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端(1888~ 1948),名斌,字圣端。回族。 家住邢台南关羊市水坑。李圣端天资聪颖顽皮, 不喜读书,偏好舞枪弄棒。幼年时随乡友陈发达 习查拳、弹腿。郝为真首次来邢台教申文魁等人 练武式太极拳时,课徒之余,经常到附近茶馆吃 茶下棋。正值少年的李圣端也偶尔到同一家茶 馆下棋。郝为真见其骨骼端正,聪慧过人,仪表 不俗,又知其喜爱武技,遂收其为徒,传其武式太 极拳。自此,李圣端摒弃杂务,专心学拳,深得郝1907年,李圣端母亲去世。本应主持家计的他,为潜心学武,将祖产“回春酱园”、“稻香村”等三处店铺托亲友照管经营。自己则闭 门蛰户,潜心练拳,每走架6趟为一遍,日练3次,寒暑不易,风雨 无间。练功日久,院内砖地被踏成沟,为了增进腰臂功力,本着“重练 轻用”的原则,自制铁杆、铁剑,练习太极扎杆和太极剑术,同时兼操 铁砂掌和拧筷子等辅助功法。经过多年艰苦磨练,练就一身惊人武 功,走架打手多随郝为真神髓。李圣端曾用手掌对一头黑牛发声吐 力,黑牛应声倒地,宰后剥皮时竟见李圣端掌按之处有一乌黑掌印。 从此声名鹊起,被人称之为“铁掌李”。警平邢台城西李某,绰号“黑旋风”,素擅长拳,不易破解,江湖上颇有 名气。是年从外地教拳返里,慕名专访李圣端,并执意过招试技。李 圣端邀其于回春酱园楼上,李某抢先发招,揉身疾进,狂喝“着打”,左 拳虚晃,右拳劈面打来。李圣端见其来拳迅猛有力,不敢大意,侧身 用右手轻轻棚出。李某左拳又穿肘打.到,李圣端移步转身,左掌捋采 引化,跟着一个“如封似闭”,急如闪电按向李某胸膛,口中发声,双掌 吐力,李某应声而起,跌出丈余,头下脚上地侧插在墙角的粮囤里。
邢台牛市外菜农张某,身高力大,四肢特长,外号“猩 猩”。张某索习梅花拳,好勇斗狠,目中无人,轻视太极拳,讥之为“摸 鱼”的“老头拳”,扬言要与李圣端较量。李圣端素知其为人狂傲,称 即一方,意欲训诫之。遂与张某约定,在刘老善花园比试高低。刘老 善是前清武举,花园宽阔,周围筑有五尺多高的花墙,园内花木蕨蕤, 清幽宜人,墙角有一处空地,为刘氏后人习武之地。李圣端带弟子王 德贵、陈固安、陈恩禄三人前往践约°李圣端彬彬有礼,张某却语多 傲慢,笳步蹄到李圣端面前,一招“二龙戏珠”竟往李圣端双目戳来。 此时,李圣端身着灰绸长衫,见状并不慌忙,一缩身让过张某之手,跟 着进步,一个,,野马分鬃,左手掠面,右手按腹,将张某打得腾空飞 出,撞在花墙之上,人倒墙塌,张某竟被打晕过去。王德贵、陈固安连 忙过去,把张某扶坐地上,李圣端施以按摩推解之术,张某才苏醒过 来。李圣端命二弟子扶其慢慢走动。张某拱手屈膝跪拜,求李圣端 收他为徒。李圣端见张某语出挚诚、遂纳为弟子,育之以武德。张某 从此洗心革面,再不敢称输乡里。人们提起李圣端,都叫他“太极 李”,本名到很少有人叫了。李圣端进入中年,艺业大成,尤其是“铁砂掌”和“鹰爪功”更是不 同凡响。他置商务、仕途于不顾,于1930年同拳友王彭年、郝中天、 郑月南、陈兰亭等人将原“少林会”组建为“邢台国术研究社”。广收 学员,教授查拳、六合拳、太极拳等拳术和各种器械。这些拳师皆为 一时人杰,各有专长,因而社内学员进步很快。李圣端为了光大太极 拳术,不仅教拳不取酬,还自己拿出钱来办社。他择徒严,不保守,选 择回族优秀子弟授以太极拳术,培养出众多武术人才,其优秀者如陈 固安、马荣、王学政、陈恩禄、王陛卿、王典五、王德贵、王德春、至万 庆、张德禄、杨自修等。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武师,为武式太极拳在 北方的推广发展贡献甚大。就在这一年,晋军军长孙楚率部驻邢,在邢台北关的直隶第四师范 学校召开运动会,特邀邢台国术研究社社员到会表演°李圣端与部分 教员率学员赴会献技6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拳术器械、对打、单练,刀光 剑影,扣人心弦。李圣端的太极拳表演和他与弟子马荣的活步推手、定 步推手、四隅推手和散手,更是令民众和军中将士眼界大开。
李圣端经过多年研习太极拳,到晚年已不似年轻时那样气盛,变 的雍容谦和,含而不露,毫无骄矜之像。对来访者不问业艺高低,均 友好相待。但对敌人则毫不客气。1937年日军占领邢台,一日军军 曹来访李圣端,欲试高下。李圣端不顾在侧友人相劝,凛然应允,交 手不及三个回合,一个“白鹤亮翅”,将该军曹打出丈余,跌倒在地。 1939年秋,两名伪军殴打一赶集乡民,围观民众敢怒不敢言。李圣端 挺身而出,怒斥伪军不该仗势欺人。两名伪军慑于“太极李”的威名, 只好释手。后来,日伪地方政府重金聘请李圣端出面举办习武班。 李圣端宁受清贫,拒而不受,表现了一个武术家的民族气节。为安全 计,李圣端移居牛市水坑一小巷深处,闭门谢客,靠开磨房维持生计。1945年,邢台解放时,57岁的李圣端,因久经战乱,身心多感不 适。为使武式太极拳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乃召集门人弟子,尽述平 生所学,希望他们学有所成,择人而教。 1948年,李圣端因患肠癌逝世,享年60周岁。其弟子马荣、王陛 卿、陈固安、王万庆等继承其武德武技,发奋努力,研习教学,各有建 树。
浏览3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