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武学的精神六调(调节、调理、调和、调养、调配、调停)中,不仅重视精神 的六调性建设,而且还高度重视胆识、意志、勇气和形体、行为、规范以及道德、礼 仪、规矩的六调性建设。其目的就是使武术修炼者精神饱满而不懊丧,情绪乐观而 不苦恼,兴致高尚而不歪斜,意志坚定而不涣散,精力充沛而不乱为,胆识过人而不 发作,智慧超人而不作恶,身手敏捷而不放纵。这对尽量减少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 的情感波动、情志变动、情绪失控,防止、减少、把控邪恶打斗的发生以及精神病人 的六调性彻底康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的,与脏腑的功能 活动密切相关,故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否,对机体意、胆、念影响和克制、控制、限制 等理智的拿捏以及攻击的尺度、分寸、火候、深浅把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 武家认为:“癫狂者,精神失常难以把持而乱,意识不清难以控制而癫,思维障碍难 以通情达理而狂。”可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如果正大光明,对机体即可起到 积极的、增力的、向上的、凝聚的、阳光的、甘心的、情愿的、理智的作用。如果自己的 精神、意识、思维歪斜恶毒,对机体即可起到消极的、减力的、退化的、衰败的、极端 的、死板的、教条的、崩溃的作用。当代医学证明,积极向上的增力作用,可提高人体 的活动能力、攻守活力、格杀实力;消极向下的泄气作用,可抑郁情绪的合理疏泄, 导致人体气滞血瘀、功能紊乱、情志失控、精神失常、控制能力骤减、抗病能力下降, 从而引发狂妄、疯癫、辱骂、对抗、打斗、滥杀的发生。所以说,中国武家的精神六调 是未乱先防、未疯先调、未狂先治中的重重之重。中国武家把内在精神的六调即上丹田修炼,放在了中国武家所有修炼的第一 位。因为,人的精神一旦出了问题,一切的一切都会随之而完蛋的。所以说,作为一 名武家人士,必须高度重视、提倡、发挥对天下黎民的上丹田修炼训教。而这种训教 必须既要注意对修炼者的意志磨炼、情绪调控、心志苦屈,使其树立起坚决战胜体 内外所有敌人的坚定信念,又要使修炼者心胸宽广、性格开朗、情感发泄,使其永远 保持一个豪爽的、善意的、愉快的好心情,还要使修炼者清心寡欲、平心静气、四大 皆空,方能减少、防止、杜绝邪恶的情志刺激,从而达到既能延年长寿、又能奋起反 击、还能主持公道的中国武家的大守目的。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是以志闲而 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 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故合于道。”所以说,中国武家所强调的意、胆、气等精神的 六调修炼,必须做到合身、合体、合情、合理、合德、合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永 守,正气永存,朝气上升,劲力下沉”的武家内炼目的。五、招法防守,广泛应用中国武术中的招法,是武家功技艺等攻守才华施展的集大成,具有深邃的攻击 技巧、精湛的攻击理念、合理的动作排列、合法(武家五法)的攻守计策、到位的攻守 谋略、珍贵的作战集成,是人类使用武卫、使用武械、使用武器进行攻守的经验精髓 提纯。其不仅是武家作战手段的集大成,也是武家守卫方法的集大成,更是武家预 防侵略、犯罪、恐怖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从历史的角度讲,武卫招法的打造、积累、提纯是最早、最有用、最便利的。武械 (自然、打造、冶炼、锻造之分)招法的打造、积累、提纯,是建立在武卫招法基础之上 的。武器(有自然、打造、制造之分,冷、热之别)招法的打造、积累、提纯,是建立在武 械招法基础之上的。因为,武卫是人体所特有的,而器械是随着人类的进步逐渐升 华的。就古老的器械而言,我国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武家所使用的石头器械(“神农 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蚩尤炼金为兵。”《太白阴经》),黄帝时期就有了武家所使 用的五兵(“蚩尤之五兵,戈,殳、戟,矛,夷矛。”《吕氏春秋》)和五艺(黄帝置斧、置 钺、置枪、作刀、作弩),夏商时期武家就已制造了大量的铜制器械,春秋战国以后合 金兵械则层出不穷,宋朝以后火性兵器则层出不穷,近现代以来新式兵器则层出不 穷,现当代以来毁灭性武器则层出不穷,目前即制止、劫持、拦截毁灭性武器之武器 则层出不穷,随后即电性、光性、磁性等灭绝性武器将应运而生。六、防守打造,人间正道在广泛开展竞赛活动,高度关注群众米袋子的今天,有人又提出了关注群众的 被窝子和枪杆子,如果真的做到了,那将绝对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这将构成中国武 文化三大要素的饮食文化、繁衍文化、攻守文化放在了人类打造、科研、发展的一性位置,还原了武文化的本来面目,复原了武文化的本来位置,这就是人类发展的硬 道理,是人类发展不可逆转、更改、颠扑的人间正道。古往今来,炎黄子孙一直都是勤劳、勇敢、善良的化身,他们激烈反对滥杀无 辜,坚决履行和平共处、和谐共建、和睦相处的立世理念。但为了止戈、制止滥杀无 辜、防止人类毁灭、确保人类的和平、和谐、和睦,所有的炎黄子孙就必须得创造、打 造、制造出超强的、超毁灭、超灭绝的武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维护世界和 平,为全人类谋求福祉。因为,在武的面前是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所谓米袋子,即构成中国武文化三大要素的饮食文化。虽说“饱唱饿打”是武家 临阵攻守所遵循的基本规矩,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说,饮食永 远是支持、支撑、支助武家立世、攻守、作战的根本。被窝子即中国武文化中的繁衍 文化。中国武家认为:“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有人不算穷,无人穷断根。” 所以说,繁衍永远是支持、支撑、支助武家后继有人的根本。枪杆子即中国武文化中 的攻守文化。所以说,攻守永远是支持、支撑、支助武家立世的根本。枪杆子是近现 代攻守的集大成,以前即武艺是攻守的集大成,目前即毁灭性武器是攻守的集大 成,未来即灭绝性武器将是攻守的集大成。第四节既乱防变在武学之守的建设、应用、实践过程中,假如说乱子已经产生了,追究原因是必 须的,但其于事无补,必须实施守的第二套方案即既乱则防变。这个变有三层含义, 即防止乱的性质恶变、防止乱的扩大化、防止自身之乱的产生。也就是说,局势既然 被打乱,就应该启动第二套既乱防变方案,做好各个方面的防变工作,并采取各种 有效措施,在防止乱给自己带来方方面面不利的转化、变化、运化的同时,一举密闭 绝杀而安定局面。中国武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奇效、神道的密闭 绝杀手段,还积累了大量有关既乱防变的经验和方法,更可贵的是积累了许多化乱 为利、变乱为益、化乱子为力量的经验和方法。一、既乱防变的认知中国武学家认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防患于未然,练武一世用武一时。”也就 是说,防患于未然是武术之守的最高境界。例如修炼不到位使得乱子既然已经发 生,则必须采取早探断、早布控、早下手等武家三早手段,一举密闭绝杀消灭动乱之 首要,以防止动乱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实践证明,若外来之敌侵犯自己,如 果不及时抗击、声讨、数倍于敌而彻底消灭之,敌人就会由外到内、由远到近、步步 深入,最终侵略你所有的一切,这会使的敌情愈来愈复杂、深重、得势,反击起来自 然也就愈加困难了。在人类社会的敌我冲突中,当自己的敌人发动挑衅、占领、侵略时,绝不能怕引 起战争(怕也没用),绝不能怕开第一枪(说归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绝不能 没有守土的精湛技艺,绝不能没有防守的精绝谋略,绝不能盼望敌人的仁慈,绝不 能指望救世主,绝不能束手待毙,绝不能犹豫不定,更不可等待舆论的谴责,更不可 等待外来的援助。必须精确掌握冲突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演变途径,开展有效地抵 抗、反击、消灭侵略者,才能真正防止敌人的死灰复燃以及自己内部可怕的叛变。就一般性的敌我冲突,中国武学家认为:“无敌来犯,当顺之于亲,当善之于友, 当和之于邻,修德治气,崇兵尚武,紧要关头,人气为上,武备为先。有敌来犯,当传 之于亲,当传之于友,当传之于邻,先实其亲友,动其舍邻,方可相对而立,而攻,而 战,而袭,而灭。”所以根据防卫守护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武家在临阵克敌的同时,必 须采取拉其亲、贿其友、赂其邻、涉其群及其众的方法,达到全民动员、全民皆兵、全 民参战的武家开展的基本氛围。这就是中国武家既乱防变思想的具体体现。
浏览3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