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一些有悖于体育道德的事件。日本的大正时期,欧美传入的竞技运动 作为与欧美社会交流沟通的途径,作为当代人修养的一种象征,堂堂正正地比 赛,胜者谦虚又宽容,败者服输而不气馁,就是所谓的“运动家风度”。所以日 本各级学校中竞技体育俱乐部非常盛行,日本武道更是将对抗竞技作为青少 年圆满人格形成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连续出现的大学武道俱乐部不光 彩事件让日本人担忧。技术风格发展遭受锦标主义的干扰。国际柔道联盟承认,国际上的柔道 是根据日本传讲道馆柔道发展来的。嘉纳治五郎先生创立的讲道馆柔道的技 术特点在于“投技”潇洒利索,用各种方法迫使对方失去重心(崩),积极地创造 机会进攻,用娴熟的技巧摔倒对手(挂)。但是国际柔道赛场上,为了取胜不敢 用大动作,只是以保守的防守动作求得微弱的胜利。不求“一本”,但求“有技” 或“有效”,柔道创立者追求的充分利用自己的体力与技术的精巧表现不出。 赛场上看不到精湛的“投”的技巧,也看不到运动员勇敢潇洒的气度,只要赢, 哪怕是微弱的一点点,就是一切,不敢进攻,只是消极保守,失去了柔道的技术追求。更让日本人忧虑的是柔道精神的丧失。柔道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后,夺标也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目标之一,为了夺取冠军,兴奋剂、假比赛、贿赂 裁判等现象也相继出现。比赛失败后对裁判无礼,对比赛对手缺乏尊重的现 象也常常出现。一些柔道运动员在公众场合或与他人交往中唯我独尊,缺乏 基本教养的现象频频出现,许多日本武道人士认为竞赛柔道已经失去原来的宗旨。
(三)保持日本武道特色与竞赛水平权威地位的问题
- 保持武道特色的问题
柔道自1964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在世界上迅速地普及。2001 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世界柔道锦标赛上,突尼斯选手、伊朗选手也获得金 牌,说明了柔道普及的程度。日本认为柔道这样普及不单是柔道作为竞技运 动的魅力,更是嘉纳治五郎关于“完成自己的修养、对社会有益”的柔道教育理 念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但是,在国际的推广中,日本武道的传统特色也受到地域文化的挑战。有 的人尊重日本的文化,想通过柔道学习日本文化,也有人则相反。有一位美国 人在参加柔道练习后,曾向地方法院起诉,他想练习柔道技术,不想接受日本 式的宗教,因为日本柔道在开始练习之前要正坐与默想,还要向嘉纳治五郎的 像敬礼。还有,日本武道文化传统的“素足”,就是光着脚丫练习,在伊斯兰地 区的妇女中也不便推行。因为当地人的风俗,裸露脚容易让人联想到"性”。柔道在走向国际的进程中,也有不少适应性的改变。如日本人开始认为 体重制的采用,有违柔道以小制大的技术宗旨,就是无差别级,但是最后让步了。现在奥运会比赛男子有7个级别,女子有4个级别。有色柔道衣的采用, 也有问题。为了电视转播,为了让观赏者看清缠在一起互相进攻与防守的运 动员,所以柔道衣要有颜色的区分。日本柔道衣原本是白色的,而白色原来是有象征意义的。还有裁判员的认定问题,国际柔道联合会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举行考试,有年龄、参加运动的经历、推荐组织等限定,而日本国内原先是以高 段者作为裁判员。从用日本传统的榻榻米,到使用帆布作为表面的塑料泡沫垫,进而用“塑料”作为表面材料,是一种发展,也是一种让步。在坚固性方面 提高了,但是不利于一些技术动作的发挥。
- 武道赛场上霸主地位的问题
日本民族是以精细闻名于世的。在武道竞技方面,日本长时期处于优势 的地位。有在国外指导柔道的日本人认为“柔道是生于日本的东西,你们外国 人知道什么,只有静静地按我说的去做”的份。技术的交流,慢慢让创始国失 去了绝对优势,日本在推广柔道的早期,不厌其烦地将柔道技术教给欧美人, 但是欧美人掌握了柔道技术,发挥了力量大、协调性好的身体优势,在大级别上给日本造成压力。东京奥运会,日本人想夺取无差别级金牌,但是最终被荷兰选手夺走。同样在身体条件上与日本人相近的中国与韩国,在中、小级别的 对抗中,也从日本人手上摘走不少金牌。女子柔道竞争对手则有中国、朝鲜 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就有人预言,日本柔道“零金牌”时期已经不远了。因为1988年奥运会柔道比赛,日本仅取得一块金牌(尚无女子项目), 1992年2枚,1996年亚特兰大3枚,2000年悉尼4枚,虽然有所回升,但日本 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刚结束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柔道比赛设有男女七个级 别14枚金牌,我国运动员取得4金的好成绩,而日本队只是3金一铜。但日 本人长期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并不是好事,国际柔道联盟有195个成员单位了, 别国都来当陪衬,看着日本人欢呼胜利,也是持续不久的。剑道世界杯比赛, 2006年韩国夺得团体冠军。空手道世界锦标赛中,欧美选手也屡屡问鼎金牌。而且在国际空手道联盟中,会长现在是西班牙人,日本代表也只是十余位 执委之一。国际空手道联盟的话语权已经国际化。
(四)国外日本武道发展的冲击
柔道在法国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中排在第五位。位于足球、网球、滑雪、法国Jg球之后。①法国柔道人口在1995年达50万人,到2001年增加到56万 人,如图7-8,②2000年,日本柔道人口登录在册有段位的是18万人,如果按人 口比例,柔道在法国所受的欢迎程度,超过日本。而且法国的柔道的推广,与 日本的思路不同,法国注意到少年的特点,从游戏式的柔道过渡到职业柔道。 为了吸引少年儿童的兴趣,让他们从微细进步中感受鼓励,法国的柔道教学有 设计很细微的晋级制度。
♦ Des licenci^sEn 40 arts, le nombre des )udokas en France a muitipite par vingt Ave< en prem^re bgne. les jeunes de 8 d 14 ans qu< repr esentent plus de 50 % des I teeners德国的柔道教育简捷有效,作为规范人格的途径也有独到之处。德国柔 道联盟制作的明信片如图7-9③,以“诚实、公平、正直、谦虚、亲切、认真、礼节、 尊敬、勇气、克己、尊重”12幅漫画,对柔道的特征与本质进行提炼与升华。柔 道在德国是作为一种修养推广的。弓道在德国也有较高的地位。一些大学设 有专用的日本弓道道场。
图7-8法国柔道参与人数变化图曾经获得1964年东京奥运会柔道比赛无差别级冠军、国际奥委会委员荷 兰人海辛格,后来作为国际柔道联合会的讲师,长年在欧美各地从事柔道的教 育普及工作。2005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21世纪武道教育国际专题研讨会” 上,他举了一个例子:“欧洲某教养院的管理员让一个从少年教养院出来的少 年人,出教养院直接到柔道馆去,管理员告诉少年人,去练习柔道吧!柔道能 教会你自制与尊重他人。”当日本人大声疾呼柔道已经失去嘉纳治五郎创立的 “体、德、智”全面发展的宗旨时,欧洲人则看重并实践着柔道的教育价值,有 “墙内开花墙外香”之感觉。杉山重利:《武道论十五讲》,东京:不昧堂出版2002年版,第63页。图来源于《武道》2002年第4期。图来源于《武道》2005年第6期。Mut Selbstbeherrschung Wertschatzung勇狙 -克己 尊鱼韩国成立了“世界剑道协会”,韩国人明确提出,将致力于将剑道推向奥运 会正式项目。这与日本人国内不少学者反对剑道加入奥运会也是冲突的。欧洲人学习日本武道,注重精神的作用,欧洲人兼习各种武道,也构成了 对日本武道界的冲击。由于日本的各武道联盟基本上是各自经营的,剑道与 柔道、空手道与少林寺拳法,在日本武道馆的协调下一起组织一些大型的活 动。日常,各武道法人的经营是不交往的。特别在技术上,各自保持自己的特 点。近年有一批欧洲人开始在日本学习剑道,取得三段或四段后,又学习柔 道,空手道,还兼习合气道。他们还不断钻研日本的武道古籍。2007年由日 本武道馆主办的“第19届在日外国人武道研习班”上,有几位欧洲的日本武道 爱好者相当活跃,既当翻译,又参加剑道和柔道的练习。一些人还在自己的祖国。
浏览4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