武文化。所以,在所有武事行进的听、看、探、战进程中,探是亲自的攻守实 践,是最为真实、具体、可靠了解,是最为实质、本质、性质性的接触。假如一名战士 没有打探训练、实战经验、预测感受,当然也就无法体味其打探的真意了。所以说 “要想知道打探的味道,必须亲身来切磋体验”。这是一名战士决定自己安全与否、 胜利与否、受益与否的关键所在。第一节探法概说中国武术攻守运动中的探法是指人类在难以化解的矛盾斗争三杀过程中为 了确保自己作战所获得的胜利果实所进行的骚扰、挑衅、闹事性的接触性打探方 法,是重大、高层、关键作战的必须,是实质性了解对手并依实与对手应对、进攻、 作战的必然,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唯心、虚假的敌我攻守作战探秘,是谨慎、高级、 严谨攻守的象征。中国武家认为:“探则清、打则明、接则识、触则知、斗则进、争则 动、攻则真、守则实、进则取,退则得。”也就是说,对所有未知的东西,只有打探才 能做到真正的了如指掌。尤其在中国武术的攻守运动中,更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理 性选择。一、探法的实质探是指中国武家试图感知、发现、了解对手所拥有、隐藏、拿手的攻守实际,由 探察、探查、探究、探秘、探索、探寻等构成。探法是指中国武家在三杀中开展探的具 体方法,即敌我双方在打斗前中后通过照面性击打对对手作战能力、特征、强处、弱 点、层次、境界等综合攻守能力水平的具体探索,是探察对手攻守能力、水平、素质 最为有效的方法手段,是中国武家临阵全面真正、具体、实际了解对手的必然过程, 是中国武学中探的专用术语,如果在中国武术中探的专业术语即为打探。中国武家认为:“凡三杀者必探,察探者,目测其象,以知其外,推其内,把其淤; 占探者,以闻其声,得其内,推其铝,把其意;审探者,以考其为,知其动,推其灵,把 其能;照探者,以验其真,知其实,推其胆,把其志。”也就是说,探是了解、摸清、核实 对手实际攻守能力、水平、境界的最佳手段,探法是建立在长期三杀打探基础之上 的经验积累。所以说,中国武家将其临阵侦查对手、盘摸敌势、敌情了解的具体方 法,概括为探、打探、探法,是中高级武家所必须精到的重要攻守技术之一。二、探法的内容在中国武学中武家将三杀中的探法,即将自己临阵了解对手、掌握格势、核实 斗性的方法概括为察探、占探、审探、照探等四个方面,俗称为四探。中国武学家认 为:“察而知之者,望其五动,观其五着,看其五象,以知其武;占而知之者,闻其五 音,听其五响,觉其五声,以别其武;审而知之者,问其五功,谈其五技,聊其五艺,以 解其武;照而知之者,扰其五心,把其五卫,攻其五营,以验其武。”所以中国武家将 其临阵的敌意侦查、敌法盘摸、敌情了解、敌势把握,始终放在了所有真实攻击的最 前头,欲以最大可能地做到临阵攻守作战中的知己知彼,利于选择最佳方案、集中 优势兵力、最大可能地一举战胜对手所谓五动即手、眼、身、法、步;所谓五着即顶峙、对峙、出手、打入、下手;所谓五 象即精、神、气、力、功;所谓五音即角、徵、宫、商、羽;所谓五响即人、物、器、械、风; 所谓五声即呼、笑、歌、哭、呻;所谓五功即势、内、外、本、化;所谓五技即打、搏、摔、 踢、拿;所谓五艺即棍、刀、戟、剑、枪;所谓五心即计、境、力、态、照;所谓五卫即肘、 膝、手、脚、腿;所谓五营即心、肝、脾、肺、肾。三、四探的内涵在中国武术的攻守四探中,察探是指武家用自己眼睛的观察力来探觅、探摸、 探明作战现场一切的一个过程,是以眼力观察为主体的打探方法,是通过视觉对对 手全身或局部动作变化和攻守运化观察来了解对手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 等运动规律、章法和属性的一种探察方法。也就是中国武家在临阵初期用自己的眼 睛来观察作战的对手、对家、对头和地貌、地形、地势以及所有场地设施、作战环境、 周边环境的布局、布控,力求为下一步的占探做好充足的支撑;再通过对对手整体、 局部、伸手、动足、胆识、体貌的仔细察探,力求进行恰到好处的吻合性克制进攻;再 通过有目的的针对性观察来推断对手的作战素质、对抗能力、攻守水平;继而对对 手的可怕性、危险程度、道德水准等做出一个客观评价的一种探断方法。占探是指 通过听觉来占捕了解对方功力、走向和内涵的方法。审探是指通过语言交流了解对 方过去、现状、修养以及战绩的方法。照探是指通过自己与对手身手照面性接触来 有目的地骚扰、挑逗、压制对手以了解对方真功、实技和超艺的一种打探方法。四、四探排序四探排序即武术攻守四探,在临阵应用中的基本排列顺序。中国武学家说:“但 凡遇敌,隐藏为上,隐蔽为要,面对为当,须一察而望之,二占而闻之,三审而问之, 四照而切之,必按实而逃追,依实而躲避,据实而进伐,切记冲动是魔鬼,斗气是对 头,狂妄是冤家。”也就是说,自己一旦遇到敌人,能隐藏最好,能躲避就躲避,一旦 无法回避就索性正面对峙,然后首先是观察对手的外貌、装备、阵势,其次是闻听对 手的动静,其三是与对手的对话,其四是侦查对手的实力,然后据实进行最大利益 化的处理。五、四探辨证四探辨证即临阵四探所必须的活学活用、实事求是、依实行进的三大学说辨 证,是中国武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根本所在,是临阵摸底的必须。对初级武 家来讲,即使自己拥有理论上的四探攻守辨证,但一旦进入战场就会变得一无所 有。这是因为,动物的感觉性攻守是第一性的,而思维性攻守是第二性的,思维性攻 守是建立在感觉性攻守之上的,思维性攻守是感觉性攻守的回忆、再现、升华,是人 高于其他动物的关键。所以说,四探辨证既自成一体,又四位一体,是极为典型的四 柱辨证,是建立在感觉性攻守、攻守实践、临阵实战基础之上的。在具体的临阵打探活动中,其实无论察探法、占探法、审探法、照探法中的那一 探,均有自己独特的探寻方法、手段、体系,均有自己合理的应用前提、范围、目的, 均有自己独到的作用、功用、运用。它们自成一体而展,四位一体而现,既不可相互 取代,又不能以一探而代替四探,是中国武学四柱辨证极为典型的范例之一。所以 说,任何只强调某一种探法的重要性,而忽视、低估、舍弃其他探法的行为、作法、立 意,都是极端而错误的。因为,任何一个会攻守、打斗、争夺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 而且越是精湛的、富强的、主宰的越聪明、精明、光明,这是由动物四大生存规律(弱 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所决定的。中国武学家认为:“善探者,察言 观色,先别阴阳,察辨清浊,而知深浅。闻吐听纳,占辨声音,别分三道,而知强弱。问 门,询派,讲规矩,以别五行,审识章法,而知修养。黏刚,贴柔,品劲,尝力,会能,切 中要害,克住架势,以别八卦,参出胆略,功夫,技艺,招法,老嫩。唯四探合参,而通 知底细,方可无往而不胜,万不可失探也。”所以,要想做到全面、深刻、准确地知道 对手,必须将四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四探合参”辨证,才能真正地认识、了解、 掌握对手的实际。也就是说,只有四探各显神通地收集信息,并通过四位一体的临 阵综合辨证,才能准确识别、把持、验证出对手的攻守真谛,从而对对手的攻守实际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最终的判断。
浏览3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