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发生这样感觉的,我想绝不止我一个人。”三是有关学潮:鲁迅与许寿裳 等52名各科学生,于1903年3月29日,因为教学问题与学院交涉无效而 冲突,同时出校,中国留学生集会商议后,提出改良课程、将教务干事三矢撤 职等七项要求,后来嘉纳治五郎答应中国学生的要求,4月16日,全体退学 学生返校并举行了回院式。嘉纳治五郎讲话承认了职员的“不善之过”。此 后,嘉纳治五郎改革了教学,得到学生“学课较前为胜”的评价。到1910年 12月,鲁迅在致许寿裳的信中,又因学潮回忆起当年情景与老校长嘉纳治 五郎,他说:“学生之哄,不无可原。我辈挤嘉纳于清风,责三矢于牛迅,亦如此。”③鲁迅有许多日本朋友,在他写的文章中,提到的日本友人有内山完造,有吴中杰:《鲁迅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同①,第38页。张杰:《鲁迅——域外的接近与接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我国研究鲁迅的学者以宏文学院的课程不规范,教师不固定而对宏文学 院的办学有一些批评。嘉纳治五郎回忆起经营宏文学院的这段艰难历史,曾 经十分感慨。“因为学生不固定,一下子来很多,刚安排好住宿,一下子又走 了,聘请教师、租借宿舍工作,显得被动。来的学生年龄差别很大,大的是60 岁,小的是10来岁,学生基础差,这些学生只接受过中国的私塾教育,没有外 语基础和现代理科的背景,而且同是中国人,彼此语言不通。学习目的也不 同,有学,警察,的,学,小学教育,的,学习,理科,的,学习,军事,的。还有 来玩的,而且虽是同为亚洲,生活习惯多有不同,不便于沟通与管理。由于 是受日本文部大臣、清国驻日公使、清朝封疆大吏等要人之托的,而且这些 人都是给嘉纳治五郎予相当尊重的权贵之人。嘉纳治五郎也只好是有难处 也勉强为之了。”①可以说,在这点上,嘉纳治五郎对中日文化交流上是作出 了贡献的。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等,没有宏文学院的嘉纳治五郎。鲁迅一生激烈反对孔 子的礼教,他大声呼吁打倒“孔家店”,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而嘉纳治五郎 是尊孔的,也许这点,引起疾恶如仇的青年鲁迅反感。在他的文章中很难找到 柔道或讲道馆的只言片语。但是,日本讲道馆是将鲁迅曾经在此练习过柔道 作为一种光荣的历史。笔者2007年春天到讲道馆考察时,“清国浙江绍兴府 会稽县城内都昌坊口户主周树人”(图4-3)亲笔签名的入门登录书,还展示在 二楼展室显著的位置。入门者申明遵守规则并盖章签名,这是日本武道入门 者必须履行的登录制度。
(四)"姿三四郎”与辛亥革命
1978年10月,邓小平先生访问日本期间,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在我国 各地热映,五十来岁的中国人或许还能有所记忆。(图44)剧中主人公姿三 四郎的原型,是嘉纳治五郎早期的学生西乡四郎,电视剧中柔道老师矢野正五 郎的原型就是嘉纳治五郎。电视剧的导演是亚洲著名的电影导演黑泽明。电 视剧脚本作者是富田常雄,他是嘉纳治五郎早期学生、“四大天王”之一富田常 次郎的儿子。他熟悉父亲早年的柔道生活,对父亲的老师和同学充满敬意。 西乡四郎以短小身材,使用名为“山岚”②之摔法,屡屡将身高体大的对手摔得 毫无招架之力,在奠定讲道馆柔道技术权威的警视厅的大比武中,为讲道馆柔 道的发展立下头功姿三四郎小说与电影剧照 作者摄于日本讲道馆资料馆加藤仁平:《嘉纳治五郎一在世界体育史匕闪耀》.东京:逍遥书院1964年版, 第13页。© 山岚,是一种从站立式开始的摔法,这种摔法是抓住对方的领子,或用手臂穿到 对方上臂部后,将对手头部向自己的身体前下方拉,川自己背部贴到对方身体前面,类似 中国跤的大背包,迫使对手以头部为圆心,身体为半径向前摔出,摔法之势如急风从山顶 刮到山下.锐不可当,称为山岚。因为西乡个子小,不用下蹲.就可以整个人潜入对方的身 前,并用自己的背部贴在对方胸腹前方1889年,嘉纳治五郎到欧洲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考察,让西乡四郎等三 人看守讲道馆。西乡四郎此时未经老师许可,私自脱离讲道馆,后被嘉纳治五 郎除名。但是,当他1922年英年(53岁)早逝时,嘉纳治五郎对爱徒痛惜不 已,追授他为讲道馆柔道六段,并在授段证书中题词:“讲道馆柔道初创之时, 助我研究,其投技之奥妙,数万弟子中,技艺无人出其右。”(图4-6)据讲道馆 的十段永冈后来回忆,嘉纳治五郎经常对他说,在技术钻研上,再也没有像西 乡四郎那样聪明的弟子。一直到嘉纳治五郎生命最后的1938年,他启程去开 罗之前,还对一位学生说:“讲道馆草创之时.在研究技术方面,西乡四郎与我根据嘉纳治五郎回忆录记载,讲道馆成名不久,来了两个美国人,是一对 ,兄弟,哥哥是在日本教授英语的,弟弟则在一家商贸公司当职员,两兄弟慕名 而来学习柔道,要求先与讲道馆的人比试一下。哥哥是大个子,身高180厘 米,体重80公斤以上,讲道馆小个子西乡四郎应战,身高仅152厘米的西乡没 给对手任何机会,将对手玩弄于掌中,多次将大个子美国哥哥摔得腾空而起, 轻松制服对手,一时,讲道馆名声大振,入门者倍增。西乡四郎似乎在印证了 嘉纳治五郎“以柔克刚”,"以小胜大”的柔道技术理想。花费苦心,共创一块天地,此后,再也没有像他这样有天赋的弟子了。”在中国武术的传说中,经常有“绝招”之说。其实从人体的动作而言,并没 有绝招,一个击打的动作是否有效,看是谁在用,用在谁的身上。西乡四郎的 “山岚”在他身上就是绝招,而别人用起来未必都有效,这也许就是日本讲道馆 在西乡四郎照片旁说明文字的意义所在吧!西乡经常与嘉纳治五郎一起研究投技的细节,因为对手是活的,摔倒对方 的技法需要根据对手变化而变化,而西乡四郎则是善于把握这种变化的天才。 所以他能以152厘米的身高,用自己研究的“山岚”摔法称雄一时。现在,讲道 馆二楼西乡四郎的照片旁,有一段说明:“西乡四郎之前没有'山岚,,西乡四郎 之后没有'山岚这位柔道的天才不满足于柔道之“小技”,他希望成为驰骋亚洲大陆的英 雄,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充满同情和兴趣,他后来成为《大阪新闻》 (日报)的记者,到中国来报道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大阪新闻》的主办者是孙 中山的朋友铃木天眼、宫崎滔天。据有关记载,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时,武昌 城内唯一的日本人是西乡四郎。清朝统治被推翻后,孙中山先生专程前往日 本感谢日本友人,与铃木天眼、宫崎滔天①等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友人合影 时,西乡四郎就位于中山先生右侧。这张照片也放置在讲道馆柔道100周年 的画册中。(图4-7)①宫崎滔天与孙中山、黄兴等辛亥革命领袖的交往事迹,可详见王晓秋著:《近代中 H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理想的柔道对于嘉纳治五郎来说就是“精力善用,自他共荣”。嘉纳治五 郎一生以柔道教育为事业,他从18岁开始练习柔术,61年的时光,都在实践 着柔道教育。他多次在不同的演讲中表述了自己对理想柔道的设想与追求。 他对柔道技术、柔道的意义的归纳与表述有一个提升的过程。三、嘉纳治五郎的理想柔道。(一)理想的柔道技术与柔道教师现在日本传统柔道界批评国际柔道赛场,为了追求胜利,淡忘了柔道投技 精髓,少了讲道馆柔道的真谛(醍醐味)。2008年,中国摔跤名家李宝如先生 曾评论:“奥运会期间,从电视上看了摔跤和柔道比赛,多场古典式和自由式摔 跤中极难见到一个漂亮的摔跤动作,往往是交手很长时间,互不得分,为了分 出胜负,规则甚至规定由一方进攻,若不能取胜即失分,其观赏性实在太 差。”①这种情况在现代柔道竞赛中也常常出现。1919年举行的秋季柔道红白比赛中,嘉纳治五郎评论说:“从赛场上 看,强者多了,特别是关节技、抑技的技术明显进步了,但是赛场上选手的姿 势不美,而且看不到漂亮的摔倒的动作,从这个角度说,不能不说是退步了。
浏览5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