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德性的民族。中国传统文 化具有强烈的道德取向,道德的尽善尽美是个人及社会追求的终 极目的。”②纵观世界文化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或者 民族文化相比较最为凸显的差异性在于,它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无论是儒家提出的格致诚正 修齐治平,还是道家向往的自然生存境界,佛教追求的修道成佛,① 杨国荣.道与中国哲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 40-48, 93.② 卞敏.中华民族精神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12: 59. 其基本出发点都要求人有道德修为,做一个善良而有益于社会的 人。道引之,德蓄之,修为之,养成之。在追循天道、地道、人道、 万物之道的统一中,对道德生活的无条件的崇尚”①。这一最为凸 显的文化特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受到自然经济、宗法 血缘制度,及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以及儒家传统等因素的深刻影 响,主要呈现为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是一种德性的文化”②。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形成了 “崇尚道德”的文化精神。其表 现为诸多内涵,如“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 “团结统一的价值取 向”“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③;“君子修 德、以孝体仁;推己及人、忠恕并用;为仁由己、自强不息”④;“大 同仁爱、民本和谐、崇尚气节、关注国家社稷等内涵"⑤;“‘以人为 本、尊道贵德‘的‘德性‘精神”⑥;也有学者提出“尚德精神”即 是:“通过道德修养与内在人格精神的不断升华,以德性精神的 永恒性实现对现实世界有限性的超越而获得安身立命的心理皈 依”⑦等,此外,还有“仁爱宽容”“尊礼守法”“重承诺、守诚信”“杀 身成仁,舍生取义”“勤俭节约”,等等。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中 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内涵的阐述,其指向的是中国 传统文化所崇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等内容。在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和引导下,中国武术也秉承了中 国传统文化崇尚道德的文化品性,表现出诸多关于伦理道德层面① 戴兆国.文化自信信什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1-3:第A07版.② 何晓明.中国文化精神论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 1 ): 103-108.李宗桂.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 1:250-254.商国君.先秦儒家仁学文化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1:196-201.赵炎才.中国传统道德理想基本特征透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1, 34 (2) : 5-10.于洪卫,王东强.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转换[J].湖北 社会科学,2010, 10:98-101.王晓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构建的文化哲学之维[J].理论月刊,2012, 8:55- 59.的特征。如,历代习武者往往将“‘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 武德规范”①,遵循“团结宽容,重诺诚信,敬礼守法,节俭廉洁”② 生活作风,以“宽厚、容忍、人道、忍让、谦逊”③的标准自律,重 义轻利,把修己养身看作立身处世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形成了 “尊师重道的师承关系,德义先行的技艺传承理念,见义勇为的正 义气节,以及注重大局的容忍涵养”④,展现了 “不畏强暴、精忠报 国"“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⑥和“推崇仁爱、强调宽容的 民族精神”⑦等。面对诸多中国武术在伦理道德层面的表现,如何从宏观上较 为合理、较为准确地把握中国武术所具有或体现出的道德精神, 我们可以对中国武术道德精神的内涵做出如下界定,即:中国武 术的道德精神,是对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集合中直观反映优秀传 统伦理道德思想内涵的观念、信仰和理想的概括和总结。

二、中国武术道德精神之内容

为了更加准确的、全面地把握中国武术道德精神包含的内 容,我们通过与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结合专家的建议并 设计出若干关于武术道德的相关词条,以供专家、学者选择,旨在 从中归纳、提炼出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中国武术道德精 神之内容。调查结果,统计见表5-2。温力.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 43 (8):5-10.郭志禹.武术民族精神内涵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09, 9:5-13.王汉勋.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7, 4( 2):3-4, 7.马健,邱丕相.论当代武术的人文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7, 4(5):18-20, 23.季敦山.从影片《叶问》中解读武术精神的内涵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学 术版),2009, 6 (7) :23—24.吕笑蓉.民族人文精神:中国武术内涵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 34 (3): 127-129.林桂生.论传统武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J].体育世界,2011, 2:46-47.表5-2关于中国武术道德精神之内容的调查结果统计表(N=41 )




































































































 N%排序
嫉恶行善3892.7%1
善恶分明3278.0%2
不畏强暴、精忠报国2765.9%3
宽容仁爱2663.4%4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458.5%5
德艺双修2356.1%6
重义轻利1946.3%7
诚信待人1843.9%8
尊师重道1741.5%9
重诺守信1536.6%10
厚德载物1229.3%11
严于律己1126.8%12
见义勇为1024.4%13
孝老爱亲819.5%14
助人为乐614.6%15

本研究基于上述专家和学者的学术观点,将从个体与国家和 民族关系、个体与社会关系、个体与个体关系,以及人伦关系四个 方面总结和归纳中国武术道德精神之内容。(一)舍生取义,惟义是从”的爱国精神自古至今,忠诚与爱国永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灭的灵魂”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是人的道德在国家意识层面 的最高表现。像古代的弦高贩牛、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飞抗 敌、文天祥宁死不屈,像近代的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海上抗 日,现代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钱学森回国搞‘两弹一星‘、王进喜 拼命建油田,如此等等,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祖国和① 郭志禹.武术民族精神内涵研究[J1邯郸学院学报,2009, 19 (3) : 5-13. 民族的命运,始终让我们魂牵梦萦。爱国奉献精神的流传,像一 支支号角,时时刻刻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①可以说,爱国主义的 传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节之中,成 为了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精神”是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奋斗……在道 德价值论上特别强调是‘公义‘和’公利‘‘公义’指的是国家大 义,‘公利’即天下之利、国家之利和人民之利”②。这种对“国家大 义”“天下之利”“国家之利”“人民之利”的信仰,也被视为中国 武术道德精神的最高追求。历代以来的武林同仁们都将关乎民 族、国家的“公义”“公利”视为一种最为崇高的道德信仰,甚至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例如,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辛弃疾抗击金兵,北伐中原,收复 失地;民族英雄岳飞自幼习武,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兵的侵 略,虽后遭奸臣所害,但他以自己的行动,杀身成仁报效祖国和人 民的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面对敌人的 高官厚禄与死亡威胁,大义凛然,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的壮烈诗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 俞大猷等爱国将士一起大破倭寇,将进犯东南沿海的倭寇全部荡 清消灭;郑成功领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收复台湾,结束了荷 兰殖民主义在台湾的统治;爱国将领关天培率领官兵四百余人 守卫虎门炮台,抵抗英国侵略军,虽然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但 其精神鼓舞了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左宗棠 曾率军收复新疆,有力地痛击了英俄侵略者支持下的阿古柏侵略 势力,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外国殖民势力的奴役,而且维护了国 家主权的统一;爱国将领冯子材在面对法国侵略军骚扰我国边 境要塞镇南关的危急关头,率领士兵英勇作战,最终导致法军伤.

浏览3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