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武为文》,一个时代的课题
中国自古以来,很多事物没有严格的界定,有概念而无定义。例如太极拳,都 说自己是正宗,于是出现了上百个各式、各氏、各派太极拳!谁也不服谁。
“武”字,有人说止戈为武,看来也是一个片面。
阮纪正教授提出“至武为文”,是提到本质了。我理解,其广义概念是文化,给 “武” 一个最高境界!
长期以来,人们脑袋里的“武”,尤其是武术,就是“打打杀杀” “打遍 天下无敌手”,是野蛮的东西。所以,大多中国人喜欢看武打小说,然而并不 习武,不过是茶余饭后解闷儿而已。
今天的现代武术,既非体育,也不是艺术,闯奥运会大关未果,地位一落 千丈!沦为“少数人练,多数人看”的表演娱乐项目,不被人尊重。
为什么会是这样子?人们错误地定位中国武术,急功近利,盲目模仿西方 体操比赛,得此恶果至今仍不觉悟! “见棺材”也不落泪。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不是外国搏击术,也不是西方体操。因为武术有深厚 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有文明的内涵。
此前,研究这一课题者,多没有切中要害。笔者认为,要准确地定位中国 武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需要有很高的中国传统文化水准;
001
二、需要有高超的中国传统武术水准;
三、要有很高的悟性。
这样的学者凤毛麟角!
阮教授在此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担此重任,当之无愧。
当前武术界,最糟糕的是追求“打遍天下无敌手”这个不存在的目标,不 惜弄虚作假,远征他国,自欺欺人!
正基于此,阮教授大作拨乱反正。武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文明、文化现象。今 天,武术更是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哲学。对各行各业,国家、世 界大事,都有现实意义。
这是那种“绶胡之缨、短厚之衣、瞋目而语难” “上斩脖颈,下决肝肺” 之辈永远不能理解的。
阮教授和我是老朋友了。他是武术家,更是哲学家,对中国武术情有独钟。长 期在没有课题、没有经费的困难条件下,锲而不舍地研究“武” “武术”的高 层含义,成果突出,大作累累。
今天推出新的大作《至武为文》,令人为之洗目,眼睛一亮!使国人正确 认识武术的真义和本质,对提高武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贡献大焉。
于志钧
2014年11月7日于家中小书斋
(本序言作者是中国著名武术家和武术理论家,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退休教授)
序
4
武术,中华文化的一枝奇葩
武术这个说法或名词恐怕起于现代,或者说这个名称的确立(学术命名) 是很近的事。在岭南与海外华人世界,更流行的恐怕还是“功夫”一词。在中国,更 早的时候,通行的说法可能是“武艺”。“武艺高强”之类的说法在古典小说 里比比皆是。还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类,将文武技能或才能并列 看作一种技艺。所谓“武艺”就是一种技艺或技术,“武术”一词也是这个意思。“艺” 与“术”有何分别?在现代汉语里二者已经合二为一,成一个新词——“艺术”。英 语对应“武术"的单词是"martial art",与中文"武术"的意思还是比较接近 的,不过,这恐怕是受中文影响的缘故。现代全球武术的流行应该归功于中国 或中国武术;武术的概念、理论、文化和整套的技艺基本上是从中国输出的。如 果说现代武术源于中国,这应该是一个事实,一如说现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一样。
那么,中国武术全球传播之前,武术是否是一种普遍的全球现象?武术究 竟是否诞生于中国呢?或者说,武术是否曾经是中国独有的?是不是我们老祖 宗的独家发明——中国首创?国外曾经有没有各自的武术体系?中国武术是否 源自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或是像少林僧附会的那样,为“达摩老祖”所 创、所传? 一般意义上的军事技能能否与现今的武术画等号?如果武术如同诗 歌、绘画、音乐之类的文化现象一样,根本不是某个人或某群人的独家发明,而 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那么它是否有系统性、丰富性和发展水平的差别与高独户说、绘画、音乐、哲学、科学之类的确应该有差别或水平的高下。现代世界已 经朝着一体化、全球化方向高速、高度发展,但各方面的文化差别仍然存在,各 种鸿沟依然难以消除,更何况古代。即便是曾经高度发展、罕有其匹的中华古 典文化,依然被西方讥为缺乏哲学、没有科学,更何况其他文化。中国古代有 无哲学与科学,与本文的主旨无关,这里不展开讨论。不过,本人认为中国古 代是有哲学的,只是与西方的哲学有着较大的差异。西方对此不了解,因而造 成误解。至于科学,中国古代也应该是有的,只是没有发展成现代西方庞大的 理论体系和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古代的所谓“科学”无疑是不可与西方现代科 学同日而语的,但与西方古代的“科学”相比,绝不会差。总之,古代中国文 化不弱于任何同时代的文化,甚至一直是遥遥领先的。别人有的东西,我们都有; 我们有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有。武术,我们不能说是中国独有的,但中国武术 在世界上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是外国赶超的对象,就像今天全世界学习的西方 科学一样。
现代科学产生于西方,这是谁都抹煞不了的事实。中国人对此是承认的,也 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的。借此矮化中华文化的伟大或抹煞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 贡献也是不对的。当然,将现代社会的种种恶相归罪于现代科学并借机贬低或 否定西方文化恐怕也难以服人。但愿这不是一种民族主义的表征。不过,西方 学界基本上认为现在全球流行的科学与哲学主要是西方的东西。但如果认为哲 学就是西方哲学,科学就是西方科学的话,无疑是一种偏见,是无知的表现,同 时是一种逻辑陷阱。任何对中华文化比较了解的人都认为这种观念不值一驳,当 然也不至于落入这种逻辑陷阱。某些人需要知识的补课,口舌之争或逻辑的辩 驳不足以解决问题。
不过,相对而言,即便是中国人也普遍认为科学曾经是中国的弱项,并 以此为憾。至于哲学,似乎中国并不贫困于此。武术之于外国,大约类似于西 方科学之于中国。西方,乃至于整个中华文化圈之外的世界,应该是没有中国 人所创造出来的武术的,有一些皮毛的、相类的东西,但真不足以配得上“武 术”或“功夫” 一词。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武术传入外国之前,除了军旅和军 事的训练,外国没有流行类 似于中国民间盛行的武术。不得不说的是,军事训练的搏 004 击、刺杀、格斗手段不能等 同于中国人所说的武术。武术有军事技术,但要高于古代一般意义上的军事技术。军事格斗、刺杀之类的技术应该属于低级别的武术,或 日武术之皮毛、表象。
相较于科学与哲学渊源的问题,武术的诞生与传播也同此理。不过,将武 术现象与哲学与科学相比略显学究气,不如将其与世界饮食文化相比。毕竟,武 术是大众文化现象,还不同于科学和哲学这类高端的文化形式和十足的学术体 系。中国武术有点像中国烹饪术或中餐的地位,而世界各国那些林林总总、五 花八门的格斗术、搏击之术、拳击之类,有点类似外国的烹饪术或外国餐。西餐、印 度餐之类的相比中餐不论是烹调艺术,还是花色品种,都相差太远。那是沟渠 与大海的差别。中餐或中餐的烹调艺术不仅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将全世界的 餐饮种类相加尚不足以达到中餐品种的半数,而且中餐里面还有丰富的文化内 涵。应该说古代的中国人对食品的探索是最系统的、最领先的,相关的农业—— 种植业也最发达。中华武术也具有如此广度与深度,也应该享有如此地位。应 该说,中国人在武术方面的探索、发现和积累,无论是系统性,还是深度和广 度都是登峰造极的,其他国家积累的总和与之相比也会显得微不足道。中国武 术的伟大与创造应该高于中国餐饮文化,而且作用更积极。
其实,功夫或武术的发明权之争是个伪命题。不可能有人能包办,也不 会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家创造了所谓的武术。任何国家或人民都有自己的“武 术”,只是复杂性、系统性或水平不同而已。就像饮食或烹饪技术,人人都有,人 人都会,各国都有自己的系统,但又有着水平的差异。中国饮食或烹调术的创 造性和系统性独一无二,其他国家无法可比,武术也是一个道理。任何其他国 家的所谓武术与中国武术相比都是小儿科,是简单的技击和打斗。但你不能说 外国人一点都不懂武术。这就像说外国人不懂做饭、吃饭一样。外国的武术与 其烹调技艺一样,虽然比不上中国,但并非没有。人家甚至也有人家的风格,并不会为你所消除。
浏览381次