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统哲学,而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 是“道”。“中国文化中有诸子百家,观点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 同点:都锁定在对中华文化之‘道’的追求。诸子百家都是修道 者,无论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观点有多少不同,但都以‘道‘ 为最高的修行目标。②例如,孔子认为:道是人或物所必须遵循的轨道和规则,日① 整理自:全国武汉苏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上)》[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 74-75 刘仲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图书馆杂志,2009, 28 ( 12) : 81-88.
月星辰所遵循的轨道和规则称为‘天道’,人类生活所遵循的轨道 和规则称为‘人道①;老子和庄子的“道论”思想认为:道既是 天地万物的本原、本根、本体、秩序和人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同 时也是既内在于人和天地万物又具有超越时空本性的最高存在, 它以’虚‘无‘为特征”②;《易传》从儒家的立场出发,不仅对老 庄道家的“道论”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明确提出了 “形而上者 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等等。 可见,古代先哲们对于“道”都十分信仰和推崇“以‘道’为最崇 高的概念、最终的目标、最基本的原动力”③。

“道”,原本涵义是“道路”,可通达四方。在中国传统哲学的 视域下,“道”被逐渐地引申并泛化为宇宙、自然、人生的一般原 理。古代先哲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 选择用“道”来解释世界上各种不同的现象,其中,既包括了宇宙 间万物的存在,也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在中国传统哲 学思想理论体系中,“道”具有二重形态,即分为“天道”和“人道”。 “天道”多与宇宙、自然相关联,揭示了宇宙自然、世间万物的存 在源和普遍法则(规律),而“人道”多与人、人的行为等内容相关 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④。对于两者而言, 我们认为“天道”给予“人道” 一种整体性、全面性的把握,即通 过对“天道”的认知和把握,实现对“人道”的探寻。所以,道不 仅是世界本身的原理,而且也以人对世界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为内 容”。⑤通过对“道”的探寻,实际上就是一种“求真”的过程,即 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在,通过不断 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获得各种认知,最终运吾淳.春秋末年以前自然天人观的形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5 (6) : 1-7.余卫国.中国哲学之“道”的内在诠释理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31 (5) : 90-95.金岳霖.论道•绪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6.国荣.道与中国哲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 40-48, 93.杨国荣.道与中国哲学[J1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 40-48, 93. 用到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始终存在 并发展至今的真正价值所在——“求道即是求真”①。旷文楠先生指出“道是中国武术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② 这应当是从传统哲学的维度,对中国武术做出的一种定性的论 断。因为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蕴含优秀传统哲学思想内涵的观念、 方法论的文化形态,其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远远大于其自身作为一 种技击术的“器用”价值。通过对中国武术中所蕴含的哲学精神 内涵与内容的探析,我们发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武术所具 有的哲学精神揭示了或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事物发展的 真理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中的普遍特征,以及在这 种哲学精神下不断认识事物本质和把握事物规律的基本指导思 想和基本思维模式。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 写照“体察自然”的体认精神是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 种独特的认知观。这种认知观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于它能 够很好地引导习武者学习和掌握武术技艺,而是它还能够向人们 提供“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向人们提供“道法自然”的哲学方 法论,以此来引导人们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正确的、合理的 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这对于当今世界而言,是一种极具价值 的认知观。现如今,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是以过度的消耗 自然资源为代价,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当今全世界都面临的重 大问题,假使我们能够以一种尊崇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态 度和主张进行自我审视,并且重新考量以后的发展,这“在当代就 演化成反对以工具理性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和压榨,这对于建 立后现代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文明,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现① 宋志明,吴潜涛.中华民族精神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 41.② 旷文楠.中华武术思想简论[J].体育科学,1988, 2: 11-15, 93.实意义”①。中国武术彰显的“阴阳互度”的思辨精神,即是一种独特的 思维观。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向人们揭示了世间万物都是 “阴”和“阳”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 都是相互关联,可以相互转换的。这对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 和理解各种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待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处理和 把握各种关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中国武术所体现的“革故鼎新”的会通精神,作为一种发展 观和创新观,也同样能够给人以启示。它适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所有领域,寓意着要正确的处理“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 代”之间的关系,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与创新,既不可一 味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沿袭旧规而不思革新;也不可摒弃优 秀的传统,肆意妄为,脱离现实而凭空臆想。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持中尚和”的和合精神,作为一种实践 观,它体现中国文化崇尚“和谐”的哲学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对于 当代世界发展就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在社会秩序上就 是反对两极分化,消解因为两极分化产生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 会的稳定,有助于建立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秩序;“和”在世界各国 相处的国际关系中,可以成为一种崇尚和平的行为准则和外交政 策的必要依据,提倡“礼之用,和为贵”,从而实现“协和万邦”“万 国咸宁”;“和”在世界文化的建构上,就是提倡“不同类型、不同 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相渗透、兼容并包”②,从而实现世界文化 的不断交融与不断整合,”不断获取综合创新的活力,从而不断 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③,最终实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 进步。可以说,就哲学精神的内涵而言,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可① 高旭东,蒋永影.以中和为本的文化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4-6-10:第3版. ② 阎海峰.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 3: 43-49③ 杨虹.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7, 7( 6): 91-93.谓是同气连枝,都蕴含着对“道”的揭示和追求。关键在于,中国 武术是将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内隐于武术的技术技理之中。通 过习武这一途径,人们去感知宇宙、自然的法则(天道),了解世 界“是什么”,然后以此为依据和参照,确立理想、规范(人道),懂 得人应当“做什么”。这就是杨国荣先生所说的“‘道’的规范作 用“,即:“‘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规范系统。规 范有两重作用:从正面看,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应当如何做, 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从反面说,它则告诉人们什 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①当人们将世 界“是什么”与人应当“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内在地关联在 一起之时,便是实现了对“道”的认知与把握,这是一种“由技人 道”的哲学历程。因此,我们认为,就中国武术哲学精神而言,其价值在于:通 过武术技艺的修行,去感知宇宙、自然的规律与法则,并将其运用 在个体行为和实践活动之中,从而获得对真理的把握。

浏览3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