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上下,已从24届汉城奥运会的懊恼中冷静下来,许多人在着手探讨和研究以后 奥运会的目标和战略战术。笔者从武术和气功角度参与这个“合唱",以此来支持中华体 育事业的发展。一、“立”的战略我们想在已有的奥运会项目中夺取更多的金牌,但是我们更想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进入奥运会。从战略上讲,后一个目标比前一个目标更诱人和远大。设立新项目是其战 略发展的第一步。设立新项目的原则是什么?是填补挖掘。第一是填补。它是指填补奥运会项目的不足 和空白,设立的项目和奥运会的项目要相适应但又要有所区别。既融合又独立。第二是挖 掘。它是指从以武术和气功为代表的中国体育项目中挖掘,要有民族特色,便于制定裁判 规则。根据这条原则可从武术项目中归纳出以下适合在奥运会中设立的项目:如在田径中可 设立三项:(1)双脚跳高。中国武术动作中的摔筋斗大都是双脚起跳的。我就见过历慧良 饰演孙悟空时连翻三个倒筋斗而跳上两米多高的“花果山”上。设立双脚跳高和单脚跳高 相并列。一旦双脚跳的高度超过单脚起跳的,则双脚起跳定会得到承认。这是有可能的, 因为两脚的力量比一腿的要大,且易于空中团身。(2)跑板。直立一块6〜7米高的挡板, 在助跑情况下看谁跨得高,下来时要采用后空翻自我保护。(3)百米计步。百米赛不比速 度而比看谁用的步数少(可限制1分钟内跑完)。这三种项目多少能体现中国武术的“轻 功”本领,其规则也好制定。如在持物比赛中,可开展长枪对刺,对劈刀,单、双短匕首 对刺,棍对击等项目,其规则可仿击剑的规则。举重可考虑以前武举选拔中的举方石比 赛,因举方石比举杠铃更实用,规则可仿照举重。徒手对抗比赛,可推出现代奥运会还没 有的“推手”比赛。还可以开展“托举”比赛,此比赛规定把对方托举起来,只要全身离 地5秒即为胜(当然,不准用打、踢等动作)。游泳可设立踩水比赛,要求运动员手和腰 以上不得入水,再比赛速度。也可设潜泳比赛和水中持物对抗比赛(如水中用的长、短兵 器)。在硬气功方面,可设立打钉深度比赛、拔钉比赛和断牛筋比赛等项目。这些项目的 特点是危险性不大,且都易于制定裁判标准,如此等等。经过认真考虑,制定规则,先搞 试点,再逐步推广。现在亚洲体育事业日渐兴旺,中国体育实力也日益增强。一旦让中国 主办奥运会,则可将这些项目推出。且在正式推出之前,可加上武术现在开设的项目,邀 请日本、朝鲜、泰国等亚洲国家,先搞一两次“东亚体育运动会”,以求逐步向世界推广, 确定一项宏伟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其中对武术和气功项目的挖掘,以适应奥运会的需要而设置。经过讨论、研究,一定能制定出更好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旦成功,可使众多的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使中国体育事业为世界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 “立”的战略是发展的战略,是上策。二、“挤”的战略不设立新项目,不制定新规则,力图使现在开展的武术、气功项目进入奥运会,这是 “挤"的第一层意思。“挤”的第二层意思是用武术和气功的有效方法来支撑现有的奥运会 项目的训练,以期获得更多的金牌。以第一层意思而定,气功无比赛规则,无法进入奥运 比赛项目。武术的徒手和器械表演,因属于表演,如不单独设立武术项目,则只能进入艺 术体操表演赛大栏内。如想单独以“武术”为一项进入奥运会,估计不易。因按国际惯 例,“武术” 一定会引起器械和徒手对抗的联想。如前所述。现今奥运会徒手对抗基本类 型已有拳击、摔跤、柔道,属打、摔、拿。跆拳道因属于踢的形式,可望优先进入。中国 武术现开展的带护具的“散打”属自由搏击式,很难纳入奥运会。一方面是规则复杂而不 好制定;二是选手易受伤;三是其在运动形式上基本上和自由搏击类似,但又不能占压倒 的优势。如果中国这种散打能进入奥运比赛,那么如泰拳等类似的项目又为什么不能进 入?中国的散打具有什么独到之处?这在散打开展方向上和制定规则上需认真地研究。所 以,现在国家开展的散打比赛估计较难进入奥运会。但如果能在国际邀请赛中得到泰拳、 空手道、跆拳道选手的支持和参加,且中国的水平又具有压倒性优势,那么中国的“散 打”进入奥运会也不是没有希望的。这需要采用“立”的办法,开展新的武术较技方式, 要有中国民族特色,要区别于奥运会已开展的项目和其他国家的搏击项目。现存的“推 手”比赛应很好地抓一下,再搞一下无护具式的“擂台赛”,这种独特的对抗赛反而易于 进入奥运会。第二层意思是讲对现有奥运会项目的支撑问题。这里有直接支撑,如可把现 存的拳种,按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进行分类。粗略地讲,形意拳法可支撑拳击;八 卦、太极的功法训练可支撑摔跤和柔道;戳脚可支撑跆拳道等等。还可从武术和气功中挖 掘好的功法和方法来加强其他奥运会项目的训练。可以召开一个老武术行家的献功献计大 会来征求好的功法和办法。譬如,我遇见的无极拳家段志良和螳螂拳家杨富芬都很爱好足 球。二老都讲他们年轻时因武术技术高超而在足球场上能得心应手。他们都强调步法、身 法及集体配合对足球的重要性,每次看足球都慷慨激昂地讲出一些使人信服的看法和办 法。如段老讲,足球倒踢时,要训练人跟着球一同后滚翻进球门,不能只停留在人倒踢后 就落地,而只是球向飞的水平上;又若铲球,要一鱼跃虎扑,再一单手撑地,猛收腹,双 脚再仰身向前铲出。四至六七米的球要一下就铲着。我站在约七米开外,段老做这个动 作,双脚一下就铲进了我的裆下,我被吓一大跳。他又说,步法要快,身子要善于碰撞, 挨着人家就害怕,就觉得像撞在铁壁上一样,这样争球就容易。段老和杨老都说,中国武 术就能使足球运动员办到这点。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如果请他们来训练足球队员,做 个试验,如果办法灵,再请他们当足球教练顾问。中国民间有这样好的老人,这样好的东 西,应得到重视。同样,其他运动也可从武术、气功中挖掘和借鉴些好的功法和方法来 用。譬如,燕子抄水的动作可否增添成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单展翅的动作可否使吊环运动 员来个单臂支撑。总之,使我们的体育项目,既有外来的新鲜养料,又有传统的丰富的血进军奥运会的战略——中国武术和气功的发展战略麝霉 液,中西结合起来,定会取得好的成绩。祖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真正做到洋为中 用,古为今用。首先在我国实现中西体育的交流,特别是挖掘中国传统体育对西方体育支 撑的潜力。如今国家采取的战略,属于“挤”的战略。诸如召开国际武术邀请赛就是这种战略的 一种办法。但把武术和气功拿来做各项运动项目的支撑,掀起中西体育结合的高潮,达到 对武术和气功的进一步挖掘,这方面还大有潜力。所以“挤”是适应的战略,是中策,是最易贯彻执行的。做好了,会有较好的效果, 但不如“立”的目标远大宏伟。三、“固”的战略中国体育自成体系,有它的优点和长处。这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五千 年文化艺术的结晶,我们要保住其瑰丽的色彩,让其永照人间。在对它有充分而全面认识 的基础上,应巩固其优点和长处,保持其民族特色。这就是“固”的意义。在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失掉了一些好东西,但也留传下来了一部分很珍 贵的东西。中国传统体育的长处在于它的全面性、综合性和辩证性,在于它更符合培养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个根本目的,在于它能使更多的人走上自我体育的道路。就 中国武术和气功而言,它有健身、强身、养生、技击、治病、防病、延年益寿、陶情怡性 等多方面的功能。从个人或集体来讲,我们可择取其中一部分来演练、研究和应用。从民 族和国家来讲,我们绝不能以个人的偏爱来选择。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武术发展史,客 观上,我们一方面受到西方体育的冲击,对整个中国体育有自然抑制的现象;主观上,我 们本身也从未仔细探讨分析过中国体育的长处和优点,更谈不上制定其发展战略,因此把 握不住前进的方向,以致犯了一些方向上的错误。一是将武术艺术体操化,而忽略了它的 技击性,给整个武术事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二是将气功从武术中分化出来,进而搞武术和 气功的对立。把武术中的内功和气功这两个本来是同一性质的东西,硬是分为两部分。站 桩功在武术中叫大成拳或其他拳的内功,在气功中又叫站式气功。进而练武功的瞧不起练 气功的,练气功的看不惯练武功的,产生混乱,引起矛盾。同时,武术界本身对内功(或 气功)在中华武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分歧。我认为内功(或气功)是中国武术发展到登 峰造极的核心功法部分,也是区别于他国体育的关键部分,不能舍本求末,追表去里。在 武术中抽掉内功(气功)等于是人抽去了脊髓,是置武术于死地的一种做法。武术中的研 究应包括对气功的研究,气功的研究也应涉及对武术内功的研究。武术和气功应相互合 作、相互支撑,不应分离而各行其是,更不能相互唱反调。所以,我们要全面地“固”,固本、固精华,巩固固有的长处和优点,不能再割离中 国武术中某些精粹部分而重犯片面性的错误。这是“固”的第一要点。“固”的第二要点是注意研究武术和气功的横向支撑,这样才能把握住武术和气功的 特性,才能完善武术、气功系统本身。横向支撑可分为下面三方面:(1)传统的横向支 撑,即武术与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关系。具体来说特别是和医学,即和中 医、按摩、针灸、经络等学术的关系,武技和儒、释、道三教的关系。对武术与中国哲学 和兵法等的关系要重点研究。(2)现代科学的横向支撑,即武术、气功的现代科学解析化。用现代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仿生学等来解释和分析武术和气功中的模糊现象, 使其道理更加明白,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对全国的武术、气功信息建立计算机信息 智能系统来统筹管理、使用,以寻求计算机对武术的支撑。(3)输出和输入的动态支撑。 了解中国武术、气功已传播到他国的情况;世界各地有关武术和气功的动态;其他国家对 中国武术和气功的需要情况;加强对日本、朝国、泰国、印度等国的武术、气功范畴信息 的收集、整理、比较,以寻求中国武术和气功的输出和输入的动态平衡。
浏览3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