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技是构成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之一

从人类攻守的武术运动动作的实际出发,其运动形式按道气学说来讲,不外乎有动作性的,有运动性的,有器械性的三大类。古往今来,中国武家把动作性的攻守练习称之为功、武功、功法、功夫,把运动性的攻守练习称之为技、武技、技法、技术,把器械性的攻守练习称之为艺、武艺、艺法、艺术。功技艺自然就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由于道气学说三位一体的天然辩证关系,即功属清为阴,技属和为禀,艺属浊为阳,功是技艺的基础,技是功夫的彰显艺法的支撑,艺是武功武技的最高表现形式。自然武技就是中国武术运动的中流砥柱。

在构成中国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中,武技是武功的集大成、武艺的架海金梁、武术运动动作的轴心环节。千百年来武技不仅是炎黄子孙徒手攻守、运动、动作的根本,还是炎黄子孙徒手娱乐、保健、康复、锻炼、修炼的精髓,更是炎黄子孙斗智、斗勇、斗法、斗志、斗争的集大成。从人类徒手攻守需求、导引养生、康复修炼角度来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舒筋活血、调和内外、运化气血、修身养性、启迪催化的功效。从人类徒手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健康体魄角度来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舒展筋骨、调和气血、灵活手脚、提高应对素质、提升承受能力的功效。从人类徒手活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角度来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激发斗志、认识刺激、感受疼痛、体验挨打、接受训练、磨炼意志的功效。

三、武技的推进作用

在理解武术技法时,决不能仅仅把武技看做,只是武术徒手攻守运动的根本、武术徒手攻守运化的实质、武术徒手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获胜的关键所在。还应从文明角度、文化内涵、哲学辩证角度来认识中国的武术技法。其在炎黄子孙的文明进程中、文化提升中、理念建设中,始终起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技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三大要素中的轴心环节,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其运动的理论升华,不断影响着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礼仪、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以及社会习俗等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中华民族特有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心态模式、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宇宙观、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基本载体。可见,武技在炎黄子孙的成人、做人、为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武技的基础地位,直接反映了它的文化属性。武技在理论上不仅超越了一般的技能技术,也超越了其他所有的体育徒手运动。武技与所有的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一脉相承,除具有一般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道气学说为依托,以基础理论为底蕴,以攻守理论为根本,以修德、振兵、治气为核心,直接体现了中国武技的丰富文化内涵,形成了极具独特风格独的武术运动文化体系,并通过人体徒手的攻守运动,表现和运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从根本上反映了东方文化的深奥、博大、精彩。

四、武技的核心作用

武技的核心作用,就是通过武技的修德、振兵、治气使人之初的炎黄子孙成为一个有传统人道、人德、人制的人,即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抱负、有立场、有爱憎、有斗志和懂规制、懂规矩、懂规则、懂礼仪、懂对错、懂得失以及五讲四美、遵纪守法、爱国爱人的人。这是中华儿女五千年来为人、成人、做人所必须经历的道德、制度、规矩的基本建设过程,是武术技法传承所肩负的天职。

中国武术技法是中国武术的核心部分,因此中国武术技法的核心作用也就是中国武术的核心作用。就武技的核心作用,中国武家认为:“运武者,起于念,主于意,行于心,现于相,出于势,胜于招,施于功,展于技,活于艺。其百运之要,直达于灵,直达于巧,直达于勤,直达于勇,直达于敢,直达于道,直抑于贪,直抑于欲,直抑于狂,直抑于妄,直抑于色,直抑于妄,直智于谋,直智于略,直智于计,直智于策,直智于厚,直智于黑。其万运之要,直利于本,直利于顾,直利于定,直利于坚,直益于心,直益于身,直益于行,直益于寿,直立于正,直立于大,直立于光,直立于明,直道于情,直道于理,直道于法,直道于诛,直道于斗,直道于争,直道于打,直道于杀,直破于坑,直破于蒙,直破于拐,直破于骗,直穿于氓,直穿于赖,直穿于混,直穿于泼;直表于帅,直表于坏,直表于卖,直表于乖,宜止于妖,直止于魔,直止于鬼,直止于怪。”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教育,就是所有其他教育的根基、平台、前提。

五、武技的重要作用

中国武术技法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对人的成人教育。一个人的年龄成人是必然的事情,但一个人为人、做人、处人的成人就成了过程,即必须经过高深精到的切割、雕刻、打磨,才能成为一个令人欣赏的真正意义上的人。中国武家认为:“理智者,幼须得脸而肃,童须得打而振,少须得骂而灵,青须得训而兴,中须得教而活。” 也就是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想真正做到理智性的自我调控,必须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懂得大人脸色的内涵,童年时期就懂得挨打的乐趣,少年时期就懂得责骂的好处,青年时期就懂得受训的获得,中年时期就懂得教导的威力。实践证明,孩子只有学会看大人的脸色,懂得承大人的击打,知道受大人的责骂,是一个人在人性上成人的根本所在。中国武学家认为:“人之生存,所需上万,欲望上千,胆略为先,把控为尚。然欲过则危,望过则险,胆大者获大而险大,胆小者获少而危小,略精者险低而安稳,略湛者危降而妥当。故人性成人者,重在一念之间,关在勇敢之中,键在理控之上。”所以说,一个人在人性上的成人,关键在于自己胆、略、理上的达标。 这是中国武家历经几千年实践所证明的。

所谓胆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胆量、胆识、胆气建设,是把握性的不怕、敢为、勇做、猛行、烈对、硬抗。略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谋略、战略、策略,是高深得 道的智慧、思谋、韬略。理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修德、振兵、治气理道,其一是有用人才、高级人才、尖端人才以及所有炎黄子孙所必须的道德修炼,由德行修炼、礼仪修炼、五规(规矩、规则、规范、规章、规制)修炼构成。中国武家认为:“无道必毁,无德必灭,无礼必厌,无仪必烦,无规必乱,无矩必杂。”并认为,“人不修道不成器,人不修德不成人,人不修礼难弃野,人不修仪难脱俗,人不修规不入道,人不修矩不入流”。其二是炎黄子孙所必需的精神振作、人心振奋、局面振兴,特指对中国武术的学练、舞练、训练。中国武家认为,“无振不作、不振不奋、不振不兴”。其三是炎黄子孙所必需的百气治理,其中核心性的治理有七,即对兽气、邪气、恶气、逆气、野气的无情治理,俗称治五气,是炎黄子孙为人、成人、做人的必须。中国武家认为,“兽气不治难成人,邪气不治难成才,恶气不治难成就,逆气不治难成功,野气不治难成器。”并认为“人不治气难立足,人不治气难相处,人不治气难成长,人不治气难做事,人不治气难入土,人不治气难合群。”

六、武技的根本作用

武技在武术、武学、武医、武哲、武文化中,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可说是人类所有动文化的基本平台。其根本作用就是使所有受教育者的方方面面都成人,即人性成人、修养成人、身体成人、斗志成人、智争成人、谋略成人、攻守成人、作战成人、对抗成人、胆识成人、情辨成人、本质成人。这是人之初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必须,历来都是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医、武哲、武文化的天职,也是中国人首先所必须学习的,还是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经久不衰、繁荣富强的关键,更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东方而永远不败的根本所在。

浏览36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