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地会与民间武术的传播
天地会是清初才滋生出的一个下层民众的秘密结社,在康熙、雍正时期已有活动。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左右正式创会,定名“天地会”,内称“洪门”,别称洪家、红帮。繁衍有青帮、匕首会、双刀会、小刀会、棒棒会、平头会、江湖串子会等支序。
天地会初期主要活动于福建和广东的水陆运输沿线,随后迅速蔓延于台湾和苏、 皖、赣、湘、鄂、滇、黔、蜀等地。早期的天地会众以互助和自卫为旨,乾隆末叶确立“反清复明”的斗争口号,并且,在会众中传述一个名为《少林寺恩仇记》的故事, 鼓动反清意识。这个故事的大意说,康熙(公元1662—1722年)时,福建九莲山少林寺有128位武僧,揭皇榜平服西鲁国。雍正皇帝畏惧少林寺僧武功有覆朝之力,命清军夜焚少林寺,僧众几乎被全部烧死。只逃出了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色开五人。此五人献血立盟,开创了洪门。此故事纯属虚构。洪门会众传述它,是以故事中清廷恩将仇报,残杀忠良,激起民众反清;同时借故事对少林僧武功的赞扬, 宣传只有武力才能平靖疆域,推翻清朝。
天地会会众中传习拳术者颇多。互不相识的拳手相见时,若问:“武从何处学? ” 答:“武从少林寺学。”再问:“学乜件为先? ”答:“洪拳为先,便证明双方皆是洪门中人。这套固定盘询问答中提及的“少林寺”,是确指某寺,还是假借之语,有待考实。“洪拳”在天地会蔓延地区的确有着较为广泛的流传。
四、拜上帝会与民间武术的传播
拜上帝会,原称“上帝教”。洪秀全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夏在广东花县创立此教。因入教者定期聚会崇拜上帝,遂称“拜上帝会”。此会教旨是号召人民信仰皇上帝,击灭阎罗妖(指清朝统治者),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 而奋斗。实质上,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名义组织的反清组织。
拜上帝会在发展初期,也像其他民间教门一样,秘密传教,公开练拳。洪秀全在广西贵县赐谷、桂平紫荆山一带传教期间,每到夜晚就聚集群众学武艺。“洪秀全一击铜鼓,学拳的人就来”。随后,在这一带立“大馆”,拜上帝。
拜上帝会从一创会就注意发展武艺高强者入教,为后来组建太平军聚集了骁勇善战的将领。例如,东王杨秀清是高要武生;西王萧朝贵被誉为“勇敢刚强、冲锋第一”; 英王陈玉成自幼习武,14岁入太平军,擅使回马枪;豫王胡以晁在参加武科考试时,拉折硬弓;燕王秦日刚能力举百钧;彰王林凤翔能跑马换马、跑马射箭,等等。尤其是翼王石达开,“文武备足”,武技出众。《清稗类钞》记他“日与健儿数十辈驰马、 骑射、击剑、舞槊以为乐”。道光中叶,他“游衡阳,以拳术教授弟子数百人。其拳术,高曰弓箭桩,低日悬狮桩,九面应敌。每决斗,矗立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踢其腹脐下,如劲敌,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飞起,跌出 数丈外,甚有跌出数十丈外者,日连环鸳鸯步”。据说现代河北蠡县以连环鸳鸯步为核心的戳脚拳技,是太平军将领传留,或许与石达开拳技有些关联。
拜上帝会经七年多的准备,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起武装起义的大旗,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南京。太平军在延绵14年的战争中,转战十八省,各地方拳技随道新补兵源带入军中,军中将士擅长的武艺也被带往各地,促进了民间武术的交流和传播。
五、民间教门和秘密会社习武
清代民间教门和秘密会社传习的武技,基本都来自民间拳派。没有与民间教门和秘密会社同生同灭的拳派。被民间教门和秘密会社利用的拳派,其拳技虽或多或少地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但始终沿着自身的技法规律发展。
红拳,早期流传于西北,可能承自明代的“西家拳”,传说创自宋太祖赵匡胤。清代取艳美、吉祥之意,始称红拳。据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农民运动》 载,清中叶后,民间教门中传习红拳者颇多。例如,乾隆时常子敬、李之贵,嘉庆时张景文、张洛焦,道光时张真、阚梦祥,光绪时阎书勤等,皆是红拳拳师。山东城武县张景文述其传承云,“伊父及祖父素习红拳”。山东冠县人张洛焦述其传承云,其叔张普光学自山西平遥人师来明,师氏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在陕西周至拜宝鸡人张阳真为师,学得红拳两套。这与红拳出自西北吻合。红拳以十大盘功为基本功法。拳套有大红拳、小红拳、二路红拳、六脚式等,据说有三十六路之多。
梅花拳,亦名梅拳。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参与领导天理教(八卦教)起义的教首冯克善,精于此拳。据“冯克善教拳的师傅”唐恒乐述此拳源流云,康熙年间有滑县人杨丙,是武探花,做过京营都司,会打梅花拳。杨传滑县朱兆村齐大壮,齐传唐恒乐。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冯克善拜唐恒乐为师,学得梅花拳。冯克善得传后,曾在豫、鲁、直毗邻地区传授此拳。光绪(公元1875—1908年)时,领导山东冠县梨园屯反帝斗争的赵三多,亦是著名的梅花拳师。梅花拳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势梅花桩、五势头、梅花老架以及八方步、八方散手等。
八卦拳,清中叶已见流传。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山东寿张人王伦率众 举行清水教起义。王伦善拳棒,师承于河北南宫高□地方之李姓,所习何拳不明。王伦的干儿子张百禄及张之母舅孟二,皆以精八卦拳著称。并借传习八卦拳,为王伦发 展教众。河南总督管巡抚事何娟奏折云“孟二曾于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到豫传 教,近年以来,张百禄又来往其间,招徒聚众阳以教习拳棒为名,阴行其谋为不 轨之实”。张百禄和孟二在河南遂平和太康时,张成章等十五人曾“投拜为师,学习八卦拳”,“张百禄自遂平回家,开了十五个徒弟名字交给王伦。嘉庆时,参与天理教起义的饶阳人刘玉隆兼精八卦拳、金钟罩。光绪间,冠县人徐保占以八卦拳称名。八卦拳包括拳套24路,分为上八卦、中八卦、下八卦三级,合三八二十四之数。这些拳路直线往返,动作紧凑,劲力刚猛。其要诀为“你打俺不护,俺打(你)护不住,
洪拳,亦称洪家拳。洪拳起源不明。或说是福建漳州茶商洪熙官所创;或说是洪整理早期洪拳技法而融为一家;或说是洪得自少林至善禅师。从天地会的文献看,《洪答》列洪拳为会友习武应首学之艺。又如,《洪拳谱》称其开式“步踏中宫”,表示不忘祖国。谱中《五要》之四,要求习者有爱国思想,不能凌侮同族。这些都可能与天 地会反清复明的主旨有关。洪拳的主要套路有三进拳、铁线拳、二龙争珠、夜虎出林、 五形拳和十形拳。洪拳注重正面攻击,硬打紧逼。同时强调“你不来,我不发”、“重桥须漏打”等后发制人和避实击虚的打法。
清代民间教门和秘密结社,为反抗清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反抗外来侵略,借助传习武术,发展组织,养成武装力量。民间拳师和拳手以报国为己任,积极投身于反抗斗争,促成了拳会与教门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民间武术的传播。然而,由于教门与拳会亍昆孝,教门的神秘主义宣传,也影响到了武术的发展。尤其是蔓生 于广大农村的白莲教,为了激励人们习武,勇于与手持洋枪洋炮的敌人斗争,借助武术硬功特技表演,宣传神灵附体,“刀枪不入”,宣扬神仙圣贤下凡传授真功,等等。由是,神传仙授、托圣附贤、无限夸大技击功能等意识渗入武坛,给本来注重实践、 讲究实效的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玄虚的色彩。
浏览3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