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柔道技术与柔道教师

现在日本传统柔道界批评国际柔道赛场,为了追求胜利,淡忘了柔道投技 精髓,少了讲道馆柔道的真谛(醍醐味)。2008年,中国摔跤名家李宝如先生 曾评论:“奥运会期间,从电视上看了摔跤和柔道比赛,多场古典式和自由式摔 跤中极难见到一个漂亮的摔跤动作,往往是交手很长时间,互不得分,为了分 出胜负,规则甚至规定由一方进攻,若不能取胜即失分,其观赏性实在太 差。”①这种情况在现代柔道竞赛中也常常出现。1919年举行的秋季柔道红白比赛中,嘉纳治五郎评论说:“从赛场上 看,强者多了,特别是关节技、抑技的技术明显进步了,但是赛场上选手的姿 势不美,而且看不到漂亮的摔倒的动作,从这个角度说,不能不说是退步 了。”1926年,他还在广播电台的采访中,感慨地发表了一番话:“我开始创①工俊璞:-2008年全国中国摔跤冠军赛追记”见《中华武术》2009年第2期。 立讲道馆,实在非常繁忙,最初在学习院大学任职,又是教授,又是教务主 任,其后进入文部省当差,最后长期担任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这些繁杂工 作中,要按自己的设想,致力于柔道技术的研究与普及是不可能的。自己对 柔道只是大体上把握与指导而已,大多是门下的学生再传给后来的学生。 现在柔道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柔术,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成为有益于社会 进步的一项教育手段,但是从我的理想看,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技术说,现 在的柔道是充分继承了传统柔术的长处,并加上刻苦的钻研而有所提高,现 在的'形'也得到有效的传播,但是这种技术与我心目中理想柔道技术还是 有距离的。”①这主要是指柔道比赛中,漂亮的一跤,将对手利索地摔倒的场 面不见了。嘉纳治五郎认为,当时原因有二:一是比赛逐渐多了,参赛者为 了赢,钻规程规则的空子,渐渐远离了理想的姿势和动作的流觞。换言之, 就是忘记了创始当初的精神,只拘泥于榻榻米上的输赢。二是柔道普及了, 高水平指导者不足,练习者得不到好老师的指导,已经学不到讲道馆真正的摔法了。作为理想的柔道教师,嘉纳治五郎曾经指出:“柔道教师要精熟攻击防 御之术,除以徒手方式的攻防必须精熟外,还要能熟练地使棒用剑,要掌握 技击的理论,还要有作为体育教育家必要的知识,对体育锻炼的方法也要熟 悉。作为教育者,还要通晓道德教育的理论,通晓训练的方法,还要具备将柔道原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精深知识,并要具备实践的能力。”②嘉纳治 五郎是站在为国家培养有为人才的角度来考虑柔道的,作为教育的柔道,作 为健身的柔道,作为武术的柔道,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为时代作贡献的有为 之才。1926年8月1日,嘉纳治五郎在第5次中央讲道馆有段者会上讲演:“今 天被世界广泛学习的日本文化,只有美术与柔道。美术,欧美人具有自身优秀的美术,只是日本美术有所不同,引起他们的好奇而已。能作为被欧美人研究 的日本文化,只有柔道。至今为止,日本从世界上学到各种各样的学问,日本 必须回馈给世界什么。如果在世界上能够传播我们自己的柔道,才能说日本对世界文化有贡献。”③当时中国的北京、天津,美国的洛杉矶等地正在筹建柔


  • 嘉纳先生传记编撰会:《嘉纳治五郎》,大阪:布井书房1964年版,第362页。

  • 嘉纳治五郎:《嘉纳治五郎——我的生涯与柔道》,东京:日本图书中心1997年 版,第93页。

  • 加藤仁平:《嘉纳治五郎——在世界体育史上闪耀》,东京:逍遥书院1964年版,第 212 页。


道有段者会,旧金山和纽约也准备成立,但是嘉纳治五郎对这种对外推广,持 十分谨慎的态度,他认为:“现在仍宜暂缓到各国宣传柔道的事。因为到外国 宣传柔道之前,国内应该尽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培养出高水平的专家。出国教授柔道者,至少技术上要具备段位,还要有学问,能够通晓对方语 言,这样持续教一两年,才不容易被别人小看。语言不通,理论解说不行,外 国人大多力气大,稍为学习一段时间,对抗练习起来就会让你感到不好驾 驭。反过来,他判断你不行,走人了。没有了学生,在国外生活费也成为问题。再有体育经纪人掺和,你就成为专业赚钱的杂耍人。所以现在要保住 柔道的地位,就暂缓推出去。短时间看起来这对柔道是损失,可是将来作用 是大的。”嘉纳治五郎设想:讲道馆将来要成立四个部做专门的研究,这四个部一是 “武术部”,研究武术。现在的柔道仅仅是练习而已。要从学术上加深研究,不 依靠大学中的专家研究是不行的。二是“体育部”,研究柔道的体育价值,柔道的体育法有两种,,种就是现在发表的“攻防式的国民体育'*©,还有一个表现 式的体育。武术主要是攻击与防御,所以要有“攻防式的国民体育”,表现式柔 道是表现思想、感情,表现天地间的物质运动。日本传统的“能乐”、“舞蹈”也 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但是它不是按照体育的思想构建的,作为体育教育不充 分。因此,根据体育的理论创造出能够适合老人、孩子的表现式柔道,是十分 有必要的。这种表现思想感情的柔道,还能够加上音乐伴奏。这样的表现式 柔道,不仅适合少数运动爱者,而且能鼓励更多人参与运动,可以增强全体 国民体质。第三是“智,德之部”,增进教育的效率还有开拓的余地,要基于柔 道的原理研究出最有效的提升智育和品行的方法。第四是“生活改善之部”, 生活改善是目前的大问题,在劳动力与金钱使用上,日本的浪费现象比比皆 是。研究生活改善,对于充实国民之力有重要作用。嘉纳治五郎说:"我希望 柔道从这四方面发展。这样,作为武术,作为体育,作为德育、智育,作为生活 改善,都对柔道之道有深刻理解的人,才能到国外去推广柔道。具备这样修养 的人,到欧美教学时,决不会发生学生学一两年就中断的事,在这样修养的人 教育引导下,柔道运动作为人的成长是最佳的。也只有这样正确理解柔道,才 能表现出讲道馆柔道真正的价值。”②指嘉纳治五郎晚年编的类似柔道操的练习法,可单练,也可两人对练。®加藤仁平:《嘉纳治五郎——在世界体育史上闪耀》,东京:逍遥书院1964年版,第 213〜214 页。

(二)

从"以柔克刚”到“自他共荣”

“柔道”的“柔”是源自于我国典 籍《老子》的启迪。“以柔克刚”才 有“以小胜大”。在技术应用上不 是相撞性的对抗,而是顺势化力, 借对手之力而制之。这是对柔道 技术特色的总结,也可称为柔道的 原理。在柔道较技中,以小胜大的 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借力化力确 实是柔道技术体系中精妙之所在。 (图4-8,9)嘉纳治五郎、西乡四郎 都是以小胜大的范例。这种顺力借力 的对抗原则,在柔道技术的“投技"中 可以找出许多,但是在“固技”、“绞技” 中,则难圆其说。比如说,对手从后面 将你的脖子卡住的时候,如何以柔克 刚?于是必须找到能够说明应对所有 攻击技术的原理。当时,嘉纳治五郎 从“能率增进原理”作为普通原则,找 到“精力善用、活用”,后又提升为“最 有效地使用身心之力量”。1915年 春,嘉纳治五郎将柔道定义为:“柔道 是最有效地使用心身之力之道,通过 练习攻击防御,锻炼身体、修养精神, 掌握真谛,完善自己,补益世间,这是 柔道修行的最高目的。”①1922年,嘉纳治五郎将柔道追求 的目标归纳为“精力善用,自他共荣”。这时,嘉纳治五郎已经63岁了。从柔道对抗中“最有效地使用心身之力量”到 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工作中“最善使用自己的精力”是相通而有效的。“自他

  • 山田奖治:《日本教育中的武道》,东京:明治图书2005年版,第225页.共荣”,则是“完善自己之时,也要让对手共 同进步,共同受益”。“荣,意味着充分满足 人的欲望,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欲望,避免无 谓冲突,为避免消耗无用的精力,互相理解、 谦让、协调,让人类社会持续生存8”①在减 少或避免冲突的相助相让之中,求得双方的 最大利益。


浏览3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